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年内5次加息 通胀脚步正在逼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6日 06:03 经济观察报
王延春 杜艳 6.5%——最新出炉的8月份消费物价指数(CPI)是否表明中国已经进入全面通胀时代?或者这还只是全面通胀的前夜?中国的宏观经济部门和学者们对此说法不一。不过9月14日,央行又一次选择了加息。 全面通胀来临? 9月14日,央行宣布从次日起,上调存贷款利率各27个基点,一年期代款利率调至3.87%,贷款利率调升到7.29%。 这已是央行年内第5次加息,也是一次没有悬念的紧缩行动。此前各大投行已预期央行最快将在本周内加息。 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CPI同比增长6.5%,是近11年来CPI同比指标的最高值,CPI已连续四个月突破央行设定的3%通胀警戒线。这个数据也普遍高于市场预期。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有意思的是,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以及国家信息中心、发改委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官方学术机构均对该数据表示乐观。发改委坚持一贯的立场,认为CPI仅仅是结构性的上涨,不会带来全面的物价上涨。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明确表示:这几年,供过于求、产能过剩的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 国家统计局认为,上半年CPI的增长核心因素分别来源于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的上涨,这两类价格同比上涨达7.6%和3.94%,对CPI上涨的贡献分别为78.5%和17.81%。考虑食品类价格、居住类价格上涨持续和前期的翘尾因素以及其他结构性因素,因此,当前CPI上涨不可持续。 尤其是,核心CPI上半年只有0.9%。8月的PPI(工业价格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2.6%,并没有传导压力。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离通胀还很远”。 姚景源表示,今年二季度全国的生猪存栏比一季度多出500万头。因此,随着市场自发调节,以及疫病解除,农副产品的价格会自然回落。 而一些中外投资银行、民间学术机构则多数持悲观论调。他们相信通胀的乌云正在聚集,“全面通货膨胀已经来临。” 事实上,涨价正从猪肉、禽蛋向流通环节和工业环节蔓延,专家表示,目前已经出现了成本推动型通胀,需求型通胀以及预期性通胀综合作用的局面。在食品价格带动下,8月份,消费品价格上涨8.0%,比上月高1.1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比上月高0.2个百分点。 况且,目前食品价格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土地减少,农资价格上涨,国际粮食价格、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形成了内在涨价的动因,更增加了国内通胀的压力。这种趋势也助长了人们的通胀预期。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这位去年以来一直反对 “经济过热”说法的经济学家最近也明确提出,通货膨胀已经显现。 更值得关注的则是流动性过剩的通胀诱因。 央行的数据显示,尽管8月份货币量增长放缓,8月份M2同比增长率从7月份的18.5%放缓至18.1%,但是贷款增长率却依然在攀升。同比增长率从 7月份的 16.5%上升至17.0%,今年前8个月的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人民币3.1万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3.2万亿元。 高盛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认为,这说明央行对商业银行进行道德劝说以敦促它们减缓放贷步伐的努力效果并不明显。 1.3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也使央行被动投放出大量基础货币,释放了更多的流动性。 “这些才是导致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央行研究员许健硕认为,维持了相当时期的低利率,也在助推通货膨胀加速。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去年年底的20%以下,反弹到六七月份的26%左右,房地产价格也出现新一轮爆涨。 央行对通胀保持了高度警惕。在8月初公布的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即明确提出:“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或维持高位,会增加居民的生活成本,诱发高通胀预期,可能导致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 经济学家谢国忠最近大胆预测,中国又一次进入了通货膨胀的时代,这场通胀将继续下去,直到出现1997年至1998年间那样的经济低迷。不少学者担心,这次也许是继1985-1988年,1992-1995年两次通货膨胀时期之后的第三轮通胀期。 加息,加息! 上半年,央行在6次上调准备金率后,3次发行定向央行票据,4次加息,力图吸纳流动性,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据悉,9月份有至少4000亿元资金已经被央行 “收入囊中”。 9月8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厦门出席“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时表示,央行正密切关注实际贷款利率为负的问题,并希望见到实际利率转为正值。 不过,央行显然也需要权衡。在14日举行的 “第一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上,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说,央行现在处在两难中。对内为抑制经济过热需要加息,对外要考虑升得太大引来更多的投资。 高盛经济学家粱红认为,无论是加息还是提高存款准备金,效果都十分有限。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即贸易顺差的持续增长格局没有改变。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贸易顺差达到250亿美元,位居本年度次高。尽管有放缓迹象,但是支持出口强劲增长的因素并没有改变。这些因素包括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和环境价格。 实际上,考虑到中国目前货币政策受到汇率政策牵制,难以仅依靠央行进行调控,而仍需依赖其他工具的配合。 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目前央行的紧缩力度还不够,每次27个基点的加息对市场几乎没有太大影响。他们认为,央行加息力度至少应保持在每次54个基点。 虽然政府部门目前尚未得出全面通货膨胀的结论,但企业已经开始警觉。 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额度从100亿美元提高到300亿美元,但据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部处长竺煜透露,境外投资机构由于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判断不一,有些对中国经济未来感到担心,因此额度之间转让很多,100亿美元就够目前使用了。 中国外商投资促进中心一位人士表示,一些外资企业由于担心通货膨胀,在投资计划上有些犹豫,许多采取观望态度。(本报实习记者段寅燕对此文也有贡献)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