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1月CPI创十年新高 加息空间有限(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0日 10:00 南方日报

  加息并非调控政策优选项?

  不难发现,结合国家统计局、央行、海关总署及商务部等官方部门近期发布的各组新数据,以及春节、雪灾等外部现实因素的影响,春节之后市场上对于官方宏观调控政策是否该进行调整的议论涟漪不断。

  记者注意到,年前市场就曾滋生出一种预测,即认为管理层会主要考虑影响国内经济运行的暂时性因素,从而适当放松此前确定的“从紧”的货币政策,但从近期政策层面释放出的信号看,市场层面对于这种预期开始动摇。

  令人关注的是,在管理层明确提出要按季调控信贷额度的背景下,1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却创出了8036亿元的新高,加之眼下CPI刷新过去10年的历史记录,这又让人们不禁猜测:央行是否会出台新的紧缩政策?加之,鉴于近期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一些新变化,“紧信贷”政策何以面对挑战?

  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不少专家预计,一方面,尽管1月份的信贷、物价形势都十分严峻,但“紧信贷”政策方向应该不会出现明显变化;而另一方面,上半年,“紧信贷”政策在其具体目标和措施方面必将面临明显挑战,决策层也不排除“相机而动”。

  那么,如果货币政策层面果真“相机而动”,又将会动用什么调控工具呢———继续加息、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或是如同一些市场人士预期的———加大行政性调控力度?

  事实上,对于这些猜测,央行负责人前日面对媒体时并未作任何表态。而受访的银河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张新法认为,“央行加息的空间越来越小。加息并非调控政策优选项。”

  张新法分析,一方面,尽管CPI仍在高位,但这种农产品供给短缺引发的食品通胀很难通过加息来抑制;美元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已经多次降息,其他国家的央行,比如加拿大、英国也纷纷于近期降息。在这种情况下,为避免与国际利差进一步缩小,我国的加息空间有限。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则指出,央行的一个基本目标是保持物价稳定,物价高企可能会成为调整的诱因。货币政策的一个出发点是保持币值稳定,保持购买力。而根据银行的相关数据显示,货币政策的压力依然很大,投资欲望也还很强烈,经济过热的根源依然存在。

  “加息有助于补贴目前的负利率状况,对于银行而言,由于贷款成本提高可能导致业务增速放缓、坏账增加、提前还贷增多等,也将受到一定冲击。”因此,郭田勇认为加息等2007年惯用的货币政策依然有“重出江湖”的可能。

  也有业内人士判断,未来的政策导向,很可能将根据1月份、2月份的经济数据进行微调,但在调整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暂时性因素作用,预留政策调整空间。

  本报驻京记者郑春峰

  实习生齐有波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