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07日04:11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易纲: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绿色产业

  □本报记者 陈莹莹

  央行副行长易纲6日在绿色金融国际研讨会上表示,在“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国将努力构建一个更完整的绿色金融体系。中国将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绿色产业,也欢迎国际投资者通过各种渠道投资于中国的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基金和绿色项目。另外,在发展国内绿色金融的同时,中国还将继续与其他国家一道,在G20框架和双边合作框架下,共同推动全球绿色金融的发展,将推动“一带一路”投资的绿色化。

  易纲指出,国内的绿色金融正在快速发展,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创新。比如,中国的绿色信贷已经占全部贷款余额约10%。今年前七个月,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已近1200亿人民币(或180亿美元),占全球同期发行的绿色债券的40%以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包括内蒙古、云南、河北、湖北在内的地方已经纷纷建立起绿色发展基金或环保基金。中国已经宣布2017年将启动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

  同时,中国积极开展了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作为今年G20峰会的主席国,中国将绿色金融列入G20议题,倡议发起了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获得了各国的广泛支持。

  展望未来,易纲表示,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了七个部委共同起草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从国际比较来看,这个《指导意见》是迄今为止关于发展绿色金融最为系统的一个政策框架,涵盖了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产品、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的路线图,以及贴息、担保、再贷款等可用于降低绿色融资成本的激励机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在中国建立国家级的绿色发展基金,这将成为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绿色产业的重要政策信号。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被商业包裹是我们这代人的宿命

我们的生活将变得透明,然后被商业深深包裹,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宿命。我们亲手打造了它,然后终身被之缠扰。

G20让中国人的钱更稳、更值

如果G20层面上能够就人民币的价值与稳定性取得重大战略共识,老百姓出国必须要进行的 兑换、消费、支付也将更便利。粗略估计,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利推进每年至少能为中国贸易、老百姓出国消费额年均至少省下3000亿元的交易成本。

未来将发生的五大趋势性变革

在过去,几乎所有的机器人都被应用于重工业,为保证安全其往往远离人类作业。而在如今的战场或工厂,机器人已经开始与人类并肩工作。可以想像,未来十到二十年,机器人将在日常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应该克服人民币浮动恐惧症

在中国目前经济存在产能过剩、通货收缩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只要不是暴跌,汇率贬值对中国经济应该是利大于弊。别人都在拼命让自家货币贬值,我们却用掉数千亿美元来维持汇率稳定,回头来看,这有些得不偿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