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经济的三大变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8日 00:42 中国经营报

  ●面对温和降温的GDP宏观政策跟进,是顺其自然,还是加大力度?

  ●高位运行的CPI是走向全面通胀,还是逐渐平稳?

  ●次级债危机是外部需求减弱的滥觞,还是启动内需的动力?

  在经历了严历的货币政策调控后,第三季度中国经济稍微低下了强劲的头部,低位回落。

  第三季度GDP增长11.5%,这一高于第一季度但低于第二季度的增速在多数研究机构的预期范围之内。总体而言,中国经济在度过了第二季度GDP增速的峰值后,开始高位降温,这符合本报在一个季度前所作的前瞻性报道。(详见2007年7月23日中国经营报A27版《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回落》)

  在度过了五年的持续经济高增长后,宏观调控、通胀和外部需求,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变数,与上半年比较,受访的多数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表示审慎的乐观或者有条件的乐观。

  经济降温但仍在高位运行

  中国经济在第二季度冲高后终于回落。前三季度投资、出口增速为25.7%、27.1%,分别比上半年回落0.2%、0.5%。

  这种回落令资本市场谨慎,市场担心持续五年的中国经济高增长可能出现拐点。10月16日至10月25日,上证指数震荡开始加剧。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教授说:“上半年经济回落主要来自于投资和出口增速的放缓,不过,这种回落仍属于高位运行。”

  6月、7月、8月和9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28.5%、26.4%、27.3%和24.8%,第三季度各月的投资增速基本与上半年6月的高增速相差不大。这与2006年6月的城镇固定投资增速从33.7%的峰值大幅回落至当年8月的21.5%形成鲜明的反差——今年的回落更多表现出一种“温和”意义的降温。

  不一样的调控,形成了不同的经济走势。经济学家们把第三季度经济的回落降温归功于今年以来中国政府的结构性宏观调控,而且它将继续影响未来的经济走势。

  在2006年年中,管理层推出了猛烈的全面调控措施,投资增速迅速降温;但是2007年以来,面对创出10年的GDP增长纪录,中国政府将此定义为——“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明显”,随后,又改变为“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没有缓解”。基于此,一系列以货币政策为主的结构性调控措施在2007年陆续推出。

  在度过了第三季度“温和”降温后,2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得以缓解”。经济学家们预测,受制于未来的宏观调控,第四季度及明年中国经济将继续“温和”降温。

  刘元春说:“下半年经济回落是必然的,第四季度增速将放缓至11%左右。但回落有两种形式,一是大幅下降,二是温和回落,这取决于管理层对于目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及出台的宏观调控措施。”

  “中国经济已经见顶,下半年将回落,2007年全年在11.4%。明年增速会继续回落,增速在11%左右。”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说,“尽管增速在回落,但中国经济仍然是在高位运行。”

  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则是一个有条件乐观者——“如果美国经济不会严重衰退,我们不必过分拘泥于短期的回落,在未来两到三年时间内,中国经济仍将保持11%的增速是可以预期的。”

  通胀走高但仍处于可控范围

  正如大家所预期,第三季度中国经济的最大特点是通胀走高。9月CPI同比增长6.2%,中国经济开始告别低通胀时代的观点正在被外界所接受。

  整个第三季度,管理层都在与通胀较量。包括行政干预部分行业和部门的涨价,推迟资源价格调整,并抑制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现在看来,这些措施取得了成效,控制了通胀预期。

  哈继铭说,中国通胀是二元化的通胀,食品价格大涨,而非食品价格非常温和。现在,猪肉价格在回落,9月CPI是一个相对的拐点。

  “从翘尾因素来看,8月是2.3%,9月是1.8%,接下来越来越低。因此今年后几个月,CPI将会回落。我们预测2007年CPI在4.3%,2008年CPI不会超过3.5%。”

  即使考虑到明年的资源价格和公共服务品价格的调整,同时上游的价格向下游非食品通胀的传导因素,哈继铭表示不会因此而调高2008年3.5%的通胀预期。

  “我们预测3.5%已经留有了相当的余地,明年的CPI上半年会较高,但是下半年会回落。资源价格调整可能在明年下半年开始启动,所以整体来说,仍然不会超过3.5%。另外,由于中国的人口红利抑制非食品通胀,所以非食品通胀在未来一两年内都会控制在1%左右。”哈继铭对本报记者说。

