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坚持从紧货币政策基调不能改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9日 05:36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当前,市场对我国货币政策走向有了不同的猜测。18日,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文,结合目前的各项经济数据,对我国今年货币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

  市场猜测

  “从紧货币政策”或将松动

  1月份金融数据显示,当月人民币贷款以8036亿元创下单月历史新高。同时,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也在去年末短暂回落后,再次以18.94%创下新高。这种货币供给仍然宽松的现状,似乎也就此终结了之前“从紧货币政策”或将松动的猜测。

  国泰君安固定收益分析师林朝晖指出,从结构上看,当月新增中长期贷款约3900亿元,创出历史新高。由于中长期贷款更具趋势意义,因此从结构上看信贷强势特点更为突出。同时,1月份境内外汇贷款加速增长,外汇存款出现明显净减,表明随着美国持续降息以及人民币加速升值,银行系统内外汇资金流出不断加剧。如将单月新增本外币贷款合并计算,新增贷款则达到9100余亿元的天量水平,信贷扩张势头显著偏快。因此,采取措施防止信贷增速过快显得十分紧迫。

  央行定调

  全年从紧防全面通胀

  鉴于目前的物价走势,稳定通胀预期,防止结构性通胀向全面通胀转化已成当务之急。

  由此可见,今年面临的宏观调控形势依然严峻,在货币、信贷、外贸顺差、物价等数据均高位运行的情况下,货币政策要想完成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就不可能改变从紧的基调。实际上,1月16日傍晚央行宣布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就已经打响了2008年货币政策调控“第一枪”。央行此举向市场明确宣示了“从紧货币政策将作为主基调贯穿于2008年”。

  1月份的信贷高速增长也表明,尽管市场已经深受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组合工具影响,但企业信贷与投资需求依然强劲。因此,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丝毫不容松懈。央行即使再采取其他措施回收多余的流动性,警示商业银行控制贷款增速,注意放贷节奏也不足为奇。况且持续收紧多余流动性有助于防止结构性通胀转化为全面通胀。

  操作策略

  有“紧”有“松”灵活应对

  然而,“从紧”并非意味着“一刀切”。央行、银监会均已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加大对救灾抗灾必要的信贷支持力度。步入2月份后,救灾抗灾和灾后重建贷款的发放数额还会增加,但保持总供求关系平衡是不会变的。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2007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措施频出,叠加效应正在显现。但是,由于目标太多,带来了太多的挑战,而这些挑战却往往来自于货币政策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外。有关专家认为财政政策在灾后重建中显然应发挥更大的作用,货币政策还应将着力点放在全力抑制通胀上。此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一“松”一“紧”的搭配实施显然正当其时,也显得格外重要。

  一些专家指出,由于货币信贷反弹,结合1月份CPI涨幅情况,央行近期或许将采取措施。央行副行长易纲不久前曾表示,在国际收支平衡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之前,央行仍将继续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搭配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来大力对冲流动性。结合考察央票等占GDP的比例,再比较中外及我国历史上存款准备金率的走势,我国继续对冲流动性尚有空间。金融时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