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双防见效需汇率调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9日 03:41 经济观察报

  李利明

  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双防”确定为中国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是相当正确和及时的,但是实现“双防”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我们认为,对目前被低估的人民币汇率进行调整应是主要的前提条件。

  这次会议提出,“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应该是“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内容之一。一方面,当前经济趋向过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民币的汇率被低估,从而导致了境外热钱的大量流入和巨额外汇占款带来的流动性过剩;而同时,作为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国,通过汇率调整也可以相应减缓由国际市场上这些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进口”通胀压力。

  当前的经济过热,主要表现为投资过热和与之相关的信贷增长过快,这些都与

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从而境外资金大量进入密切相关。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9.2万亿元,同比增加25.7%,其中除了来自银行的中长期贷款之外,境外热钱的流入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用一位发改委官员的话讲,境外热钱流入,不是进入房市就是进入股市,再不就是进入固定资产投资领域,从而造成了房市泡沫、股市泡沫和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宏观调控可以调控信贷的规模和投向,但是并不能调控境外资金的流向。

  从流传于银行业内的 “今年最后两个月银行不放贷”传闻可以看出,控制信贷投放过快已经成为宏观调控的重点。到今年9月末,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3.6万亿元,同比多增7656亿元。对于除了农行以外的大型商业银行而言,贷款冲动都是来自资本充足前提下的存款猛增,这又与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带来了外汇占款的大量增加有关。至今年9月末,外汇储备余额14336亿美元,比年初增加3673亿美元,相应的外汇占款达到了27000多亿元,这导致了基础货币供给的急剧增加,是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虽然央行通过发行央票、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特别国债操作来对冲流动性,但也只能对冲掉其中的一部分。基础货币的增加导致了流动性过剩,导致了银行存款的急剧增加,银行存款的增加进而导致了银行的放贷冲动。因此,如果不通过汇率较大幅度的调整来减少“双顺差”,从而减少外汇占款,缓解流动性过剩的现状,经济过热将防不胜防。

  最近两个月CPI指数连续超过6%,凸现出防止通货膨胀的极大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提出要“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但是这些商品的价格只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部分因素。其实,通货膨胀不仅是中国的现象,也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现象。今年以来,被称为“金砖四国”的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个新兴市场国家的物价均出现较大上涨,发达国家通胀率也在不断提高。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10月份美国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达到3.5%。全球性的通货膨胀与今年以来国际市场石油、粮食、食用植物油、

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密切相关。中国目前是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国,这些商品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影响到国内的能源和基础原材料价格。如果人民币汇率有较大幅度的升值,将会相应的抵消这些资源品价格上涨的成本,从而相应地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以
石油价格
而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0%,按照人民币计算的进口原油价格就会下降10%,这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缓解由于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10月份欧元区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为2.6%,这与欧元相对美元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升值有很大关系。

  总之,造成当前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很多,实现“双防”也需要多种手段的配合。但是无论采取哪些手段,都离不开人民币汇率调整这一前提条件。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