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08年:国资委回归出资人身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9日 07:44 华夏时报

  国资委归位

  成为纯粹的出资人之后,国资委与资本市场的暧昧关系渐渐厘清。

  本报记者 郑 盎 北京报道

  几年前国资委一开会,股市就跌;如今国资委一开会,股市就涨。

  12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明确表示,“央企的使命是为股东提供持续稳定的回报,因此不会大幅度抛售上市公司股票”。受此影响,第二天,沪深股市在央企股走强带领下双双收高,央企控股板块摆脱了前几日低迷下滑的走势,多数股票涨幅均在3%之上。

  随着众多央企航母的回归A股,“大管家”的市场控制力成倍增长,以至于业内人士评价,“现在的股市,简直可以叫做‘国资委市’了”。

  国资委既做央企的坚管者,又做出资人,不时给2007年的资本市场带来不确定因素,年底出台的国资法草案,正在改善这种状况。

  追逐“国资委指令”

  2007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央企上市年,中国远洋中国神华中国石油中国铝业、中海油、中海集装箱6家H股上市公司回归A股。鞍钢股份中国船舶等12家企业境内增发、配股。中船集团借助沪东重机整体上市,东方电气集团借东方电机实现整体上市。

  央企整体上市和回归A股市场步伐趋紧,国资委因此成为影响资本市场的力量,由于市场过分揣测管理层的意图,信息公开披露又不充分,结果谣言满天飞。10月初,一份名为30家央企上市名单出炉,这则事后被证明“纯属虚构”的消息当时着实让国资委方面捏了把汗。

  消息甫出,市场异常波动,国资委当即发公告澄清,再次明确表态不会干涉央企的上市步伐,“整体上市成熟一个上一个”的原则始终没有变。

  一个月后,中石油A股上市,走势低迷,大量投资者因此被套。

  此时,市场又有消息传出:“由于前一阵央企题材过热,为避免吹大泡沫,国资委已经暂停了部分下属企业的重组,这些重组涉及到二级市场资产以及可能带来二级市场股价的较大波动。”

  记者向国资委方面求证,国资委的一位人士觉得不可思议。他说:“国资委自己不炒股票,不要有什么风吹草动都认为是管理层出行政指令。”

  “国资委又不炒股”——这是记者听到的国资委人士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可是市场为何屡屡把国资委当成“股指杠杆”?

  “大管家”的双重任务

  无论如何,国资委的日常工作和资本市场密不可分。业内人士表示:“一边辟谣,一边重申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并时常拿出‘2010年央企数量将减少至80或100户’的硬指标向市场示意,投资者如何不心动?”

  分析人士指出,市场屡屡把国资委当做股指杠杆,与其长期的定位不明仍旧有关系。它如果是纯粹的监管者,其全部职能全部在于制定规则,大可不必关心股指,而偏偏它又是央企的出资人,“旗下企业市值大跌,不可避免的要触及保值增值的目标,它又怎么可能在旁安心自顾自”。

  山东海化近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大股东引入战略合作者的洽谈无果而终。据媒体报道,对于此次洽谈,上市公司事先没有获得任何信息,主要是由集团与地方国资委主导。

  分析人士指出,国资委的强势股东定位,给一些上市公司增添了许多烦恼之余,又更增添了更多的市场不确定因素。

  2008年只做出资人

  “婆婆加老板”的身份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其负面作用还是在于其“手太长”。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各种制度设计的逐渐完善,“国资委归位”已经清晰可期。

  历时14年,《国有资产法(草案)》(下称“草案”)也终于在2007年年底破茧而出。对国资委的定位,草案剥离了其本不应当承担的监督管理的职能,而是规定其履行出资人的职责,而不承担其他的义务。其所实施的监督也只是作为股东对其资产的监督,与政府行政机关的监管相区分。

  “国资委不再当婆婆了,将成为一个纯粹的出资人。”国资法草案起草组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如此评价。

  作为国有资产的大管家,国资委未来之路势必更加坎坷。正如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年底例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工作会议上所说:“国资委成立5年了,真正的考验明年才开始。”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