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VS生活垃圾:一场既动手又动脑的“死磕”

上海人VS生活垃圾:一场既动手又动脑的“死磕”
2019年06月20日 09:29 界面

  【特写】上海人VS生活垃圾:一场既动手又动脑的“死磕”

  记者 | 杨舒鸿吉

  编辑 | 徐菲

  虽然离上海强制生活垃圾分类还有十余天,但是白领石莉莉、政府机关公务员徐俊、淘宝卖家冯旭、保洁员富力事的生活,早被“垃圾”一词所搅动。

  即使没有996工作制,白莉莉仍要将起床闹钟较往常拨快半个小时,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在出门之前检查生活垃圾分类正确与否;徐俊则在“618购物节”前夕,早早给家里配好了四分类垃圾桶,并且熟读生活垃圾的分类口诀;冯旭则因为7月1日的即将到来,变得忙碌,他所经营的网店里,一款家用分类垃圾桶销售火爆;作为保洁员,富力事的工作时间更长了,即使垃圾厢房关闭了,他仍要坚守到晚上10点,以便晚归的居民也能在他的帮助下准确投递垃圾……

  每一个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人,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

  他们并没有如热传公众号文章里面所描述的,被垃圾分类所累。相反,如石莉莉、徐俊一样,多数上海市民已悄然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或寻找折衷方案,或运用生活“小智慧”,让生活垃圾分类融入生活、成为习惯。

  这是一座城市对生活垃圾发起的一场动手又动脑的“死磕”。

  石莉莉来自四川绵阳,在英国获得硕士学位后,她选择回到曾经上过四年大学的城市——上海就业,“上海这座城市总给人一种井井有条的秩序感,即便离家遥远,也会觉得温馨。”2017年石莉莉顺利落户,并在父母的支援下,于彭浦新村一小区内购置了一套老公房。

  面积不大的房子里摆放的是石莉莉精心挑选的家具,她偶尔做做西餐,拍照,再配上滤镜发朋友圈,这种生活的仪式感,如今也被她延伸到了垃圾分类上。她给记者展示的照片里,家中三个垃圾桶分别套上了不同颜色的垃圾袋,“绿色代表可回收;黑色装餐余;蓝色装干垃圾。”

  半个月前,白领上下班时间与垃圾厢房定点定时投放的“冲突”问题曾引发社会热议。支持者认为,在垃圾分类的初期,坚决不能打开“误时投放”的口子。一旦取消定时定点,就会形成“破窗效应”,导致更多人效仿混投。反对者则表示“定时定点”也应人性化,要充分考虑到社会群体生活作息的差异性,用更普惠的管理措施来帮助市民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中来。

  石莉莉也关注了这个话题,她的解决方法是微调生活作息,“起床闹钟是1个月前就调好的,门口的粉色标签纸也是在那时贴上的,因为出门太急,忘记带垃圾下楼,结果下班回家时垃圾厢房已经关门了,遇上一两次这种情况后,我就给自己做些小提醒。”

  同样在做调整的还有职能部门。位于中山西路179号的虹桥世家花园小区,垃圾厢房的开放时间为每天早上7点至10点,下午5点至20点。“但有白领反映,赶不上垃圾厢房的开放时间,能否延长开放时间?”负责管理该小区的上海长宁区周家桥街道大家源居委会在听取意见之后,决定在保持原有开放时间不变的基础上,为确有投放需求的居民额外单独开放。“但投递时必须接受保洁员监督。”该小区党总支书记杨富娣说道。

虹桥世家花园的垃圾厢房。摄影:杨舒鸿吉虹桥世家花园的垃圾厢房。摄影:杨舒鸿吉

  这一改变,直接延长了保洁员富力事的工作时长。年逾5旬的他来沪从事小区保洁工作已多年,“没有垃圾分类之前,每天工作就是将楼道打扫干净,下午2点多就能做完。如今垃圾厢房延时开放,工作时间延长到了晚上10点。”不过令富力事欣慰的是,随着居民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额外要求延时开放的人越来越少了。杨富娣则透露,如今该小区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已达98%以上。

  生活垃圾分类,在杨富娣眼里,是需要动脑子才能做好的事情。而在24岁淘宝卖家冯旭眼里,垃圾分类这件事也可以很有“钱途”。他运营了6年的网店在今年夏天迎来了一波流量高峰,而引来客流的正是一款家用分类垃圾桶。

