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待CPI统计改革性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4日 03:0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高建锋 2007年,轮番袭来的物价上涨牵动上至中央高层、下至黎民百姓的心弦,每月例行公布的CPI数据也由此成为股市债市瞩目、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 为回应公众的关注,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提出,2008年要加强和改进关系到民生的统计,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数据信息需求”。 观察人士建议,在今年通胀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下,除了开展上述工作之外,还需推进物价统计核心指标CPI的改革。 社会舆论表明,公众对物价涨幅的实际感受往往大于公布的CPI涨幅数据。这其中固然有个体与总体、特殊与平均存在差异的缘故,但如果它不为公众所信赖,价格信号就有可能出现混乱,通胀预期也容易因“误判”而走高,并推高实际通胀率。从这个角度来看,改革现行CPI统计体系并使其为公众所信赖,不仅是“重民生”的内在要求,更是合理引导社会通胀预期的需要。 要引导社会通胀预期,首先应加强公众对CPI的理解。从短期来看,统计部门可以考虑对CPI的形式进行改进,比如公布CPI的绝对水平(定基数据)而不仅仅是相对水平(涨幅数据),公开CPI篮子的权重,这些在技术上不存在任何困难,却可以大大促进公众对CPI的理解。此外,季节调整后的CPI数据往往是判断短期趋势的重要指标,但不同机构计算的结果往往大相径庭,对此统计部门显然可以统一权威发布。 其次,应改进CPI的编制方法。目前学界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各类商品或服务的权重分配、居住价格涨幅偏低、核心CPI是否可靠等等,统计部门应对此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同时,CPI篮子品种和权重的调整间隔应该从目前的5年大大缩短,以适应我国在工业化阶段社会消费结构迅速变化的形势。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