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退耕还林暂停背后权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5日 11:50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讯 记者程文雅 北京报道 卢根生,四川巴中大山里走出来的建筑工人。卢根生家原来在山坡上种梯田,前几年,国家在中西部地区重点搞“退耕还林”政策,他家的3亩多梯田也退掉了,种上了柏树。国家除了每亩地给补贴50块种苗费外,每年给20块一亩的生活补助,发给150公斤粮。在他所在的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壮劳力都到外地打工,留下几个老人在家种地。

  这两年,出来打工的人多了,活儿也不好接,去年年关回老家,村里好几个一块出来打工的同乡都嘀咕着:“今年再干不好,回乡再垦块地种种算了,种点新鲜品种的蔬菜,说不准还能比打工赚得多。”卢根生则关心国家的补贴政策还给不给。明年,卢根生家里能拿到的每亩20块的补贴就到期了。按例,他家退耕后种上的是生态林,不像种果树等经济林那样,每年都还能摘点果子下来卖钱,虽然他家给的补助比种果树要多三年,卢根生还是觉得不值当:“多三年的补助,也就是每亩60块钱,总共能比别人多收180块。人家种果子树的,可是每年都有果子收,总共加起来哪里止180块钱。”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卢根生还没有听说,国家的政策已经出来了,补偿到期的,按照原来的补偿年限再补上一轮。这意味着卢根生一家还能再拿8年的还林补助。

  这笔不算大的补贴数目令卢根生感到心里踏实了一点。因为他堂兄弟几个今年春节的时候还闹着想回乡垦地,他也不好劝。卢根生打算把这个新政策说给他的堂兄弟。

  这个新政就是国务院最近发布的《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不过,看到这个通知以后,最兴高采烈的也许不是卢根生,而是一些对耕地保护负有责任的地方和中央官员。

  这个通知里头提到这样一条:“调整退耕还林规划。为确保“

十一五”期间耕地不少于18亿亩,原定“十一五”期间退耕还林2000万亩的规模,除2006年已安排400万亩外,其余暂不安排。国务院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摸清25度以上坡耕地的实际情况,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制订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规划。”

  这意味着,“十一五”期间耕地保护的弹性空间舒缓了几倍。

  去年9月,国务院为严格贯彻执行18亿亩耕地红线的要求,将

国土资源部起草的全国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纲要退回重拟。

  从1996年到2005年,生态退耕平均一年退1100多万亩,占了耕地减少的60%。今年4月公布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底全国耕地面积是18.27亿亩,但还有6000多万亩20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如果这些符合退耕条件的耕地都要退,减去之后整个耕地就已经不够18亿亩了。

  耕地减少量必须控制在2700万亩以内,基本农田不能动,建设用地规模要压缩,但东部要率先实现现代化、中部要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要振兴,基础设施要跟上、新农村建设要推进,几乎所有地区都有加快发展的用地“正当理由”。农业部门提出未来需要20亿亩耕地,林业部门提出要42亿亩林地,道路交通平均每年需要新增用地 350万亩以上,按照这样的形势,要进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就如同10个瓶子9个盖,盖来盖去总难盖严。

  国土部人士曾多次在非官方场合表示,“生态退耕是耕地面积减少的最大因素,退耕还林也要进行重新认识。”国土部去某些地方调研发现,西部大于15度以上需要退耕的土地是9700多万亩,事实上1996年到2005年已经退了近1亿亩,意味着该退的都退完了。但是实地调查发现,陡坡耕地还是不少,这表明,已经退的1亿亩里面有的是基本农田,也就是一些地方把不该退的退了,该退的没有退下来。

  四川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郭晓鸣表示,“从数量上,退耕确实是耕地减少的最大因素,但是退耕的土地都在最偏远的地区,不应该把守住耕地红线的目光放在退耕还林上。”郭晓鸣认为,退耕退的是生态最恶劣,最不适合耕种的地区,而守住的耕地应该是东部的基本农田主产区。“那些地区1亩地的产值相当于其他地区两三亩地。”

  郭晓鸣认为,现在的问题是,不该退的地方也在退,政策不应该一刀切。拿四川为例,川西北40%-50%的土地产出非常低,当地人对退耕还林政策的依赖度非常高;在丘陵地区,退耕还林不是中心区,不应该重点布局。“但是,现在官员往往是哪里的退耕阻力小,就往哪里退。一些农民因为土地效益低,放弃土地进城打工,地方政府退了很多这样的地,照理说很多都属于不应该退的良田。”

  郭晓鸣这个退耕还林专家感到自己影响力太弱的无奈。“早期就应该有一个规划,由国土、农业、气象专家,协调行动,规定的项目只能在规定区域内进行。实际上有些时候成了是谁的声音叫得最响,谁拿到的资金就最多,这种现象应该改变。”

  “现在退耕还林各种矛盾已经累计起来了,大家都在担心农民大规模复耕。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比如一两年来进行观察,看看退耕还林的持续性,能否巩固,能不能形成新的退耕经济增长点。现在不是急于大规模扩大的时候,并不意味着覆盖面到此为止,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生态脆弱区域,要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逐步扩大。”郭表示,由于地方政府没有工作经费,导致其积极性衰减,接下来建议对地方政府有补偿目标。此外,为了解决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 ,发展替代产业,需要产业政策支持,以及新的技术支撑体系和农民培训机制;有计划地进行劳动力转移,减少人口和劳动力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压力;加快林权改革,明确农民对还林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