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深港河套地区可建跨区产业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5日 01:44 中国经济周刊

  李罗力

  目前,香港经济的较大问题,在于制造业转移后出现的产业空洞化,造成普通劳动力就业受限。在为制造业服务的相关体系中,许多业务趋于“离岸”,相当部分的第二、三产业在香港以外展开,税收转移,使其无法进行产业升级,且珠三角大多港资企业仍为劳动密集型和加工贸易为主,香港本身除房地产和物流以外,没有出现像台湾地区所拥有的高端产业和大型跨国公司。

  由于本土缺乏制造业,这限制了CEPA对香港经济的促进作用,目前香港“自由行”短期内可以暂缓经济矛盾,但就CEPA而言,其长期远景在于推动本港的制造业,同时充分发挥其产业优势——资本市场、国际金融、物流业、信息资讯及其它工业支撑服务体系等,为本港经济带来更大效益。

  因此谈到香港深层次的经济问题,便是制造业。建立高端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产业,需要产业集群。借鉴台湾、新加坡产业园区经验,依据本身条件,实现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的非重

化工业和非装备工业是一条可行之路。

  但是香港的制造业经过20多年“北移”之后,无论是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均已匮乏,而其运营成本还在上升,使其发展多方受限,更不符合大规模高端制造业的要求,因此选择与内地接壤的跨地区合作是有较广前景的。

  在市场方面,其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可以享受到CEPA零关税,进入国际市场可以规避许多国家对中国大陆产品的贸易壁垒;在基础方面,内地人才聚集、成本较低、环境设施如日中天,技术配套日趋完善,部分要素已达到国际水准,为进一步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打好了基础。

  由于深港境域紧密,合作发展有得天独厚优势。就两地接壤的大面积空置区而言,香港方面从原有的28平方公里管制区缩小为8平方公里,深圳方面也有数个重要的保税区,如果兼顾两地优势,共同打造新的经济产业园区,则不失为一个点石成金的项目。

  在建立深港跨境产业园区上,长期以来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和阻力。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各种提议屡见不鲜。而时至今日,仍无所突破,其阻力也主要源于港府及民众两个层面。

  从港府层面看,过去主要认为建园区的必要性有限,并没有足够面对产业结构的不平衡,有一种把粤港的“前店后厂”认同于本港自身的倾向。从民众层面看,大多认为以前的大面积边境禁区的存在具有生态和环境保护功能,甚至应在解禁后设立“郊野公园”等。

  随着香港与内地经济不断互动,更多的官员和学者均对

香港经济中深层次问题日渐清醒,对重振本港的制造业有了进一步认识。由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香港的定位日益明晰,最近香港特首曾荫权就提出了港深合作共建“港深都会”的战略构想,充分体现了深港一些重要智库所倡建的宏伟远景。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两地学者均以深港河套地区为着眼点,认为深港合作开发边境禁区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在过去20多年间,关于河套地区开发方案可谓不计其数,各种设想囊括无遗,主要焦点集中在发展何种产业上,如跨境工业区、金融发展区、文化产业园区、会展中心区、大学城区等。其中发展以研发为主的高科技业和教育、会展为主的现代化服务业得到了两地政府和商界人士的认同。

  在思路上,则以建立“特区中的特区”、实施高附加值、低污染、高土地利用率的原则为中心点,充分体现产业的多功能化,为深港的深度融合架接桥梁。在管理模式上,鉴于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实际情况,可以运用现代市场机制结合政府管理体制,创造出适合两地模式的系统方法,从而解决职能上的差异和不足,在实际探索中,建立适宜两地长远战略需要的发展模式。

  如何保持香港繁荣稳定已日益成为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金融危机所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已成为香港发展的瓶颈,这是须从根本上解决的内在动力问题。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努力下,香港的明天会更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