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6.5%:CPI创11年新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2日 09:53 经济参考报

  专家预测央行将进一步采取紧缩政策

  本报记者:方烨 刘振冬 实习生:邓倩

  继7月份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6%,创下自1997年2月以来的新高后;8月份CPI再次上涨6.5%,创下11年以来新高。随着8月份CPI数据的出炉,众多经济专家纷纷预测,央行将会进一步采取紧缩政策,来应对物价上涨。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8.2%,非食品价格上涨0.9%。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6.4%,油脂价格上涨34.6%,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9.0%,鲜蛋价格上涨23.6%,鲜菜价格上涨22.5%。

  国家物流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陈中涛认为,当前的CPI上涨有一定的刚性成分,下降有难度,所以预计9月份CPI涨幅仍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到了10月份,粮食和肉类价格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回调。预计今年全年CPI的平均水平将超过3%,在4%左右。从长期看,我国“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增长形势可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

  由于CPI加速上涨,学者们大多认为央行不会坐视不理,将会采取进一步的紧缩政策,以保证我国的实际利率为正。

  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许小年对记者表示,CPI的再创新高主要是由食品价格引起的,是典型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PI的屡创新高,将使居民的通胀预期持续增强,而且目前居民的通胀预期正在形成,最终将导致企业纷纷提价,职工要求增加工资,进而形成价格和工资上涨的循环,生产成本上升。因此,目前货币政策最为紧迫的任务是打消居民的通胀预期,显示央行遏制通胀的决心。

  许小年认为,遏制通胀预期,仅仅依靠提高准备金率是不够的,因为准备金率的提高并不能传导至利率。最有效的办法是持续小幅加息,尽快让实际利率为正。此外,2000亿元特别国债向社会公开发行,能够让利率往上推一点,吸收流动性,但作用毕竟有限,应该持续加息。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8月份还有加息的可能。他说,虽然判断实际利率不能仅看单月数据,但今年1到8月份CPI累计增幅已达到3.9%,高于一年期

存款利率,“所以我判断今年还会有一两次加息。”

  天相投资分析师石磊表示,对于如此高的CPI数据,央行未来应该还会采取紧缩政策。因为央行在前不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之后马上又发行了定向央票,就是为了回收流动性,面对8月份高企的CPI,央行很可能会进一步通过加息来降低全社会通货膨胀,限制通胀扩散到非食品领域。

  国海

证券固定收益部分析师段吉华预计,央行仍将保持较大紧缩力度,下一步央行会继续加息。他说,央行实际上对价格的担心程度是比较高的,所以才会频繁出台政策。当前CPI上涨的压力较大,央行仍将保持较大的紧缩力度。

  但是,也有机构认为,短期内央行不会加息。中投证券研究部总经理李志坤表示,中投证券维持央行在10月底加息的判断。因为,央行加息一方面要考虑CPI因素,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收缩信贷、控制流动性的要求。此前,央行已经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发行了定向央票,

财政部还发行了2000亿元特别国债,在收缩流动性方面力度较大。央行应该会观察三季度的物价、货币信贷和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后,再做出政策选择。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