  全面通胀对经济百害而无一利,拉大贫富收入差距会影响和谐社会建立。但受访的多数经济学家并不担心物价上涨会引发全面通胀,给宏观经济带来较大损伤。

  “从一个更长的时期来看,我们不会回到过去2%的低通胀时期了。原因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趋势性和资源价格未来上涨的压力。”沈明高说。

  “但是另一方面,通胀还是温和可控的。在一个经济潜在增长率不断提高的经济体中,现在的通胀水平不能与过去的通胀水平简单对比,而据此得出全面通胀的结论。”

  沈明高预测,未来三到五年通胀将保持在3%~5%的区间内,大量商品处于过剩状态,这将抑制物价的上涨。

  外部需求减弱凸显结构性矛盾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国经济未来的主要风险不在于通胀,而是外部需求减弱风险,由于美国经济的回落,会影响中国出口。

  “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脱节,我不认同。美国的消费和中国的出口从历史上来看,从来没有脱节。现在美国经济只是房地产价格和投资开始下降,未来

房价还会继续下降,最终会导致美国消费下降,这会对中国出口产生风险。”哈继铭说。

  外部需求的减弱已经在中国经济第三季度数据中明显体现出来。前三季度出口增速同比增长27.1%,比前8个月放慢了0.6个百分点。由于进口也同时回落,导致第三季度顺差仍然居高不下。

  刘元春说:“今年第三季度出口出现了与往年不同的特点,往年是前低后高,而今年出口增速可能在下半年要进一步回落,这主要是外部需求已经在影响出口增速,加上中国政府推出的鼓励进口政策的实施,这会降低未来顺差增速。”

  人们对于外部需求的减弱担忧不无道理,从中国经济第三季度数据看,结构性矛盾仍然较重,实际消费需求增长并非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强劲。市场担心,如果外部需求明显回落,而中国的消费需求难以启动时,中国经济可能失去持续增长的动力。

  前三季度消费增长15.9%,但是扣除物价因素,实际消费增速只有11.8%,这比上半年实际消费增速回落了0.4个百分点;而今年9月实际消费只增长了10.8%。通胀导致的消费“虚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很显然,第三季度中国经济结构性变化没有出现,投资和顺差增长仍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消费并没有真正启动。”沈明高说。

  消费为何没有真正启动,中国结构性矛盾为何难以优化,沈明高给出了三个原因。一是由于通胀的压力,一些刺激消费的财税政策并没有出台,如提高最低工资,所得税调整;二是由于与消费有关的公共服务品建设如社保和医保政策并没有大规模的推出;三是居民缺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渠道,资本市场中缺少年回报在5%~15%的投资产品。这些都抑制了消费的启动。

  沈明高说:“中国必须尽快推进结构性调整政策,特别是消费政策,如果次级债危机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而中国经济的消费需求没有启动,我们就要面对内外部需求双重紧缩。”

  三季度经济大事

  2007年7月

  环保风暴再起38家企业被挂牌督办

  央行发行1010亿元定向票据(三发)

  首批城商行上市

  利息税税率由20%调减为5%

  资源税开启改革大幕 铅锌铜钨税上调

  加息降税:调控再出击(年内3次加息)

  加工贸易受限:政策走向不断细化

  2007年8月

  央行再发千亿元定向票据(四发)

  公司债启航 发行试点办法颁布实施

  个人直接投资境外

证券市场开闸

  央行年内第四次加息

  全国城市住房工作会议再次召开

  特别国债发行方案获批首发

  人大表决通过反垄断法

  2007年9月

  央行发行1510亿元定向票据(五发)

  央行第五次加息

  公司债第一单 建行A股回归

  北京银行上市

  券商直投试点开闸

证监会严控市场

  证监会规范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中投公司浮出水面

  第二套房贷首付及利率提高中国经营报记者:陈伟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