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6日00:18 新浪综合

  美国加息来袭,货币易紧难松——海通宏观债券周报(姜超、周霞、顾潇啸)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宏观专题:美国加息来袭,小心方为上策

  美联储3月真要加息?2月底以来,美联储17年FOMC多位票委不断释放3月可能加息的信号,如果3月10日公布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不是远低于预期的话,美联储3月再度加息几成定局。

  为何选在3月加息?我们认为美联储决定在3月加息的原因或主要有两点,第一,当前内外环境平稳,3月是一个不错的加息时点。第二,担忧特朗普政策或推升通胀,防止未来需过快加息的局面出现。

  警惕新兴市场风险!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处于霸权地位,所以美联储加息往往会给新兴市场带来股债汇“三杀”的局面,值得高度警惕!

  中国:贬值压力增大,倒逼货币收紧。美联储3月加息预期增强,人民币贬值压力将增大,再加上国内防风险、抑泡沫被放在重要位置,货币流动性更加难以放松,在货币收紧的背景下中国泡沫化的房地产市场存在巨大风险。

  一周扫描:

  海外:联储表态鹰派,3月加息在即。上周美联储主席耶伦暗示本月晚些时候可能加息,若经济数据符合预期,3月加息是合适的。耶伦指出,核心通胀为1.7%,仅略低于美联储2%目标,新增就业增速足以维持失业率在4.8%。上周5位美联储决策高管释放鹰派信号,利率期货显示3月加息概率跳升至79.7%。上周特朗普在国会演讲,他表示将向过会要求1万亿美元基建支出,不同于竞选时宣称的5500亿美元,并宣称正在发展历史性的税改,将降低公司税率,为中产减税。

  经济:库存明显回升,终端需求仍弱。2月制造业PMI升至51.6,前两月PMI均值较16年12月回升,而前两月发电耗煤增速也回升至13.8%,粗钢产量、铁路货运量、挖掘机和重卡销量均表现亮眼,预示前两月工业生产仍旺。3月以来,高基数效应显现,前4天日均40城地产销量跌幅超20%,2月第三周乘用车批发、零售增速均大跌。2月PMI原材料库存升至48.6,接近过去3年高点。生产强劲而需求疲弱,库存明显回升,意味着当前已处于库存周期下半场。

  物价:通胀短期回落。上周食品价格小幅回落,菜价反弹,猪价续跌。预测2月CPI食品价格环涨0.5%,CPI同比涨幅大幅降至1.4%。2月以来油价基本稳定,钢价继续上涨,煤价先跌后涨。预测2月PPI环涨0.2%,PPI同比涨幅升至7.4%。节后食品价格持续回落,叠加去年同期的高基数效应,使得未来3个月的CPI有望降至1.5%左右。但PPI方面,节后钢价、煤价仍在小幅上涨,因而未来3个月的PPI仍将保持在7%左右,从PPI到CPI的传导仍在持续。

  流动性:控制影子银行,货币易紧难松。上周月末效应结束,R007均值降至3.19%,R001均值降至2.54%。上周逆回购1500亿,逆回购到期4300亿,净回笼2800亿。上周美国加息预期上升,美元小幅反弹,人民币对美元小贬,离岸和在岸人民币均贬至6.9。银监会主席郭树清称,要让影子银行去影子,控制俗称“影子银行”的银行表外业务增长,总趋势是减少表外业务扩张,该纳入表内的业务纳入表内。对银行理财要加强监管,更多投向标准化产品,严控期限错配和杠杆投资。

  国内政策:释放改革潜力,投资不搞强刺激。全国两会在京召开,17年GDP增速目标降至6.5%,CPI增速目标持平为3%,财政赤字率目标持平为3%,M2和社融增速目标降至12%,供给侧改革成为主线。发改委称,17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或达到65万亿,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不能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要切实从满足需求出发,增加有效供给。

