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7日09:01 综合

  经济短期企稳,风险偏好回升——海通宏观每周交流与思考第178期(姜超、顾潇啸)

  风险偏好回升,全球股市普涨。上周全球风险偏好回升,美日欧和新兴市场股市普涨,石油和工业金属反弹,黄金和部分农产品下跌,国内股市继涨债市震荡。

  美国消费回升,日本再推刺激。美国6月消费数据强劲,美股也再次创出历史新高。美国6月物价超预期回升,核心CPI升至2.3%的多年新高,刺激美国加息预期回升,目前虽然年内加息概率仍低,但预计明年上半年或将加息。日本表示考虑推出10万亿日元的财政刺激计划,土耳其政变未遂。

  经济短期企稳,下行压力仍大。2季度国内GDP增速稳定在6.7%,经济企稳主要归功于工业生产回升。但经济整体表现“需求冷、生产热”,2季度消费增速小幅回落,投资增速持续下滑,尤其重要的是地产销售和投资增速连续下滑,而6月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首度出现负增长,仅靠基建投资独木难支,未来经济下行压力仍大,预测3季度GDP增速小降至6.6%。

  通胀再度回落,PPI继续回升。6月CPI回落至1.9%,主要归功于食品价格回落,而非食品价格小幅回升。7月以来洪灾刺激菜价反弹,但猪价跌势未改,食品价格整体仍降,我们预测7月CPI有望稳定在1.9%。6月PPI回升至-2.6%,7月以来钢价、煤价继续上涨,预测7月PPI降幅缩窄至-1.8%。

  社融信贷反弹,货币政策稳健。6月社融总量回升至1.63万亿,其中新增信贷1.38万亿是主要贡献。6月信贷环比同比均多增,其中新增居民中长贷5639亿同比接近翻番,但在地产销量增速回落背景下高增持续性存疑。6月通胀短期回落,资金流出短期放缓,货币政策有望保持稳健。

  财政政策积极,国改试点铺开。6月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降,但财政支出增速显著上升,积极财政有增无减。国资委全面铺开国企改革试点,目前已选择神华集团等7家公司展开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5组10家中央企业推进重组。

  债市短期震荡,利率长期下行——海通债券每周交流与思考第178期(姜超、周霞)

  债市短期震荡。上周国债、AAA级企债利率平均上行2bp,AA级企业债利率、城投债利率平均下行1、3bp,中证转债指数小涨0.97%。

  资金依然宽松。6月信贷社融显著反弹,但在地产销售、投资增速下滑,制造业去产能背景下,信贷难有趋势性回升,经济下行压力未消,加之6月通胀短期回落,央行收紧货币的必要性下降,未来流动性或依旧宽松,预测未来3个月货币利率中枢仍在2.25%-2.5%。

  利率长期下行。短期经济通胀稳定,货币政策稳健,债市或保持震荡格局,维持10年国债区间2.6%-3%,10年国开区间3%-3.4%。但从长期看,在人口红利消失以后,地产下行压力将逐渐凸显,经济增速趋于下降,通胀将重新向通缩转化,央行宽松周期或将再次打开,因而利率债仍有上涨空间,我们重申14年率先提出的“零利率是长期趋势”的判断。

  信用交易机会。今年是供给侧改革元年,受益于供给收缩,钢煤价格企稳回升;山西省副省长携山西主要煤企进行路演推介,称将确保七大煤企不发生债务违约,表明政府对龙头企业支持意愿很强,金融政策有保有压,龙头企业再融资难度不大。而一刀切的风控措施导致部分安全性较高的债券或遭错杀,建议关注部分龙头企业或上市公司发行人的交易性机会。

  以下是详细分析:

  宏观:经济短期企稳,风险偏好回升

  一、经济:短期企稳,下行承压

  1)经济短期企稳。2季度GDP同比增速6.7%,较1季度走平,呈阶段性企稳态势,仍处年度增长目标区间。但1、2季度GDP增速同创09年2季度以来新低。

  2)消费低位反弹。上半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创新高至73.4%,是名副其实的中流砥柱,但2季度零售增速比1季度略有回落。6月社消名义增速10.6%,实际增速10.3%,限额以上增速8.1%,均较上月反弹,其中必需品销售整体回升,家电飙升石油殿后。

