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警惕金融衍生潜产品在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8日 07:54 证券日报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制,但2005年以来,随着“国九条”和监管层一系列支持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政策的落实,银行储蓄分流和直接融资比重上升的趋势日益明显,我国金融脱媒的步伐正日益加快。

  投资者和融资者不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而直接以股票、证券、保险、基金等形式,进行资金交易的金融脱媒趋势进一步加速。管理层也做出了这样的判断:从全球金融业发展的趋势看,金融脱媒现象的产生,是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

  在金融脱媒这一阶段,由于实际利率为负,资金过剩刺激着以股市为主的资产价格上涨并带来巨大财富效应,银行储蓄资金出于逐利角度,必然会被吸纳到股市中。而随着银行资金的逐步流失,企业也慢慢倾向于通过资本市场而并非传统的信贷通道来获取资金。而目前中国股市正好处于这一阶段中,考虑到直接融资占全部融资的比例依然较低,银行储蓄依然庞大,金融脱媒的过程还在进行之中。

  金融脱媒是金融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从居民的角度来看,金融脱媒表现为家庭金融资产构成从以银行储蓄为主转为以证券资产为主;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金融脱媒表现为更多的企业选择通过股票、债券市场直接融资,因为活跃的资本市场将大大降低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当前资本市场的繁荣正使得金融脱媒成为银行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和危机,在股市财富效应和实际利率为负的刺激下,未来将有更多的居民储蓄离开银行体系流入股票、基金等资产领域;与此同时,直接融资渠道的畅通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面对金融脱媒这个不可扭转的趋势,国内商业银行也在做出相应的对策,在确保传统业务收入的基础上,零售业务、资本市场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如今都在迅速发展。

  而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子行业在金融脱媒的背景下也是受益匪浅。2006年以来的牛市极大地增强了我国国居民的理财意识,这一效应在全社会范围内的传递并引发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壮观的理财热潮。

  在这种背景下,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从以佣金为基础向以费用为基础的转变使证券公司的角色定位、盈利来源、盈利的稳定性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金融服务收入成为最主要的盈利来源。虽然创新业务和国际业务还短期内还不能成为我国证券公司主要的盈利来源,但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转型和业务国际化的序幕已经拉开。

  金融脱媒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虚拟经济泡沫的产生:短期内,脱媒为股市提供了充沛流动性,在实际利率无法提高的情况下,收入上升只能促使居民对权益投资进行更热烈地追捧,但过度投资仍能刺激净资产规模膨胀,这使得企业利润总体规模继续膨胀,并掩盖实体经济盈利能力下滑的本质。最后,如果资金提供方缺乏对投资的风险监控,大量资金与投资收益可能来自虚拟的股权投资,并造成盈利的泡沫。这方面典型的代表就是上市公司之间的互相持股造成的收益的急剧增长,而这种现象造成的后果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此外,为应对金融脱媒而推出的大量金融衍生产品,在实体经济风险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无限放大并释放这些风险。

  所以,为了顺应金融脱媒的发展趋势,我国资本市场在加快制度创新步伐、不断增强竞争实力的背景下,本文开篇讲到的金融衍生产品以及股市的潜在风险都值得管理层和投资者提高警惕。 (闫立良)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