  利率中枢难降,防范短期风险——海通利率债3月报

  2月市场回顾:利率上调,债市震荡

  一级市场:地方债启动。2月国债发行1700亿元,到期1903亿元,净供给减少203亿元;政策性金融债发行2201亿元,到期870亿元,净供给增加1331亿元;地方政府债发行146亿元,无到期。2月利率债总供给增加4047亿元,较上月减少63.68亿。

  二级市场:资金偏紧,债市震荡上行。截至2月28日,1年期国债收于2.71%,较2月初下行3BP;10年期国债收于3.29%,较2月初下行13BP。1年期和10年期国开债收于3.37%和4.07%,前者较2月初上行16BP,后者较2月初下行1BP。此外,超长期利率债收益率也上行,2月20年国开债收益率上行4BP至4.30%,3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2BP至3.80%。

  3月政策前瞻:货币环境略紧,关注监管落地

  17年融资目标下调,货币环境略紧。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M2和社融余额的目标增速均降至12%,低于16年的13%。我们预计17年M2实际增速将降至10.7%,新增信贷降至12万亿,一季度信贷大约将投放4.2万亿,短期信贷依然有序投放。但表外监管趋严,预计17年社融余额增速将降至11%左右,非信贷融资规模增量5.3万亿,17年总体货币环境比16年略紧。

  关注理财和资管行业新政落地情况。根据银监会最新的新闻发布会内容来看,对于银行表外业务和大类资管产品的监管势在必行,预 计两会后可能正式的理财新规可能出台,关注表内理财是否继续发行、理财投资非标和其他资管产品的限制等。按照过往经验,理财和资管新规出台后,预计会有政 策过渡期,对市场的短期冲击更多在情绪上,存量资产大概率不会因政策而集中抛售,而中长期影响则在于理财新增规模放缓和资产配置变化。

  3月债市前瞻:利率中枢难降,防范短期风险

  货币利率中枢难降。美联储3月加息预期大幅上升,短期或推升人民币贬值预期。国内2月PMI小幅反弹,连续5个月高于荣枯线,制造业景气继续回暖,工业生产保持强劲。3月即将迎来首次MPA考核。不管从海外还是国内因素看,货币政策短期均难以放松,我们预计货币利率中枢难降,维持7天回购利率中枢约3%的判断。

  利率债配置价值仍在。目前3.3%左右的10年国债和4.1%左右的国开已回到15年中左右的水平,而基本面环境看15年中GDP还有7%左右增速,CPI在1.5%左右,目前经济增速已降到7%以下,通胀环境比15年略高,后续国债国开收益率如果继续往上突破,与基本面将更加背离。从银行资产配置比价关系看,配置需求对国债仍有一定支撑。当前10年国开与国债利差已偏离均值一定幅度,对于非银机构而言,由于不存在资本占用,国开的配置价值也会有所凸显。

  美加息与国内监管仍是短期风险。美联储3月加息预期升温,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降至85bp左右,3月中旬美联储议息会议之前,加息预期或推动美债收益率继续上升,倒逼国内利率上升。此外,两会后监管政策能否落地尚待观察,交易机会仍将等待,维持10年国债利率区间在3.0%-3.4%。

  短期防守为上——海通信用债3月报

  2月行业利差监测与分析。

  1)2月信用利差震荡走扩,等级利差走平,期限利差回正。2月资金面依然稳中偏紧,对监管层去杠杆的担忧导致债市继续调整,信用利差在调整中震荡走扩。等级利差走平,期限利差则一改去年11月以来持续为负的状态,回到正值的水平。

  2)钢铁、煤炭行业利差小幅上行,超额利差变动不大。16年三季度以来随着钢铁、煤炭行业基本面好转,其行业超额利差已经明显缩窄。目前市场对钢铁、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态度仍较乐观,但预期已经充分反映,行业利差较为稳定,2月份钢铁、煤炭行业AAA级中票超额利差仍在80-90BP之间,较1月末小幅上行但变动不大。

