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与投资矛盾突出 我国经济增长转向协调拉动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4日 07:10 人民网-人民日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汪同三 内容提要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根据现阶段我国发展的客观实际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根本保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深刻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紧迫现实意义,扎扎实实地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必然要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呈现不同的特征,我们必须根据该阶段的特征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和方针。比如,改革开放之初,由于经济发展落后,我们深切体会到首先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必要性,在发展中更多地注重增加经济总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逐步认识到,单纯依靠消耗资源和使用廉价劳动力的粗放型增长,既是低效益的,又是不可持续的,进而加深了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重要性的认识。党的十二大提出,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党的十三大提出,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上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党的十四大提出,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含量,促进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更明确提出,实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都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此进行了全面概括,第一条就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的确,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惊人,国家实力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发展成绩举世瞩目。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十分明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缺乏核心技术;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失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失调,以及区域、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粗放型增长方式主要表现在,经济效益低,能源资源消耗大,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高。针对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的战略任务。这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根据现阶段我国发展的客观实际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长期以来,我国投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GDP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消费增长速度。2001年至2006年,我国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为9.8%,而按累计法计算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高达21%。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22.4%急速增加到2006年的41.3%,同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由65.1%下降到39.2%。这种状况使得消费与投资的结构性矛盾更趋突出,十分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投资增长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必须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但又必须密切注意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的不协调状况,防止投资的过快增长,努力调整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关系。促进消费与投资的结构调整,关键不是压缩投资,而是努力扩大消费。扩大国内消费的关键是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只有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更加重视社会公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扩大国内消费的问题,才能协调消费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关系。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顺差。特别是2005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急剧增加,2007年顺差数额预计为2600亿美元左右。贸易顺差连年急剧上升,使得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明显上升。保持贸易顺差总体上是有利的,但对我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经济增长主要还是应依靠内需拉动为主。因此,我们在注意协调消费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关系的同时,必须注意协调好内需与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关系。 第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产业结构问题是影响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增长带动。1979年至2006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4.6%、11.4%和10.7%,而2001年至2006年仍然分别为4.1%、11.1%和10.3%,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带动的状况没有改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由2002年的44.8%攀升到2006年的48.9%,而同期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则由41.5%下降到39.4%。三次产业结构不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加剧了资源环境压力。 调整产业结构,首先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农业的稳定发展,不仅是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根本,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基本途径。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依然存在。2004年以来,我国逐步取消了农业税,对农民种粮给予直接补贴,设立了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这些政策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都有了明显提高。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继续保持农业较快增长和农民收入较快增加的难度在加大。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当前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任务。“十一五”规划要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完成这一目标,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就不能低于第二产业。但实际情况是,近两年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均慢于第二产业两个百分点左右。 我们必须立足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发展,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使农业生产由弱变壮;提高工业生产水平,使工业由大变强;加快发展服务业,使服务业发展由慢变快,实现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经济增长。 第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多地依靠增加物质要素投入,而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因而导致了物质资源消耗大、综合利用率低和环境成本高、生态保护差等问题。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许多重要矿产资源相对贫乏,如果不及时改变资源消耗过大的现状,经济增长将难以为继。我国的环境问题也不容乐观。虽然2007年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制定的节能减排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尽快扭转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缺少世界名牌的现状。目前,我国出口商品中有90%是贴牌产品。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占世界贸易总量的24%,但自主品牌不足1%,而且没有一个世界名牌。我国彩电、手机、台式计算机、DVD播放机等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关键芯片要依赖进口。我国企业必须将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外国专利持有者。这种现状,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多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依靠资源能源的大量投入来换取微薄的利润。随着资源紧缺程度的加深、生态环境压力的加大、国际竞争和人才争夺形势的日趋严峻,我们必须更加重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来带动经济增长。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保证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保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科学发展观为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明了方向。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为了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刻反映了破解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的要求。内外需不平衡、国内需求结构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以及体制机制不健全,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多年而实质性进展不明显的根本原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更广泛、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既包括了经济效益提高、资源消耗降低的要求,也包括了经济结构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求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又把经济发展的目标由经济增长扩展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