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16年07月15日13:5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轮房地产高潮接近尾声?房企资金端供应全面减速

  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情况究竟几何,是否盛极而衰,还需看资金端松紧情况。

  根据央行15日公布的信贷数字,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信贷7.53万亿,这完全印证了此前各大机构“破七”的预测,并高于机构预测均值。

  其中,6月新增信贷1.28万亿,5月为9855亿,4月5556亿,3月1.37万亿,2月7266亿,1月最高为2.51万亿。

  不过,相比6月超预期的信贷规模,有两个数字的消长或许显示出房地产降温的信号。

  6月新增信贷中,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新增5639亿元,非金融企业贷款新增6088亿元,后者超过了前者,一举改变了住户中长期贷款在4月和5月反超企业贷款的形势。

  住户中长期贷款是居民个人房贷的主要参考指标,而非金融企业贷款则能从某种程度上显示出货币注入实体经济的程度。今年以来,这两个指标呈现出强烈的消长态势。

  其中,一季度非金融企业贷款明显高于住户中长期贷款,但进入二季度后,被后者一举反超。最夸张的是4月份,4月信贷为上半年最低,但当月非金融企业贷款仅有1415亿,而住户中长期贷款却高达4280亿,显示出房地产对于资金的强势占用。

  相较而言,6月的住户中长期贷款虽然仍是上半年的最高,但又恢复到略低于非金融企业贷款的水平,两者趋近。这显示出新增贷款中,居民房贷已经没有那么强势。

  相应地,房地产占用的资金直接反映到上半年房企到位资金增速上,该项数据从3月开始反弹,后均保持着15%以上的月均增速,这其中,居民个人按揭贷款增势最明显。不过,6月该项增速也比1-5月稍显下滑,房企到位资金中国内贷款增速、利用外资增速、自筹资金增速均比1-5月有所下降。

  同时下降的,还有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这是继5月之后的二度下探。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6.1%,增速比1-5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房企开发节奏放慢以及国企抢地王,地价高涨导致入市节奏放缓,房价涨幅低于地王要求所致。

  其中,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26589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比1-5月份回落1.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9747亿元,增长10.0%,增速回落1.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10294亿元,增长6.5%,增速提高0.7个百分点。

  此外,6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面积、土地购置面积、销售面积等增速也均比1-5月出现回落,虽然部分回落数值不是很明显,但也显示出全面降温的信号。

  而信贷数字作为房地产之“水源”,居民个贷的减速也必然传导至房企到位资金。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情况究竟几何,是否盛极而衰,还需看资金端松紧情况。

  张大伟认为,6月不景气的数据已经有预计,未来一城一策的分化调控将持续,整体来看,本轮房地产高潮已经接近末尾。

责任编辑:王嘉源

相关阅读

最新
close
0条评论|0人参与我有话说
分享到微博
发布
最热评论 刷新

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创新之路

中国足够大,中国人的心胸足够宽广,我们的地域差距又很大,我们应该既学德国又学美国。我们可以做像BAT一样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恐怕我们还要向德国学习,做一些连续性的东西,就是“从1到N”的改进,牢牢地占领中间技术。

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复苏大敌

中国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也是欧美乃至新兴市场实施贸易战的主要目标。尤其是美欧市场,以滥用和消费WTO的方式,几乎是对中国所有出口商品都启动“双反”调查。更糟糕的是,美欧正在协同立场,将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挂钩。

供给侧改革考验地方政府责任心

在供给侧调结构过程中,改善这个地方的教育结构,改善这个地方的资本投入结构等都属于供给侧,所以地方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大。但是地方政府官员需要有长远的观念,不考虑长远就是不作为,这对他们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80%利润流向金融业是种经济病态

目前金融业占据绝大部分利润的现状若得不到有效改观,中央政府出台再多的财税优惠政策都只能无济于事,这些优惠政策的果实最终都会沦落为金融业的“下饭菜”。同理,受利润低微瓶颈制约,非金融企业尤其制造业的未来经营前景将是暗淡的,甚至是死路一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