  3)铝行业景气度提升。过去一年,电解铝行业在自律减产以及下游需求的拉动下有了较大改观,行业盈利改善,信用基本面修复;但从铝行业信用利差来看,市场对该行业基本面好转的反应尚显不足,相关债券投资价值提升。

  4)水泥行业具备一定投资价值。在下游需求改善、水泥错峰生产的作用下,16年水泥行业景气度亦有回升。过去半年受信用债调整的影响,水泥行业信用利差大幅上行,但是受益于基本面的改善,水泥行业超额利差有明显缩窄,17年随着水泥行业去产能力度的加大以及基建投资的发力,行业景气度有望保持,整体来看水泥债券仍有投资价值。

  2月市场回顾:供给下降,交投持平,收益率全面上行。2月主要信用债品种净供给-882亿元,较上月有所下降。从评级来看,AAA 等级发行人占比最大达29%,AA+与AA等级发行人均占28%。从行业来看,制造业发行人占比最大达27%,而综合类和建筑业以16%的占比并列第二。2月二级市场成交11683亿元,与上月11992亿元的成交额基本持平。收益率全面大幅上升,且5年期上行幅度最大。具体来看,1年期品种中,AA+等级收益率上行22BP,超AAA、AAA、AAA-和AA等级收益率均上行19BP,AA-等级收益率上行17BP;3年期品种中,AA+和AA-等级收益率均上行21BP,其余等级收益率均上行18BP;5年期品种中,AAA等级收益率上行幅度最大达31BP,其余等级收益率上行26-29BP;7年期品种中超AAA与AAA等级收益率分别上行17BP和16BP,AAA-和AA+等级收益率均上行14BP。

  2月信用评级调整观察。2月公告4项信用债主体评级向上调整行动,包括1家城投平台、3家产业债发行人。同时公告11项 主体评级向下调整行动,主体均为产业债发行人,来自制造业和采矿业,行业景气度以及产业政策对产业债发行人的信用评级有较大影响。例如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 限公司受到国家政策调整的不利影响;阳煤化工投资受化工化肥产品售价下降、电力优惠政策取消等因素影响面临巨亏可能;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前三季度亏 损扩大,并影响母公司沈阳机床集团业绩;太重股份受市场需求低迷、行业竞争激烈的影响经营获现能力减弱,存在较大的集中偿付压力,其母公司太重集团亦受影响;安源煤业发布2016年业绩预亏公告,亦对母公司江西省能源集团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投资策略:短期防守为上。上周信用债收益率跟随利率债上行,AAA级企业债收益率平均上行3BP、AA级企业债收益率平均上行1BP、城投债收益率平均上行7BP。下一步信用债表现如何?建议关注以下几点:

  1)静待监管政策落地。银监会新闻发布会指出要坚决治理各种金融乱象,解决“牛栏里关猫”的问题,理财新规会引导银行理财投向标准化金融资产,严控期限错配和杠杆投资,严格控制嵌套投资,强化穿透管理。其中控制嵌套和期限错配影响较大,如何落地值得密切关注。

  2)城投债超额收益难觅。从16年三季度起,产业债信用风险暂缓,融资平台信用风险上升,城投产业利差逐渐上行,目前已由最低点上行至-30BP左右。短期来看,城投债面临提前偿还风险,中长期来看,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很难再逆转,市场对于城投债的信仰将越发脆弱,城投债与产业债之间的上行趋势仍将延续。

  3)短期防守为上。监 管加强会导致风险偏好下降,加杠杆、升久期、降评级难以为继,而信用风险较低、流动性较好的高等级、短久期信用债所受冲击相对较小。资管新规禁止资金池业 务,防范期现套利,强调期限匹配,也会降低对长债的需求,而短久期相对较优。在监管政策未落地、基本面未转向之前,可优先配置高等级、短久期等防守型品 种,等待债市转向信号。

