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6日06:10 南方都市报

  南都讯 记者吴斌发自北京 人社部网站14日公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人社部将积极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并不是个人工资的公开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告诉南都记者,这应该是人社部第一次在规划中提出公务人员工资公开的计划,以前没有涉及过这一问题。

  苏海南向南都记者表示,公务员工资的公开并不是个人工资的公开,而是公务员工资政策、标准、平均水平等内容的公开。公务员工资公开是在政务公开的总原则之下,对公务员工资有关事宜进行公开

  苏海南说,旧有计划经济封闭保守观念之下,很多政务都被当作“半秘密”进行管理,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整个政府行政管理体制都要改革,执行政务公开的原则。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副教授孙德超曾撰文指出,公务员工资公开透明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做法,例如,香港实行公务员工资公开制度,每种公务员职位的工资待遇都公开可查。

  孙德超表示,目前建立完整的公务员工资公开机制并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政府推进公务员工资的公开透明,可以获得公众的理解与认可,同时,也能遏制公务员不明收入的发放,有助于降低政府对公务员违规工资的监察成本。

  部分地区已开始尝试

  实际上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公开近年来已有“尝试”。新预算法实施之后,各地预决算除了按功能分类,也要求按经济分类审查并公开。后者的分类方式中,就包括了各级政府和中央部门用于工资福利等的支出项目。

  2015年机关事业单位伴随养老金并轨的工资改革时,中央曾下发三个工资调整方案,其中设定了各级公务员基本工资和津补贴的标准,但方案内容并未向社会公开。

  2014年,湖南省中部地区一个县级市财政统发工资信息的网站因系统密码设置过于简单,招致众多网友涌入网站围观,导致该市所有财政统发工资人员收入曝光。数据显示,绝大多数人工资在2001元至4000元之间,不少人表示比想象中低很多。

  国内部分地区也开展了公务员工资公开的尝试,如2013年哈尔滨市提出要“建立公务员、企业工资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

  从全国范围看,此类举措并未推开。孙德超表示,这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公务员工资公开机制,实行统一的标准,工资公开才能规范化、制度化。

  逐步提高基本工资占比

  前述《纲要》还提出,要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定期调整基本工资标准,逐步提高基本工资占工资收入的比重。

  据人社部原副部长何宪介绍,由于长期以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在相当多的年份,工资增长靠的是津贴补贴。这很不合理。他认为基本工资应该占到60%至70%比较合适。

  人社部未来五年工作规划还提出,进一步调控地区工资差距,完善地区津贴制度,在规范津贴补贴的基础上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逐步将地区工资差距调控在合理范围内。

  此外,《纲要》还提出探索建立工资调查比较制度,形成科学的公务员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实行与公务员分类管理相适应的配套工资政策。

  A

  分类分级

  两类公务员均设11层次职级

  将出台配套工资政策,为高素质人才开辟职业规划新路径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两类公务员分别设置11层次职级。对于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规定还明确,国家鼓励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在工作中进行发明创造,对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 效益的 给予奖励。人社部新闻发言人 李忠向南都记者表示,这两个规定“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分类管理的制度框架体系基本确立”。

  分别建立11级职务序列

  李忠介绍,专业技术类职位是专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为机关履行职责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的职位。行政执法类职位是机关中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行政相对人直接履行执法职责的职位。

  规定提出,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务,分为11个层次。通用职务名称由高至低依次为:一级总监、二级总监、一级高级主管、二级高级主管、三级高级主管、四级高级主管、一级主管、二级主管、三级主管、四级主管、专业技术员。

  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务,也分为11个层次。通用职务名称由高至低依次为:督办、一级高级主办、二级高级主办、三级高级主办、四级高级主办、一级主办、二级主办、三级主办、四级主办、一级行政执法员、二级行政执法员。

  分类录用 分类考核

  2006年施行的公务员法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大部分公务员属于综合管理类,但像政府部门的会计师、工程师、经济师等承担的工作专业化要求更高,从录用、考核、晋升上都应该有所区别。

  李忠也表示,分类管理突出对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的持续激励,畅通职业发展通道,以更好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在日常管理上,针对两类公务员的特点,实行“分类录用,分类考核,分类培训”。

  李忠还表示,两个规定出台后,相关部门将研究出台配套的工资政策。

  转任在同类范围内进行

  不同类别的公务员,规定也作出了不同要求。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规定明确,国家鼓励其在工作中进行发明创造,对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给予奖励。

  此外,作出杰出贡献的,可以纳入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特殊津贴的评定范围。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经批准可以参加中央和地方各级重大人才工程和科研项目评选。

  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将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体现工作职责特点的津贴补贴政策。

  有专家指出,另一方面,根据工作性质的职务序列为不同类别的公务员提供了不同的职业发展空间,这既有利于改变当前公务员竞争“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单一局面,也为高素质人才开辟了一条职业规划的新路径,真正做到以制度改革实现“人尽其才”。

  此外,规定还要求,两类公务员转任一般在同类公务员职位范围内进行。因工作需要转任其他职位类别职务的,一般应当在该类公务员职位工作满五年。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规定还明确,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照有关规定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

  B

  考核制度

  公务员考核难 如何破?

