|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撰文分析07年统计公报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1日 11:41 经济日报
聆听中国科学发展的足音———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之时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谢鸿光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如期发布了。《统计公报》里每一笔数据、每一张图表都蕴含着我国过去一年的收获,凝结着全国各族人民辛勤的付出和汗水,见证着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的贡献,反映出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改革开放、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正确性。《统计公报》也因此带来了令人油然而生的欣悦,我们从中能够聆听到2007年中国在科学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之路上的足音:这一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运行,社会事业实现了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改革和发展的实惠。 一、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4%,呈现既快又稳的发展态势 “快”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连续第五个年头达到或超过10%。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4%,加快0.3个百分点。这是继2003年经济增长10.0%、2004年10.1%、2005年10.4%、2006年11.1%之后的新高,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速,五年年均增长10.6%,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快、持续时间长的时期之一,不仅比同期世界年均增长4.5%高出6.1个百分点,而且比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9.8%高出0.8个百分点。 “稳”表现在经济增速季度间波动较小,年度加快势头有所放缓。2006年经济增长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而2007年则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2007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1%;二季度为11.9%;三季度为11.5%,比二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四季度增长11.2%,比三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 经济增长呈现出既快又稳的运行格局,主要归功于两个方面: 一是宏观调控更加积极有效。2007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和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抑制过度投资、稳定市场价格、减少流动性过剩、降低顺差增幅。先后10次调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6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多次发行定向央行票据;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节能降耗的措施,提高了环保标准和市场准入门槛;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最低工资制度,推动落实最低工资指导制度。同时,为了稳定价格,中央出台了扶持加强生猪生产等一系列调控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确保了宏观调控的初步效果,使经济增长偏快的势头有所减缓。 二是内需外需共同发力。内需方面,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及其他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收到成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9.7%,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投资的贡献率则有所下降,为38.8%,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尽管受到发达国家经济有所减速、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影响,我国的出口依然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1.5%,比上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 二、经济效益持续大幅提高,企业利润连续六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 2007年,国民经济实现既快又稳的增长,经济效益亦令人瞩目。 国家税收收入较快增长。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49449亿元(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比上年增收11813亿元,增长31.4%。增收额接近2000年全年收入总额,增幅为1994年以来最高水平。 企业利润大幅增长。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2951亿元,同比增长36.7%,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6.0个百分点。全年增速预计超过30%,这样,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连续六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1—11月份,39个工业大类行业全部实现盈利。 三、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 从《统计公报》上看,2007年,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服务业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4%,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3.4%,加快0.4个百分点。一些大中城市已经初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京、沪、穗等市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或高于50%。同时,服务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善,现代服务业呈快速发展势头。 投资消费关系及消费内部结构均有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8%,加快3.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之差缩小了2.2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8%,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7.2%,城市增长快于农村1.4个百分点,缩小了0.3个百分点。 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7年,中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8%,加快4.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增长19.6%,加快2.7个百分点;而东部地区增长17.8%,只加快1.1个百分点。在反映未来发展后劲的投资上,中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33.3%和28.2%,对全国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提高2.7和2.2个百分点,而东部地区增长19.9%,贡献率降低5.5个百分点。 四、粮食产量连续四年增产,超过1万亿斤 《统计公报》给我们带来了粮食增产的喜讯。2007年,全国粮食产量50150万吨,比上年增产350万吨,是历史上第四个高产年。粮食种植面积10553万公顷,增加70万公顷;单产达到316.2公斤/亩,增加0.2公斤/亩,增长0.1%。2007年粮食增产是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四年增产,实现了粮食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同步增长。 粮食增产,主要得益于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有效地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预计达4318亿元,是历史上中央财政对“三农”投入增量最多的一年。 五、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2万亿美元,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统计公报》显示,200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23.5%,是2001年加入WTO以来进出口总额增幅连续第6年超过20%,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达到21738亿美元,进出口规模比2001年翻了两番多。贸易顺差继续扩大,全年顺差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528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4619亿美元,居世界第一。贸易结构继续优化,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继续快速增长。2007年,机电产品出口额70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6%,占出口比重达57.6%,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478亿美元,增长23.6%,占出口比重达28.6%。 六、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增长,人民群众分享到了更多实惠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民生。与2006年相比,2007年更多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普惠于民。 城镇新增就业连续第二年突破1000万。2007年城镇就业29350万人,新增1204万人,这是自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续第二年突破1000万人;净增加104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明显加快。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同比加快1.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加快2.1个百分点,连续4年增速超过6%,创1985年以来的新高。2007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17.3万亿元。 社会保障又有明显进展。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计达到2419亿元,增长20.2%。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亦有新进展。到年底,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0107万人、22051万人、11645万人、12155万人和7755万人,参保人数比上年分别增加了1341万人、6319万人、458万人、1887万人和1296万人。同时,低收入群体保障工作继续加强。 农村扶贫成绩显著。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标准低于785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147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69万人;按低收入人口标准786—1067元测算,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2841万人,减少709万人。 七、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巨大的财政推手,使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在《统计公报》里留下了健步前进的足迹。2007年,我国加大了对社会事业的支出,全国财政对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传媒等事业支出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科技方面,中央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得到优化,继续加大对公益性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推动科研机构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支持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推动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664亿元,同比增长22.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9%。我国自主研发的“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成功发射。 教育方面,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对全国1.5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政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 医疗卫生方面,实施免费防治重大传染病政策,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步伐,支持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全国2448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7.3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5.7%,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为220亿元,累积受益2.6亿人次。《统计公报》第一次将城乡医疗救助纳入其中,全年城市医疗救助4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7.2%。农村医疗救助603万人次,增长150.1%。民政部门资助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2306万人次。 《统计公报》也让我们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尚未消除,二是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压力比较大。此外,结构问题仍较突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经济发展方式仍较粗放,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城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但是,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须在发展中逐步解决。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指导思想,围绕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大推进改革开放,就一定能够逐步解决好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