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3日18:03 新浪综合

  全国政协委员、大唐集团副总经理李小琳今年准备了2份提案,今年她带来的2份提案都是基于用户侧思维提出来的。李小琳表示,能源服务是指为用户提供专业化用能解决方案和代理服务,其内涵宽、层次多、形式丰富、潜在需求和节能减排贡献潜力巨大,是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和供给革命的重要途径,是倒逼能源技术革命和体制革命的重要手段,是推进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建设现代能源服务体系是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的补充和深化:一要改进政府能源主管部门公共服务,推进能源服务平台搭建;二要出台能源服务产业政策;三要培育专业化能源服务企业;四要做好体制机制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大唐集团副总经理李小琳全国政协委员、大唐集团副总经理李小琳

  关于建设现代能源服务体系的建议

  新世纪以来,我国能源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正在酝酿更大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推进能源革命战略思想,为能源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目标。

  以能源和信息技术创新融合为引领,以能源市场供需宽松和能源体制改革突破为保障,能源行业的重心已有条件、有必要从保障供应转移到以用户为中心的能源服务上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能源用户提供更安全、更经济、更便捷的专业化服务。

  能源服务在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简要而言,能源服务就是为用户提供一切专业化用能解决方案和代理服务,从用户能源系统建设、优化、运维到用户一揽子能源托管以及能源与环境托管,都是能源服务的范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基于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的传统能源服务,基于分布式的综合能源服务和基于能源互联网的新型能源服务,其边界还可进一步向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第三方服务体系拓展。

  能源服务内涵宽、层次多、形式丰富、潜在需求和节能减排贡献潜力巨大。据相关资料测算,到十三五末,我国能源服务相关产业有望超过8万亿产值规模。适合中小企业创新创业,也适合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发展;可以采用混合所有制、PPP等各种灵活模式,推动信息产业与能源产业融合、轻资产与重资产融合,金融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是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和供给革命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从能源生产、供应到能源服务,既是水到渠成的发展结果,也是一个本质的飞跃。前者以供应者为主体,用户作为被动接受者;后者则相反,要求真正实现一切以用户为中心,从更好满足用户需求出发。这也正是能源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要求。

  长期以来,能源产业以满足基本需求为目标,以远离消费者的大工业异地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广大能源用户缺少参与、选择的权利和能力,以及表达需求的途径。

  近期,以充分利用用户侧资源为导向的分布式、多能互补、能源互联网等多种新型能源供应模式在我国进行了多方探索与实践。这些新型供应模式为能源服务提供了丰富的创新手段,但在试点推进过程中往往还是以供应者思维为主导,用户参与程度有限,亟需要进一步转变思维、更新理念,真正实现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需求出发。

  基于此,建议在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基础上,作为补充和深化,进一步着力建设安全、经济、便捷的现代能源服务体系。

  一是改进政府能源主管部门公共服务。政府能源主管部门长期沿袭行业供应侧分类管理模式,客观上对供应侧思维和条块分割格局的转变造成障碍,建议从更好服务用户的角度出发,研究整合管理模式,研究成立能源服务管理机构,推进能源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政府部门要着力推进能源信息公开透明,提供能源信息共享等公共服务。同时,以政府和市场力量联合做好能源服务平台搭建工作,让用户需求与专业化能源服务企业更好对接;联合做好用户教育培训工作,提升用户更好行使主体权利的意识和能力。

  二是及时出台产业政策。界定好能源服务的内涵和外延,梳理与之相关的各类政策措施,与“十三五”能源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相衔接,及时出台集中协同的能源服务产业政策。

  三是大力培育专业化能源服务企业。鼓励传统能源企业、能源(用能和节能)设备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等交叉联合,从不同方向切入,培育或转型为专业化能源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探索培育独立第三方能源计量和能效审计。

  四是做好体制机制保障。确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政策出发点,进一步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扩大用户自主选择权,加大能源领域竞争性环节开放力度,逐步改变垄断专营和条块分割格局,促进终端供电、供热、供气、供水和电动交通充电网络融合发展,为建设现代能源服务体系提供制度保障。

责任编辑:陈永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