  3)投资再度回落,民间投资负增。2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2%,较1季度的10.7%回落,其中当月投资增速从4月的10.1%持续下滑至6月的7.4%。6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0.3%,民间投资同比增速-0.1%,均首次跌至零值以下。2季度地产销量增速拾级而下,6月已降至14.6%,创年内新低,而土地购置、新开工增速也都逐月下滑。基建投资仍增速保持在20%以上,但独木难支。

  4)工业短期改善,下行压力仍大。6月工业增速由4、5月的6.0%小幅回升至6.2%,6月发电量增速由5月的0%继续上升至2.1%,也印证了工业增速回升。2季度经济整体表现“需求冷、生产热”,而7月以来地产需求仍在走弱,地产销售持续回落势必令下半年地产投资走弱,而产能过剩仍待化解、前期工业利润持续负增等背景下,下半年制造业投资增速也难有起色。预测3季度GDP增速小降至6.6%,4季度小降至6.5%。

  二、物价:通胀再度回落,PPI继续回升

  1)CPI再度回落。6月CPI同比1.9%,连续两月回落,环比下降0.1%,主因菜、果和蛋类价格继续下降,猪价先涨后跌、同比增速降低,但汽、柴油以及假期因素推动非食品上涨。食品价格同比降至4.6%,非食品同比升至1.2%。

  2)7月物价稳定。近期洪灾频发,菜价止跌回升,但猪价继续下跌,食品价格整体仍在回落,预计7月食品价格同比微降,非食品微升,CPI或稳定在1.9%。

  3)PPI继续回升。6月PPI同比下降2.6%,较上月-2.8%降幅继续缩窄,环比-0.2%,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学制品价格由涨转跌,油气、煤炭采选价格仍在上涨,石油加工环比大涨4.1%。7月以来油价有所回落,但钢价、煤价出现大幅上涨,预测7月PPI环比微升0.1%,同比降幅缩窄至-1.8%。

  三、流动性:社融信贷反弹,货币政策稳健

  1)社会融资回升。6月新增社融总量1.63万亿,环比多增近万亿,同比少增2034亿,其中对实体贷款新增达1.31万亿,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是6月社融环比回升的主要原因。

  2)信贷小幅反弹,居民房贷激增。6月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38万亿,环比多增近4000亿,同比多增约1000亿。其中居民中长贷新增达5639亿,再创单月新高,同比多增2698亿接近翻番,高增持续性存疑;非居民中长贷新增4105亿,环比多增约2300亿。

  3)M2增速持平,M1再创新高。6月M2同比增长11.8%,与上月持平,仍低于13%年度目标。6月M1增速持续高增,达24.6%,再创近6年新高。

  4)货币政策维持稳健。6月信贷社融显著反弹,但部分反映银行半年末冲量的季节性影响;制造业、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降,居民长贷也将随地产销量回落而减少,未来信贷需求难有趋势性回升。6月物价短期回落,英国退欧后海外投资机会减少,资本流出缓解,货币政策有望维持稳健。

  四、政策:财政政策积极,国改试点铺开

  1)积极财政有增无减。6月财政收入增速因高基数和政策性减收而继续下降,指向供给侧改革继续推进;支出增速则继续回升,并带动累计增速上升至15.1%,积极财政有增无减。

  2)国企改革试点铺开。国务院国资委14日表示,国企改革试点工作全面铺开,选择神华集团、宝钢、武钢、中国五矿、招商局集团、中交集团、保利集团7家企业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目前5组10家中央企业重组工作正在积极推进,还有几组重组工作正在酝酿之中,中央企业户数年内有望整合到100家之内,国企改革试点全面铺开。

  五、海外:日本推出刺激政策,英国央行按兵不动

  1)日本计划推出10万亿刺激政策。上周一,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表示考虑采取10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措施,将最大程度地利用零利率环境,可能会考虑在四年来首次发行新的日本国债;同时经济措施将鼓励未来投资,将加快高铁线路的建设。

