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一带一路”海上合作设想 建3条蓝色通道 海上商路新添“北冰洋方案”

  每经记者 冯彪

  6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以下简称《设想》)。这是自2015年3月28日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以来,中国政府首次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提出中国方案,也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领导人成果之一。 

  《设想》提出要重点建设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和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三条蓝色经济通道,并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蓝色经济发展、维护海上安全、深化海洋科学研究、建立双多边合作机制等内容为合作重点。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宗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海上合作将是由沿线节点港口互联互通构成的、辐射港口城市及其腹地的金融贸易网络和经济带。对我国沿海城市也是一次产业升级的机会。”

  共建三条蓝色经济通道

  相比陆地,海洋为人类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蓝色空间。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房建孟曾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高达60%,对外贸易运输量的90%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世界航运市场19%的大宗货物运往我国,22%的出口集装箱来自中国。

  作为“一带一路”的组成部分,在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的“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以及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而在6月20日,两部委公布的《设想》进一步细化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方向和合作重点。

  《愿景与行动》中的两个重点方向,在如今的《设想》中被细化为三条蓝色经济通道,分别是:建设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经南海向南进入太平洋,共建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积极推动共建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

  展开世界地图可以发现,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联系紧密。在《设想》中也提到,该经济通道将连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衔接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则将与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产生更多联系。

  向北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经济通道在原来的《愿景与行动》中并未提到。建设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经济通道不仅能够带动沿线区域的开放发展,还将有利于缩短从中国到欧洲的航运距离。

  《设想》表示,将支持北冰洋周边国家改善北极航道运输条件,鼓励中国企业参与北极航道的商业化利用。

  在《愿景与行动》中,海上丝绸之路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宗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首先是一条由沿线节点港口互联互通构成的、辐射港口城市及其腹地的金融贸易网络和经济带,港口、道路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在21世纪丝绸之路建设中居于基础地位。 

  沿海城市迎产业升级良机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海上贸易发展快速。宁波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海上丝路贸易指数(STI)显示,今年4月,我国进出口贸易指数报收于121.00点,同比上涨16.71%;出口贸易指数报收于134.79点,同比上涨12.52%;进口贸易指数报收于104.75点,同比上涨23.67%。

  在“一带一路”的海上合作中,《设想》提及,将实施一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的合作项目。

  《设想》具体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合作重点,包括共走绿色发展之路,共创依海繁荣之路,共筑安全保障之路,共建智慧创新之路,共谋合作治理之路。

  在绿色发展部分,《设想》提出,中国政府倡议发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碳计划”,与沿线国共同开展海洋和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监测、标准规范与碳汇研究。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焦念志介绍,蓝碳计划涵盖陆海统筹、减排节能、沿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将直面包括自然海岸线大量丧失、陆源过量排放、渔业资源枯竭等在内的多个难题。

  在共创依海繁荣之路中,《设想》提到与沿线国共建海洋产业园区和经贸合作区,推进海上互联互通,提升海运便利化水平,推动信息基础设施联通建设等。

  刘宗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一带一路”海上合作将推动我国沿海城市和港口发展,对于大连、青岛、上海、湛江等海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比较发达的城市而言,是一次产业升级换代的有利时机。

  《设想》提到,实施一批蓝色经济合作示范项目,支持沿线发展中国家发展海水养殖,改善生活水平,减轻贫困。与沿线国共同规划开发海洋旅游线路,打造精品海洋旅游产品,建立旅游信息交流共享机制。

责任编辑:陈永乐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