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曹长庆:四大有利因素抑制明年出现通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4日 08:17 中国经济周刊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 曹长庆

  正确地分析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为了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解决价格总水平上涨过快的问题。之所以说这轮价格总水平上涨是结构性的,并不是回避矛盾,而是通过各方面分析得出的结论。

  首先,从价格指数看,今年1-11月份,在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八大类商品中,上涨幅度较大的主要是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在1-11月份价格总水平上升4.6%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9%,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4个百分点,占涨价因素的87%。其中仅猪肉价格上涨就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1.4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涨4.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0.6个百分点。其余六大类商品价格基本保持平稳,升降相抵,对价格总水平基本没有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的价格上涨结构性特征非常明显。

  其次,从市场实际情况看,总体上我国粮食、生猪、玉米等产品的总供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矛盾突出,所以引发了价格的上涨。比如现在南方部分省区稻谷收购价已经比最低收购价高1毛钱,而东北部分地区稻谷价格却跌至最低收购价水平;又比如前段时间东北地区玉米价格下跌,而广东等省玉米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关注市场整体情况,也要关注结构性的变化。

  第三,从调控效果看,针对5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并带动整个食品类价格上涨的具体情况,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政策措施,目前生猪生产正在逐渐恢复。根据全国物价系统农产品成本调查队调查,11月底,生猪存栏和母猪存栏分别比10月底上升2.2%和8.5%,生猪生产滑坡的情况已经初步得到扭转。这将对稳定后期猪肉价格水平发挥重要作用。调控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我们对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明年宏观调控的两个首要任务之一,这对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非常有利。

  一是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家决定将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着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这些措施都有利于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

  二是商品供给充裕。我国粮食连续四年丰收,预计今年产量超过1万亿斤。小麦、稻谷、玉米等重要农产品国内供需基本平衡,库存是充裕的,可以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比如我们针对近期部分地区小麦、玉米价格上涨情况,加大政府储备市场投放力度的措施,目前价格已经开始回落趋稳。

  三是国家财力充裕。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今年1-10月份财政收入同比增收约1万亿元,目前的外汇储备超过1.4万亿美元。少数商品,比如食用植物油这些商品国内供应不足,可以通过进口调剂来满足市场需求,因而也可以保障国内市场供应。

  四是经过这些年市场经济的实践,从中央到地方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宏观调控的手段、方式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工作经验也日益丰富。这些都有利于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所以,防止价格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是可能的。

  (据曹长庆司长在中国政府网访谈整理)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