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07中国CPI涨幅远超政府既定目标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4日 14:41 《财经》杂志网络版

  物价上涨既有总量原因,也有结构性的原因;既有国内的因素,也有国际性的因素和影响

  【《财经》网综合报道】1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介绍了2007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4.8%,12月上涨6.5%。涨幅高出2006年3.3个百分点,也远超政府确定的全年3%的涨幅。

  食品、居住价格上涨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12.3%,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0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4.5%,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6个百分点。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上涨6.3%,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1.7%,蛋上涨21.8%。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

  谢伏瞻分析认为,从结构上讲,影响这一轮CPI上涨的诱因是在6年开始猪肉价格的上涨。2006年肉价过低导致生猪存栏下降,猪蓝耳病的也导致价格上涨,粮食价格上涨促使饲料成本上升,带动整个CPI的上涨。

  此外,影响物价上涨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的输入性影响。首先是石油价格的上涨推动国内油价上涨。其次是食用植物油价格上涨,2007年国际市场价格几乎上涨一倍。

  谢伏瞻强调,石油和食用植物油的价格都是刚性很强的产品,是推动CPI上涨非常重要的结构性因素。这一轮物价上涨的国际背景是和以往有很大不同的,通货膨胀具有世界性的趋势。2007年印度CPI上涨是5.2%,俄罗斯上涨9.4%,美国预计也将达2.8%,欧元区CPI也上涨2%以上。

  从总量上来讲,2007年广义货币超过了40万亿,充裕的货币供给是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影响因素之一。

  因此,这一轮的物价上涨既有总量原因,也有结构性的原因;既有国内的因素,也有国际性的因素和影响;既有需求拉动的因素,也有成本推动的影响,还有市场预期和财富效应等,是一种综合影响的结果。

  对于未来的物价走势,谢伏瞻表表示,即使没有任何新涨价的因素,仅2007年的物价上涨翘尾影响,2008年都面临着比较大的物价上涨压力。“要控制物价的上涨,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这些措施要收到成效是需要一个过程。”-

  (《财经》实习记者 耿欣)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