  “十三五”将全面推行公务员平时考核

  人社部14日公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将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全面推行平时考核,制定出台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实现平时考核全覆盖。

  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吴云华曾说,考核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平时考核又是难题中的难题,是难上加难的工作。

  关于公务员的平时考核,其实并非新鲜事。2006年的公务员法就已经明确规定,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不过,一些地方的平时考核内容太过单薄,往往只有“上下班打卡”等少数几项。

  吴云华说,公务员管理制度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必须适应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这一经济基础的变化,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他表示,那种说教式的、靠个人觉悟的管理方式和靠发文件、发讲话、提要求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公务员队伍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正说明了这一点。

  不过,吴云华也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为贵”、“老好人”思想。不愿得罪人,你好、我好、大家好,因此产生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庸懒涣散等顽疾,阻碍了平时考核工作的发展。

  各地探索

  浙江

  要求公务员每天“写日志”

  在此之前,多地公务员系统已经开始尝试采取一些制度措施将公务员平时考核落到实处。

  2011年4月,天津市就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日常管理。河北、吉林、黑龙江、安徽、湖北、海南等地也出台了加强平时考核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今年以来,又有不少地区相继出台公务员平时考核政策。浙江省1月公布《浙江省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试行)》,明确对公务员将采用“日志式”记实方式,实行“日志式”管理,由公务员每日(周)及时如实地记录平时工作情况,并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价。

  该《办法》还规定,平时考核可以月或季为周期开展,主管领导每周(月)对分管公务员上周(月)的工作记实情况进行审核,并根据公务员出勤、工作记实情况和日常表现,客观公正地对所分管的公务员作出评鉴,确定平时考核结果。

  广东

  探索将“八小时以外”纳入考核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目前我们很多公务员所在的单位还是以领导为主来对其工作进行评价,或者通过“群众举手”的形式进行评价,人情因素多,导致一些公务员即使干得好也难晋升,因此未来要提高考核客观化程度。

  2015年,贵州省发布《贵州省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试行)》,探索建立信息化考核系统。其中规定,平时考核是年度考核的基础,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人员应在平时考核结果较好的公务员中产生。平时考核结果所占比重应不低于年度考核的50%。

  在今年4月举行的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厅长、省公务员局局长林应武称,今年广东将推进公务员考核奖励工作,建立健全平时考核机制,探索将“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管理纳入平时考核试点。

  今年7月,北京也公布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其中明确强化公务员平时考核,强调要逐步形成科学管用、体现实绩、简便易行、符合本市实际的平时考核机制。

  专业技术类

  职务级别对应关系

  (一)一级总监:

  十三级至八级;

  (二)二级总监:

  十五级至十级;

  (三)一级高级主管:

  十七级至十一级;

  (四)二级高级主管:

  十八级至十二级;

  (五)三级高级主管:

  十九级至十三级;

  (六)四级高级主管:

  二十级至十四级;

  (七)一级主管:

  二十一级至十五级;

  (八)二级主管:

  二十二级至十六级;

  (九)三级主管:

  二十三级至十七级;

  (十)四级主管:

  二十四级至十八级;

  (十一)专业技术员:

  二十六级至十八级。

  ———《专业技术类公务员

  管理规定(试行)》

  行政执法类

  (一)督办:十五级至十级;

  (二)一级高级主办:

  十七级至十一级;

  (三)二级高级主办:

  十八级至十二级;

  (四)三级高级主办:

  十九级至十三级;

  (五)四级高级主办:

  二十级至十四级;

  (六)一级主办:

  二十一级至十五级;

  (七)二级主办:

  二十二级至十六级;

  (八)三级主办:

  二十三级至十七级;

  (九)四级主办:

  二十四级至十八级;

  (十)一级行政执法员:

  二十六级至十八级;

  (十一)二级行政执法员:

  二十七级至十九级。

  ———《行政执法类公务员

  管理规定(试行)》

责任编辑:刘金磊 SF113

相关阅读

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创新之路

中国足够大,中国人的心胸足够宽广,我们的地域差距又很大,我们应该既学德国又学美国。我们可以做像BAT一样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恐怕我们还要向德国学习,做一些连续性的东西,就是“从1到N”的改进,牢牢地占领中间技术。

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复苏大敌

中国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也是欧美乃至新兴市场实施贸易战的主要目标。尤其是美欧市场,以滥用和消费WTO的方式,几乎是对中国所有出口商品都启动“双反”调查。更糟糕的是,美欧正在协同立场,将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挂钩。

供给侧改革考验地方政府责任心

在供给侧调结构过程中,改善这个地方的教育结构,改善这个地方的资本投入结构等都属于供给侧,所以地方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大。但是地方政府官员需要有长远的观念,不考虑长远就是不作为,这对他们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80%利润流向金融业是种经济病态

目前金融业占据绝大部分利润的现状若得不到有效改观,中央政府出台再多的财税优惠政策都只能无济于事,这些优惠政策的果实最终都会沦落为金融业的“下饭菜”。同理,受利润低微瓶颈制约,非金融企业尤其制造业的未来经营前景将是暗淡的,甚至是死路一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