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再接再厉保持金融平稳运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3日 03:21 金融时报

  记者 宋焱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这是央行在10月12日发布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时,对前一阶段金融形势的判断。在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之际,这来之不易的8个字,不仅是当前金融运行的一个安全“封印”,更是对未来经济金融形势平稳企好的一种保证。

  回顾过去的三个季度,面对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严峻形势,央行坚持实行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加大金融调控力度,维护总量平衡。年初以来,央行加大了公开市场对冲力度,同时还史无前例地频繁动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定向票据和加息等货币紧缩政策为经济降温。

  事实证明,央行通过货币政策调控保持了金融运行的总体平稳,货币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相适应。统计显示,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增长回升,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适应,国家外汇储备增加。截至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9.31万亿元,同比增长18.45%,增幅比上季度末高1.39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3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9.49万亿元,同比增长16.00%;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7.44万亿元,同比增长17.34%;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4336亿美元,同比增长45.11%。

  “金融形势总体向好,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的宏观调控形势依然严峻,因此政策层面不容松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从三季度数据分析,各项数据上升速度仍然较快,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5%,超过1996年6%的水平,创下11年来新高,加剧了通胀压力。与此同时,外贸顺差依然保持增长态势,截至今年9月份,我国已连续41个月实现顺差,截至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达14336亿美元。可以预见,在我国今年连续大规模调低出口产品退税率以及

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出口增势仍然难以遏制,短期内双顺差格局将难以逆转,使宏观调控的形势更为严峻。

  “适当加大政策调控力度,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9月28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其召开的第三季度例会上所作出的政策安排,无疑体现出央行对于当前形势的冷静判断。与此同时,央行也加强了与其他部门在宏观调控上的协同配合,不久前央行和银监会联手推出的房贷紧缩政策,即是综合治理的体现。

  中央党校副教授杨英杰认为,就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而言,市场流动性过剩,决定了目前的货币政策必须继续保持稳中适度从紧,适当加大政策调控力度,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同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宜松紧搭配、内外兼修;而

汇率政策方面,则应进一步放宽汇率浮动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升值的加速。

  然而,不可否认,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进行公开市场对冲,央行三大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正在被压缩,未来调控的难度不断加大: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发流动性突然紧缩的风险之际,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各国央行相继考虑释放流动性,央行逆势而动的阻力越来越大;随着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上调,央行下一步的操作不得不考虑商业银行的承受力;此外,央票发行虽然对于对冲流动性有“立竿见影”之效,但其高昂的发行成本也不容央行忽视。

  在此形势下,斟酌运用适当的货币调控手段并掌握好政策调控的力度,对于央行而言尤为必要。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指出,下一阶段的宏观调控不仅要解决总量问题,还要面临更为严峻的结构问题,而原材料价格上涨、投资和出口消费结构不合理等结构性问题,都不是单纯依靠货币政策就能够解决的。有效的宏观调控必须依靠多种政策“齐头并进”,不能单纯依赖于央行的“一指禅”,而需要打出货币政策、财税政策以及投资和产业政策的“组合拳”。

  对即将召开的十七大可能对宏观调控产生的影响,哈继铭预测,十七大将涉及的经济政策主要是纲领性的,而不是出台具体的宏观调控政策。具体的经济和金融政策可能在之后的一段时期内根据十七大制定的经济发展纲领和当时的宏观经济形势加以制定和贯彻,而且在政策方向上也不大可能有显著变化。

  再过几天,十七大就将召开。可以预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宏观调控仍将继续着力于追求经济发展“好”的质量和“优”的结构。在此过程中,本着“稳健”的原则,再接再厉,通过灵活运用“多步骤、微调整”的调控方式,不断加强政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不断调整经济增长的“温度”,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必将继续成为

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力支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