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抓住流动性过剩症结控制信贷投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6日 02:13 金融时报

  记者 宋焱

  10月25日,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中,依然突出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引人关注。数据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M2)39.3万亿元,同比增长18.5%,比上年末加快1.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33602亿元,同比多增6422亿元;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47488亿元,同比多增5893亿元。前三季度,货币净投放1958亿元,同比多投放302亿元。

  各项金融指标的高位徘徊印证了一天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所做的判断。10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实现今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还很繁重”。在此形势下,会议要求,“继续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和信贷投放过多”,并将“密切监测贷款投放进度和投向,引导商业银行控制规模、优化结构,对资本金不到位的新开工项目暂缓发放贷款”列入第四季度需要切实做好的重点工作之中。

  今年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央及时采取了一系列

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宏观调控成效正在显现。

  但与此同时,M2不断远离预定目标,也成为宏观调控不得不正视的“顽疾”。虽然央行自年初开始即以每月一次的频率持续上调准备金率,并辅之以市场化的公开市场操作、定向央票、特别国债等数量工具,但M2依然“控而不降”,持续远离预定目标。今年以来,只有1月份M2同比增速略低于预定目标16%,为15.8%,此后其他各月M2均远离预定目标,9月份已攀升至18.5%,较上月继续上升0.4个百分点。

  “央行吸收流动性的力度还不是太够,还可以加大一些力度”,10月18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十七大期间回答记者提问时作出了这样的表态。然而,具体到货币政策操作层面,央行应如何对症下药?

  信贷增长的数量控制成为货币政策的现实可行选择。随着年初以来央行频频动用货币政策三大工具紧缩流动性,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正在不断被缩减: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3%的历史高点,必然面对来自商业银行方面的阻力;在5次加息后继续加息势必会进一步刺激外资涌入,从而增加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在9月份美联储下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之际,中美利差的大大缩小也加剧了央行未来以利率为工具来应对通胀的难度;此外,发行央行票据以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虽然减少了货币供应量,但也将抬高货币市场利率。

  而从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分析,控制信贷投放无疑抓住了问题的症结。有关专家指出,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M2高速增长一直被解释为外贸顺差输入流动性快速增长从而基础货币增长偏快的结果。但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由于央行持续高强度对冲,在考虑经济增长所必需的新增货币需求后,外汇占款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已大体被冲销了;由此,扣除准备金率后的基础货币今年以来一直保持在与往年持平甚至略低的水平上,今年以来的两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均明确指出了这一点。而在基础货币(扣除准备金后)增长率并不高、甚至较往年还略低的情况下,M2的持续高速增长在理论上只能解释为货币乘数偏高,在实际金融运行中则意味着信贷投放偏快。因此,如果要想让M2趋近预定目标,更具针对性地控制信贷是关键。

  对控制流动性过剩的前景,市场人士普遍持乐观态度。高盛中国研究团队近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预测,中国的货币供应环比增长有望在未来3至6个月内下降,并导致中国GDP增长率和通胀水平“双降”,至今年年底,M2货币同比增长率可能会放缓至约16%的水平,当前水平约为18.5%左右。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预计,“只要

人民币汇率政策没有发生变化,信贷增长的数量控制仍将是中国政府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的主要政策工具。”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