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07日06:39 第一财经日报

  深改组着眼国有资本布局

  记者 祝嫣然

  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又有新动作,国资委监管有了明确的责任清单。

  12月5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等文件。

  会议强调,要按照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依法依规建立和完善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明确四项重点内容:即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国资委放权和从管人、管事、管资产转变为管资本是改革的核心议题,这个文件明确了国资委作为出资人的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标志着国企改革向前迈出很重要的一步。尤其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发布,符合人们对改革的期待,增强对国资改革的信心。

  李锦表示,文件提出的国资监管四项内容都与管资本有关,意味着经营权将更多地下放到企业,让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逐步实现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这涉及改革的深层次问题,是这个文件的最大亮点。

  “管好国有资本布局放在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一带一路’战略和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国资布局的问题显得格外重要,而维护资产安全则是底线。”李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接下来具体如何落实、如何放权,还要看实施细则和实践效果。

  中共中央、国务院去年9月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党组书记陈清泰在近日举行的“大梅沙论坛”上表示,管资本为主是这轮国有企业改革的亮点和重要突破口,当前这轮国企改革的主导方面已经不是国有企业自身,而是在国家层面推进国有资产实现形式的资本化;这次国企再改革的命题不是政府机构“如何改进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而是“管企业”转为“管资本”为主。

  国资监管体制机制的变革动作不断。今年10月26日,国资委表示将再一次改革监督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监事会作用,新设三大监督局,并建立监视工作三大平台。整合委内监管资源,设立监督一局、监督二局、监督三局,与监事会形成“一前一后”互相配合的关系,负责监事会反映问题的深入核查、分类处置、整改督办工作,组织开展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调查,提出相关责任追究的意见建议,形成监督工作完整闭环。

  专家分析,这是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由管经营向管资本的转变。监事会的职能是以财务监督为核心,聚焦重点企业、重要业务、关键环节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线索和风险源点,合理配置监督资源,集中力量开展针对性检查。

  李锦认为,下一步国企改革的重要方面,就是将原本的国有资产管理架构由目前的两级变为国资监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经营性国企三级,逐步实现政企分开,将政府和企业剥离开来,以产权管理为纽带,突出国有资本运作,最终实现国资委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

  李锦表示,在当前国企大力“走出去”的现实背景下,在以国企为主力军的“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下,未来将有更多国资走向海外。到2020年,境外营业额将占到中国央企总体营业额的20%以上。伴随着境外国资总量的不断增加,国资流失风险也在不断增长。国资监管需要完善体制、丰富内容。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