  2)英国央行按兵不动。上周四,英国央行宣布将维持现有基准利率和购债规模不变。英国央行指出,应当观察更多数据再作出决定,至少等到8月中旬,届时英国公投退欧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维持货币政策不变的消息发布后,英镑大涨200点,但在英国央行透露大部分官员预计8月将放松政策后,英镑兑美元出现回落。

  3)美国消费增长,但信心指数回落。美国6月零售销售环比上涨0.6%,13个主要类别中的11个较上月需求强劲,远超预期,而美股也在上周创出历史新高。但美国7月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则骤降至89.5,创下近两年新低。

  4)美国通胀继续回升。美国6月CPI同比增1%,核心CPI同比增2.3%,为2009年以来最高。燃料价格回升,租金价格持续上涨,将通胀水平推近美联储所定目标。物价数据公布后美国加息预期有所回升,虽然年内加息概率仍低,但明年上半年或将再次加息。

  5)土耳其政变未遂。15日晚土耳其传出军事政变消息,16日代行总参谋长职务的丁达尔宣布挫败政变阴谋,称此次政变主要由空军和宪兵部队等分支发起,从一开始就遭到军方高层的拒绝。

  债券:债市短期震荡,利率长期下行

  一、货币市场:货币政策稳健,资金面宽松维持

  1)央行维稳资金面。上周央行逆回购投放资金1300亿,逆回购到期1950亿,MLF投放2590亿,MLF到期2270亿,央票到期1103亿,整周净投放773亿,货币利率低位稳定。上周R007均值上行1BP至2.41%,R001均值上行1BP至2.03%。

  2)货币政策短期稳健,长期存想象空间。6月经济短期企稳,工业增速反弹,社融信贷回升,制约央行放松货币政策,但通胀回落对宽松有利,综合来看货币政策短期依然趋于稳健。长期来看,经济潜在增速下行,通缩压力加大,央行货币宽松不会缺席,未来货币政策仍有想象空间。

  3)资金依然宽松。6月虽然人民币大幅贬值,但在全球动荡背景下资金流出放缓,加之季末流动性考核已过,短期内只要货币政策保持稳健,流动性就会偏向宽松,预测未来3个月货币利率中枢仍在2.25%-2.5%。

  二、利率债:债市短期震荡,利率长期下行

  1)利率债小幅调整。上周外围避险情绪有所缓和,表现为黄金和日元出现调整。国内资金面逐步回归平稳,没有利好刺激下,利率债收益率小幅反弹。具体来看,1年期国债上行1BP至2.32%;1年期国开债下行3bp至2.39%;10年期国债上行3BP至2.83%,10年期国开债上行3BP至3.18%。

  2)一级招标尚可。上周国开债、口行债中标利率略低于二级市场利率,倍数相对不错。农发债认购倍数较好,除去20年期中标利率高于二级1bp之外,其他均低于二级市场利率。国债需求不减,5年期附息国债中标利率低于二级市场3bp。上周国债发行664.7亿,地方债发行635.5亿,政金债发行960亿,利率债发行量发行2260亿,较上周增加603亿。

  3)经济趋下行,通胀到后期。2季度经济高开低走,三大需求均走弱,投资中制造业和民间投资首次出现负增长,地产需求见顶回落预示地产投资难有起色,基建投资仍在托底但独木难支,3季度经济下行压力仍大。洪水冲击下菜价上涨,但猪价持续回落,3季度通胀或保持稳定。但本轮大宗商品价格反弹是供给主导,没有需求支撑,价格上行存天花板,这意味着本轮通胀或已步入尾声。从长期看,人口老龄化到来,地产周期结束,经济潜在增速下台阶,长期看通缩风险大于通胀风险。

  4)债市短期震荡,利率长期下行。短期经济通胀稳定,货币政策稳健,债市或保持震荡格局,维持10年国债区间2.6%-3%,10年国开区间3%-3.4%。但从长期看,在人口红利消失以后,地产下行压力将逐渐凸显,经济增速趋于下降,通胀将重新向通缩转化,央行宽松周期或将再次打开,因而利率债仍有上涨空间,我们重申14年率先提出的“零利率是长期趋势”的判断。

