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06日07:46 新浪综合

  中国人口将在14亿水平上持续30年左右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中国到底有多少人一直是世人所关注的问题。联合国人口司发布的《2017年世界人口展望》中,九套方案都认为2016年7月1日中国大陆人口超过14亿。中国官方目前并没有明确宣布人口超过14亿,但是已经渐露端倪。2017年11月,公安部宣布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项目已顺利通过专家组审查和验收委员会竣工验收,标志着国家五大基础信息资源库之一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已率先建成并投入应用。据悉,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已存储包含有效人口信息13.99亿,距离14亿仅有100万的差距。考虑到不少还没有落户或者办理身份证的当年新生儿以及近几年出生的婴幼儿,可以认为中国人口事实上已经超过14亿。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年末大陆总人口为13 .8271亿人,距离14亿还有1729万人。为什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总人口数没有达到14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历年年末总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粗死亡率、粗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指标之间基本符合逻辑,不过,除普查年份外,国家统计局并没有公布每年年末全国人口分性别、分年龄分布,只公布了1%抽样和1‰抽样调查的年龄别人口数。这意味着国家统计局历年人口数可能主要是依靠抽样调查来推算总体。我们知道,抽样调查不可避免地存在推断误差,如果考虑统计误差,就能较好地理解国家统计局在估计年末人口数上存在的统计误差。

  科学理解中国人口统计上的误差因素,可能有助于深入理解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上的相关数据,以及对这些数据的合理使用。样本代表性是影响抽样调查的关键性因素。抽样调查的抽样框是保证抽样代表性的关键。最近三次的普查数据都存在明显的统计漏报问题。更常见的是,普查比抽样调查带来更大的偏差和误差。要如实清点中国每一个人并非易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统计局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六次人口普查。每一次人口普查都会面临新的问题,异常艰辛。在抽样框难以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抽样调查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大。更重要的是,抽样调查面临调查对象对问卷的回答态度的挑战。坦率地说,制约调查对象认真回答问题的因素非常复杂,这恰恰是使用抽样调查数据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如果拿到数据就不假思索地使用,可能会陷入统计数据的谎言陷阱。

  中国的死亡统计和出生统计一样复杂。普查中的死亡人口调查表以普查小区为单位填写,每张死亡人口调查表可填写9人。超过普查表限定人数的普查小区,可酌情增加普查表。这可能导致有些普查小区难以真实地摸清本地的死亡人数。普查中的出生人口是依据“长表”进行抽样统计的。而“长表”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10%的抽样比例,在每个普查小区中抽取“长表”调查住户组,每个住户组由相邻的4户组成。国家统计局在数据发布的时候,明确提示“有些指标(如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和按分年龄妇女生育率计算的总和生育率)现场登记难度较大,漏登率要相对高一些”。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拿到直接汇总的结果就进行人口推算和估计,毫无疑问会陷入统计陷阱。

  人口超过14亿意味着中国人口进入了“人口高峰期”的新时代。根据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32年达到峰值,为14 .6亿,此后进入下降阶段。更具历史意义的是,中国将在14.0亿到14.6亿之间持续30年左右。思考历次人口普查的经验和教训,完善人口普查制度,改进人口普查技术对摸清人口底数具有重要意义。当然,以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为基础,建立和完善以人口出生、就学、就业、婚姻、社会保障和死亡为重要生命事件的中国人口微观数据库,将更加有助于摸清中国人口底数,对建立以人口为中心的资源配置制度至关重要。

  (作者黄匡时系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孙剑嵩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