  “半年前,我所在的小区就开始推行垃圾分类了。当时我就想,家中添置垃圾桶肯定是刚需。在搜寻相关货品清单时,我就发现了这款由台湾商家设计、在深圳制造的垃圾桶。上下两层的设计正好可将家中垃圾进行干湿分离,还有一个储物格用来存放可回收垃圾。”

  冯旭随即将产品照片上传至网店页面,还打上“上海垃圾分类”的字样。他透露,在“618”大促前这款垃圾桶已预售了100多个。后续他还向厂家追加500套的订单。“买家基本都是来自上海,销售量超过预期。未来,我还打算找一些主播、公众号再推一波,增加销量。”

  除了垃圾桶,一款可将瓜果蔬菜表皮、残渣以及剩饭剩菜粉碎后直接排入污水管道的生活垃圾粉碎器也是今年618的销量明星产品。苏宁大数据显示,6月1日至13日,这款垃圾粉碎器全渠道销量同比增长612.85%,上海、南京、广州位列前三,其中上海地区同比增长991.96%。这一现象,在4月份上海市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后,更为明显。数据显示,上海苏宁门店4月销量环比增长141.1%,4月26日当天仅上海一地,全渠道销售近3000台。

  天猫数据也显示,食物垃圾处理器在天猫618期间销量同比增长300%,上海购买量高居榜首,其次是广州,杭州排名第三。在垃圾分类上,80后人群倾向选择分类垃圾桶,90后人群更习惯使用食物垃圾处理器。

  不过,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蒋建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厨余垃圾被粉碎后并不是液体,久而久之会沉淀在管道内。尤其在冬天,饭菜里的油脂进入管道,混合在垃圾中一起冻住,即便是在管径大的管道中也极可能造成堵塞。这款“神器”到底能不能用,也是网友关心的话题。

  借助机器来提高垃圾分类的处理效率,这样的需求不仅来自个体。

  上海市长宁区福泉北路333号,是德国制造业巨头博世集团的在华总部,也是该企业在亚太区最大的机构,2500名来自全球各地的员工在此办公。

  “早在半年前,我们就响应政府号召,在整个办公区内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这一做法。先是撤掉半个区域内工位旁的垃圾桶,在不同办公区增加四分类垃圾桶,鼓励员工分类投放,并由保洁人员进行监督。同时我们也根据分类的实际效果对垃圾桶所在区域进行评价,以‘笑脸’和‘哭脸’两个表情打分。”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设施部行政经理张丽萍说道。

  不仅如此,作为机器制造业的巨头公司,博世还在园区内部使用了一款自助研发的分类“神器”。

  “在博世中国总部大楼,湿垃圾平均每月130桶约12500kg,干垃圾每月175桶约4000kg,可回收每月平均3200kg。其中,湿垃圾主要来源于园区内的企业食堂。”张丽萍解释道,“我们发现员工每次用餐完,餐盘中经常混杂食物残余、纸巾、果皮、酸奶盒等垃圾。用餐高峰时保洁人员没时间进行仔细分拣。我们是机器制造企业,为什么不能利用自己的优势解决这一问题?”

博世集团使用的自主研发的分类“神器”。摄影:杨舒鸿吉博世集团使用的自主研发的分类“神器”。摄影:杨舒鸿吉

  在这一需求的引导下,一款简单实用的机器被研发出来,并在该食堂投入使用。这款机器分两部分:下层为2套共6个垃圾箱,分别接纳餐巾纸、餐具和饮料盒3种垃圾。垃圾箱上方则有一个传送带,将盛放餐余垃圾的托盘传输至后厨,由保洁员进行分类、回收、清洗。“这台机器总造价不到50万元,提升了整个园区生活垃圾分类效率。”张丽萍表示。

  从用不同颜色垃圾袋区分垃圾,到灵活执行“定时定点”规则,再到借助机器、人工智能识别技术提高垃圾分类效率。垃圾分类已逐渐融入上海市民的生活。

  石莉莉在朋友圈分享自家的分类垃圾桶图片时,不忘配上“什么时候上海单独能出一个前任、渣男分类垃圾桶?”的语句进行调侃。淘宝卖家冯旭则已开始考虑在“网红”垃圾桶过气后,他还能上线什么更好用的垃圾分类“神器”。而保洁员富力事现在仍会每天坚守到深夜10点,等待小区夜归人前来扔垃圾。他说,“垃圾分类终究是件好事,那就把它做好,辛苦点也值得。”

责任编辑:陈永乐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27 苏州银行 002966 --
  • 06-25 大胜达 603687 --
  • 06-25 中信出版 300788 --
  • 06-25 丸美股份 603983 --
  • 06-24 红塔证券 601236 3.4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