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时评:关注从紧货币政策的挤出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3日 03:40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评论员 张立栋

  至少在一段不短的日子里,中国的商业银行都将按季度就自己的新增贷款目标向人民银行进行报告。

  据报道的央行这一新规让人再一次感觉到什么叫“从紧”的货币政策。

  报告新增贷款目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计划经济式的信贷规模限额控制管理再一次来临。

  的确,从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现实情形,从流动性持续收紧无效的现状而言,不惜回到1998年之前带有计划色彩的管理模式来进行调控确属无奈选择。在全面通货膨胀危险到来之前出台这样的措施可以说是两害取其轻的办法。

  姑且不论其实施效果将会怎样,我们以为,这样的从紧货币政策所产生的挤出效应对民营企业而言却十分危险,管理层不可不察。

  事实上,就我们了解,很多民营企业并没有意识到“从紧”的货币政策从信贷角度而言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正如识者所言,一种可能的后果就是,在这种信贷规模限额控制管理下,

商业银行的金融资源将可能被扭曲配置,而其表现就是国有企业将挤占民营企业的资金、中长期投资贷款将抢夺企业的流动资金。诸如此类的挤出效应不一而足。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在信贷规模被严格控制,规模额度要依“目标”而行否则将有惩罚性定向票据伺候的状况下,商业银行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选择上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偏移。

  的确,目前超常规发展的民营企业,对信贷资金需求之大不言而喻,而来自商业银行的正规融资却十分有限。

  数据表明,目前非国有经济对GDP的贡献已达63%,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达到74%。而在全部银行信贷资产中,非国有经济占用的比率不到30%。

证券市场上,民营控股的仅占上市公司总数的2%左右。

  应该承认,尤其是近一两年来,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私营企业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甚至直接设立相关机构进行专项服务。但事实却形式大于内容。因为很多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和整个内部运作流程,都使民营企业处于弱势地位。贷款成本偏高不说,能拿到信用额度已经非常不易。

  在货币政策宽松,商业银行流动性充裕的时候,一些已经初具规模的民营企业或许能够从资本盛宴中分得一杯羹。而现在,商业银行头寸趋紧,“一视同仁”的贷款政策恐难持续,及早撤离厨房渐空的宴会而另寻他途,恐怕正是民营企业当下需考虑的头等大事。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