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货币政策从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6日 00:55 金融时报

  记者 李倩

  12月5日,人民银行党委在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明确指出,2008年,央行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流动性管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众所周知,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全年GDP增幅可能达到11.5%、CPI涨幅可能在4.5%的背景下召开的,11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已提出“双防”,即在持续数年的高增长之后,不仅要继续“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而是要“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胀”。由此,“双防”及调控力度适度加大,成为明年宏观调控的重要基调。

  尽管今年以来央行延续着本轮调控“小步快跑”的策略,5次加息、9次上调准备金率,并配以发行定向央行票据、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回收流动性,控制

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使得我国经济在保持高增长的同时,避免了过热和震荡。但刚刚过去的10月份,各项经济金融数据依然反映出,投资增速大幅反弹至30%,CPI也再次回弹至6.5%的十年高点。如果说持续的高增长,使经济运行不可避免地累积了过热和通胀风险,那么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的叠加传导,资产价格和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显然是
中国经济
结束持续5年低通胀,进入温和通胀期的最终推手。要让我国经济继续平稳快速发展,就必须适度加强宏观调控力度,而关系民生的物价稳定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障。

  因此,高位盘桓的CPI以及潜在的新一轮投资冲动,使中央对明年宏观调控在提出“又好又快”的同时,更加突出强调要“好字优先”。与此同时,宏调政策出现新搭配,“稳健的财政政策”之外,货币政策从目前的“适度从紧”走向了“从紧”。这是自2004年开始我国实行“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之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首次改弦易辙,政府的调控目标从今年的防止经济过快增长,即从“单防”转变为上述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胀的“双防”。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鉴于货币政策措施是直接调控经济速度和物价的手段,2008年的货币投放调控将是整个宏观调控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而信贷政策、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等多个政策的组合进一步绷紧将无任何悬念。稍后即将出台的货币和信贷投放计划、财政支出计划等等将备受瞩目。

  稳健财政政策和从紧货币政策的首次搭配组合是目前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实际上,央行下半年频繁提高准备金率和加息已经是在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了。最近,

银监会也在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各银行的信贷规模。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分析认为,国家将在总量上对货币供给和信贷投放实行更严格的控制。这包括,稳步加息,严格控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采取央票、国债等对冲工具加大对冲力度等。而明年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将以结构性调整为主,更加注重社会协调发展。国家在环保、教育、医疗、三农等方面的投资将进一步加大。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在今年前三季度对经济贡献率分别为37%、41.6%和21.4%。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增长中消费的贡献率偏低,投资的贡献率明显偏高。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财政政策来预防外需放缓带来的消极影响,使得经济增长转变到主要由内需拉动。比如说,使用财政手段对因升值和其他原因而遭遇暂时困难的部门和群体进行补偿。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出,应该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事关百姓生活的领域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注重制度建设。温家宝总理此前在中欧工商峰会上更强调:中国的发展目标是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正如央行所言,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又是举办奥运会之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全面做好2008年金融工作,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