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一周媒体观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6日 00:17 21世纪经济报道

  一周人物

  【克里斯蒂娜·基什内尔】

  曾经的第一夫人,现在的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基什内尔(Cristina Fernández de Kirchner)的当选让南美政坛上又多了一位巾帼统帅。12月,基什内尔将接过其丈夫、现任总统基什内尔(Néstor Kirchner)的权力杖,正式成为阿根廷历史上第一位民选女总统。

  基什内尔以超过对手23%的优势当选,是不折不扣的赢家。她的当选也使得基什内尔这个姓氏在阿根廷政坛中得到了巩固。从法律角度而言,在她四年任期期满之后,她还可以和丈夫一起各自为阵参加2011年的总统竞选。

  基什内尔这一次的顺利当选,原因之一是其丈夫的鼎力支持。从基什内尔参选开始,现任总统便在其身后启动了强大的政党机器。经济是基什内尔竞选的主要利器,而阿根廷经济自从她的丈夫上任以来,每年就以8%的速度增长。此外,基什内尔在竞选演讲中还多次提及在其丈夫任期内,失业率和贫困率都下降了大约50%。

  除了丈夫的支持,基什内尔的另一个获胜原因则是对手的虚弱。反对党自从2001年因为经济危机落马以来,就再也没有得到过选民的信任。而且,13个候选人各自为阵,反而分散了选票。

  正是基于这两点,基什内尔才会对竞选把握十足,才会在竞选期间把大量时间花在周游列国赢得外国投资上。直到竞选开始前一周,她才接受了阿根廷媒体的采访。(《经济学人》)

  【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

  在各种基金大行其道的今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

  (Dominique Strauss-Kahn)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呼吁IMF把注意力转到不断涌现的政府基金、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上来。

  他表示,这些基金已经向IMF提出了新挑战。斯特劳斯-卡恩强调,多数成员国已经在要求尤其要加强对政府基金的重视。他说,IMF的分析师应该在参考透明度、投资目标等标准后分清楚各种政府基金的不同点,而不是一概而论。与此同时,斯特劳斯-卡恩还证实了IMF正在为政府基金设立某种指导性的原则。

  目前,美国和欧洲多数国家已经开始重视政府基金对战略资产的收购。一直强调欢迎基金投资的美国财政部担心,这样的趋势会在国会引发一场保护主义争论。(《金融时报》)

  【希拉里】

  对于希拉里·克林顿来说,或许硬仗现在才刚刚开始。

  在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阵营中,希拉里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这样的领先优势已经使得其党内的其他候选人又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现在,爱德华兹(John Edwards)、奥巴马(Barack Obama)等人正开始向希拉里发起攻势。

  此前几个月里,奥巴马一直在避免对希拉里展开正面的攻击,而他的民意支持率也一直落后于希拉里。现在,随着竞选逐步进入白热化状态,奥巴马和党内的其他候选人已经意识到,是时候摘掉厚厚的拳击手套,用实实在在的拳头来一较高下了。

  奥巴马在近日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公开表示,希拉里的竞选纲领令人不得要领。在社会保障、伊拉克和伊朗问题上,奥巴马的批评尤为尖锐。同时,希拉里的竞选口号也被大做文章。希拉里的竞选口号称希拉里已经做好准备接过领导重任,但奥巴马指出,希拉里必须在诸如社会保障等基本问题上表明立场。

  希拉里的发言人说,奥巴马曾许诺过会给美国政坛带来希望,但现在他的竞选策略却正是曾经遭到他唾弃的老掉牙的人身攻击。(《时代》)

  【保尔森】

  美国财长亨利·保尔森在印度之行中首次肯定了卢比升值。保尔森表示,他一直在关注卢比以及卢比升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的力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且印度经济的表现依然良好。

  目前,在外国资金流入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卢比兑美元正处于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今年以来,卢比兑美元升值了12%,印度经济的增长率则继续保持在大约9%的水平上。

  卢比的升值使得印度的进口商品成本大大降低,尤其是石油。不过,批评家表示,在卢比升值过程中,印度的出口贸易则受到了打击,尤其是承接西方软件外包工作的企业。

  针对美元的贬值,保尔森表示,他一直认为,强势的美元才符合美国经济的利益,而且,币值多少应该基于经济参数,由市场力量来决定。他说,由于汇率和经济增长和就业率息息相关,美国和印度两国都应提防保护主义的抬头。

  保尔森表示,美国和印度必须联合起来共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和反贸易政策,这会拖累两国经济的发展,减少就业机会,并且,还会带来一系列的全球影响。他指出,印度的经济增长和中国的经济增长一样,不会伤害美国经济,相反,整个世界都将从中获益。(《商业周刊》)

  【马哲睿】

  世界最大的产油公司之一、法国Total集团总裁马哲睿(Christophe de Margerie)做出了与国际能源机构相反的预测,他认为,世界石油的生产量将会出现下滑。

  马哲睿表示,要达到每天1亿桶的产量都已经超出了产油企业的能力范围,更何况还要超过这个数字。

  此前,国际能源机构公布了对石油产量的预计,称到2030年,世界产油量将从目前的每日8500万桶上升到1.16亿桶。美国政府对石油产量也做出了相似的预计,称到2030年,日产量将达到1.18亿桶。

  马哲睿对此则没有这么乐观。他表示,哪怕是每日1亿桶的产量都已经是非常乐观的估计。他说,这并非他的个人观点,而是整个行业的意见,或者说,应该是行业里希望拨开迷雾说老实话的人的意见。

  至于未来石油价格的走势,马哲睿则拒绝作出任何猜测。不过,他表示,石油供应的紧张肯定会推动价格的上涨。

  马哲睿说,现在的问题不是储藏量的问题。目前已经探明的储藏量完全足够。问题的根源来自于石油企业产油效率的制约和产油国开发油田的能力。他说,产油国在开发油田的同时,也会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有所保留。这样,提供给外国投资者的油田通常较小,而且开发难度较大。(《金融时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