  三、信用债:关注过剩产能债交易性机会

  1)上周信用债涨跌互现。上周信用债等级利差压缩,期限利差扩大。AAA级企业债收益率平均上行2BP,AA级企业债收益率平均下行1BP,城投债收益率平均下行3BP。

  2)证券业资管新规控杠杆。证券业资管新规正式发布,固定收益类产品总资产与净资产之比不高于140%,优先劣后级杠杆不超过3倍,加杠杆空间大大缩窄。新规追溯过往,后续降杠杆将会对债市形成一定压力,但高杠杆产品占比较低,料冲击有限。证监会和保监会均已对资管产品加强监管,需密切关注银监会和央行对银行理财加强监管的相关政策进展。

  3)山西煤企政府救助预期提高。山西省副省长携山西主要煤企进行路演推介,称将确保七大煤企不发生债务违约,虽路演内容本身并无太多超预期的信息,但表明政府对龙头企业支持意愿很强。推介会以来,产能过剩行业债券明显回暖,显示投资者对于政府救助的预期有所提高。

  4)关注过剩产能债交易性机会。今年是供给侧改革元年,产能去化目标接近五年总目标的一半,执行力度也较强,受益于供给收缩,钢煤价格企稳态势短期有望延续;金融政策有保有压,龙头企业再融资难度不大。而一刀切的风控措施导致部分安全性较高的债券或遭错杀,建议关注部分龙头企业或上市公司发行人的交易性机会。

  四、可转债:溢价收窄,浅尝辄止

  1)转债连续四周上涨。上周上证综指上涨2.2%,沪深300上涨2.6%,中小板指数上涨1.5%,创业板指上涨1.1%。中证转债指数上涨0.97%,连续四周上涨。

  2)个券涨多跌少。上周转债6跌15涨,上涨前五位的个券分别为格力转债、以岭EB、蓝标转债、九州转债、航信转债,涨幅在1.5%~3.5%之间;顺昌转债跌幅最大、为2.1%,受正股下跌5.2%拖累;另外国资、国盛等跌幅在1%以内。

  3)条款博弈机会有限。目前有9支转债进入转股期/换股期,除了歌尔(未触发下修)和宝钢(无修正条款)外,剩余个券均触发下修,但未到回售期,下调转股价动力有限,但不排除个别可能。另外九州、广汽和顺昌转债将在7月底前进入转股期,但距离下修存在较足的安全边界。

  4)溢价收窄,浅尝辄止。上周转债市场加权溢价率继续回落至44%~45%,创年内新低,个券溢价普遍回落。对于权益市场,我们认为:一方面股市可能受益于长期利率下行,但另一方面存在需求回落、盈利承压的风险,股市仍将在震荡中分化。因此,我们仍建议防守为主,对于估值合理、有业绩、有主题的个券适当参与(如九州、以岭、国贸等),对于价格过高的个券建议获利了结,长期机会需等待。

责任编辑:马龙 SF061

相关阅读

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创新之路

中国足够大,中国人的心胸足够宽广,我们的地域差距又很大,我们应该既学德国又学美国。我们可以做像BAT一样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恐怕我们还要向德国学习,做一些连续性的东西,就是“从1到N”的改进,牢牢地占领中间技术。

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复苏大敌

中国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也是欧美乃至新兴市场实施贸易战的主要目标。尤其是美欧市场,以滥用和消费WTO的方式,几乎是对中国所有出口商品都启动“双反”调查。更糟糕的是,美欧正在协同立场,将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挂钩。

供给侧改革考验地方政府责任心

在供给侧调结构过程中,改善这个地方的教育结构,改善这个地方的资本投入结构等都属于供给侧,所以地方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大。但是地方政府官员需要有长远的观念,不考虑长远就是不作为,这对他们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80%利润流向金融业是种经济病态

目前金融业占据绝大部分利润的现状若得不到有效改观,中央政府出台再多的财税优惠政策都只能无济于事,这些优惠政策的果实最终都会沦落为金融业的“下饭菜”。同理,受利润低微瓶颈制约,非金融企业尤其制造业的未来经营前景将是暗淡的,甚至是死路一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