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6日07:58 21世纪经济报道

  上半年国常会全解析: 三分之二提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本报记者 杨志锦 实习记者 杨 坪 北京报道

  时钟拨回到半年前。2015年12月18-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将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将其细化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这一改革由党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但具体落实还有赖于国务院系统。从这个角度而言,国务院常务会议(以下简称国常会)成为观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情况的重要窗口。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截至7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共召开24次,设置议题(不含其它议题)共计64个,平均每次2.66个。

  另据本报记者梳理,共有22次会议涉及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占会议总次数的九成。涉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议题共计29个,占所有议题的45%。其中,补短板的议题最多,其次为降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在24次会议中,共有15次会议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字样,占比约三分之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现15次

  据本报记者梳理,截至今年7月7日,共有15次国常会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字样。举措包含简政放权、化解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加快科技成果转换、促进民间投资、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

  去年12月23日召开的国常会也是唯一涉及到去杠杆议题的会议。

  据社科院李扬等人的研究,截至2015年底,我国债务总额为168.48万亿,全社会杠杆率为249%。结构上,居民部门债务率在40%左右,金融部门债务率约为21%,政府部门债务率约为40%,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率高达156%。

  业界认为,去杠杆主要是去企业部门的杠杆。发改委财金司副司长孙学工6月底在国新办吹风会上表示,为了稳定经济增速,可以通过结构上优化杠杆分布降低企业杠杆,即政府和居民部门可以适度加杠杆,帮助企业部门去杠杆。

  涨价“去库存”背离初衷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中,去产能和去库存的指向相对明晰,议题数量均为两个。

  1月22日的国常会提出“去产能”的目标:在近几年淘汰落后钢铁产能9000多万吨的基础上,再压减粗钢产能1-1.5亿吨,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此外,严控新增产能。

  Wind数据显示,2016年6月原煤、钢材、水泥的产量分别为2.77亿吨、1.01亿吨、2.23亿吨,相比去年12月产量的变化数额分别为-0.4亿吨、0.05亿吨、0.25亿吨。

  显然,三者中只有原煤产量下降。而在当前钢铁价格有所上涨、地产市场回暖的情况下,央地之间去产能的博弈还会继续。

  去库存主要针对房地产的库存。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等方式化解房地产库存。在这半年间的国常会也有两个议题相呼应。

  其中,户籍制度的改革牵涉利益太多,并非易事。但由于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回暖,房地产行业去库存效果明显。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1416平方米,相比去年末减少437万平方米。

  但是这一去库存的成果是建立在一线城市房价大涨、二三线城市房价普涨的背景下。而这有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去库存的初衷。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

  引入社会资本补短板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个任务中,降成本和补短板的细分种类丰富,因此国常会涉及到二者的议题较多。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涉及降成本、补短板的议题数分别为9个、15个。

  降成本方面,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清理中介收费、降低税费、融资、社保、电价、物流成本等诸多措施。

  半年来召开的国常会议题亦多次涉及到这部分内容。如简政放权、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有助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负方面,3月18日,国常会决定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预计今年将减轻企业税负5000多亿元。

  4月13日,国常会提出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预计每年可减轻企业负担1000多亿元。6月15日,国常会提出清理和规范各方面过多过繁的保证金,将盘活建筑业企业近万亿元资金。

  半年间的国常会中,补短板则涉及到中西部教育、铁路、农村电网、消费品升级等内容。7月7日的国常会提出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根据会议简报,这一短板指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此前半年间,国常会已有两次提及民间投资。6月22日的国常会表示,促进民间投资是利当前更惠长远,不仅有利于稳增长、保就业,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民间投资增速下降至2.8%,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之间形成的“剪刀差”继续扩大。

  “民间投资能否回升取决于两点:一是经济下行情况下民间投资是否有盈利空间。 二是未来政策预期是否鼓励民间投资。比如投资财产是否有更多保护措施,预期清晰才能真正带动民间投资。”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张扬 SF159

相关阅读

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创新之路

中国足够大,中国人的心胸足够宽广,我们的地域差距又很大,我们应该既学德国又学美国。我们可以做像BAT一样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恐怕我们还要向德国学习,做一些连续性的东西,就是“从1到N”的改进,牢牢地占领中间技术。

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复苏大敌

中国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也是欧美乃至新兴市场实施贸易战的主要目标。尤其是美欧市场,以滥用和消费WTO的方式,几乎是对中国所有出口商品都启动“双反”调查。更糟糕的是,美欧正在协同立场,将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挂钩。

供给侧改革考验地方政府责任心

在供给侧调结构过程中,改善这个地方的教育结构,改善这个地方的资本投入结构等都属于供给侧,所以地方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大。但是地方政府官员需要有长远的观念,不考虑长远就是不作为,这对他们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80%利润流向金融业是种经济病态

目前金融业占据绝大部分利润的现状若得不到有效改观,中央政府出台再多的财税优惠政策都只能无济于事,这些优惠政策的果实最终都会沦落为金融业的“下饭菜”。同理,受利润低微瓶颈制约,非金融企业尤其制造业的未来经营前景将是暗淡的,甚至是死路一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