  存量博弈,等待供给——海通可转债3月报

  2月转债表现:转债上涨,但不及正股

  2月中证转债指数上涨0.64%,同期沪深300、中小板和创业板指数分别上涨1.9%、4.5%和2.2%,上证国债指数上涨0.2%;转债市场日均成交量回升至4.3亿元。

  个券涨跌互现,但表现不及正股。2月个券11涨12跌,电气转债继续停盘,对应正股17涨6跌。广汽(+2.8%)、歌尔(+2.1%)、三一(+1.5%)、顺昌(+1.0%)和皖新(+0.7%)涨幅居前,而宝钢(-2.7%)、九州(-2.4%)、清控(-1.1%)、国资(-1.0%)和辉丰(-0.7%)跌幅较大,其中清控EB跌幅远大于正股。另外,凤凰、蓝标、国盛和洪涛等债性券微跌而同期正股上涨,一是由于这些个券溢价率较高、弹性小,二是部分个券流动性匮乏,如蓝标转债2月仅成交0.69亿。

  条款追踪:皖新EB继续折价,股价接近强赎条件。皖新EB转股价值为118元(3月3日),距离赎回触发价120元还差2%的正股涨幅,但未进入换股期/赎回期(17年6月23日),持续多日的负溢价可能是投资者对未来赎回压力的提前反应。

  新券追踪:长江证券披露50亿元可转债发行预案,太平洋证券将转债拟发行总额由37亿元调减为17亿元。截至3月4日,待发行新券共计1273亿元,其中转债1148亿元,已过会/核准的有9只、共591.5亿元。

  3月权益前瞻:震荡市依旧

  我们依旧从利率、盈利和风险偏好三个因素来看3月权益市场。首先,经济短期稳定,企业盈利回升。由于低基数、需求回暖、价格回升、单位成本降低,16 年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8.5%,较15 年大幅回升并由负转正。17年2月PMI小幅反弹,连续5个月高于荣枯线,制造业景气继续回暖,工业生产保持强劲。展望3月,我们认为,由于地产销售对投资存在滞后传导,存货周期还在发生作用,以及此前高增融资对经济的滞后传导,经济短期稳定,企业盈利或保持稳定。

  其次,货币政策受制内外。海外方面,美联储3月加息预期大幅上升,短期或推升人民币贬值预期。国内方面,工业生产强劲,经济短期稳定,政策去杠杆和同业监管延续。因此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另外,本月将迎来年内首次MPA考核,而1月表外融资仍在飙升,也意味着部分银行MPA考核难达标,流动性仍面临收缩压力。

  最后,风险偏好波动。今年以来,股市小幅反弹,其中主板和中小创表现分化,风险偏好回升,两市成交量和两融余额先跌后升,但仍偏低。当前经济短期稳定、企业盈利回升、定增新规或改善股市资金供求等,但不利因素在于美国加息在即、货币政策受制内外、金融政策注重去杠杆、市场情绪仍不高等,股市仍为震荡格局。

  3月转债策略:存量博弈,等待供给

  长江证券转债预案出炉。长江证券于上周五披露50亿元转债预案,是再融资新规以来的第一个转债预案。一般而言大盘转债预案披露对市场影响最大,如宁波、光大银行转债,但当前33%的市场平均溢价率已经是2010年以来的均值水平,且长江证券转债相对于银行转债规模偏低,预计影响应小于此前银行转债带来的冲击。

  存量博弈,等待供给。我们认为股市仍为震荡格局,债市关注两会后监管政策能否落地。对于转债,我们认为目前转债市场560亿的规模偏低,成交低迷,叠加供给扩容预期抑制市场估值,因此转债市场仍是存量博弈的阶段,依赖于股市行情和个券表现。短期建议关注股性券的交易机会(苹果产业链、基建、国企改革等主题券),长期配置机会还是要等待供给放量。

  风险提示:基本面变化、股市波动、货币政策不达预期、价格和溢价率调整风险。

责任编辑:周宇航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