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图片来源:网络

  库存压力大导致价格走低 农业部安排玉米种植调减5000万亩

  粮食产量的增加并不永远都是好事。“十二连增”后,中国政府现在头疼的是如何消化越来越多的玉米库存问题。今年以来,包括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改变等,一系列政策调整已经开始,按照农业部的目标,今年是计划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000万亩。

  为何有如此决策?4月7日,在农业部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叶贞琴对此解释称,玉米结构调整是整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叶贞琴指出,这主要是根据当前粮食供求形势的变化来作出的相应调整,主要基于当前玉米出现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库存大幅度增加,特别是东北四省区库存压力比较大,市场价格下降比较多。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今年两会回答记者采访时也指出,现在粮食充裕,进入市场收购的企业就少了,老百姓存粮也少了,粮食主要是国家粮库来收购,所以现在库存多,主要是国家粮库库存多。具体来讲,主要是玉米这个粮食品种库存偏多。

  叶贞琴指出了玉米库存偏多的三个原因:一是生产的快速发展。二是在生产发展的同时,消费需求不足。受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玉米饲用的需求下降,深加工用量减少,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生产发展速度。三是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增加比较多。

  “这些年粮食“十二连增”,玉米的贡献值最大,是面积增加最多、产量增加最快的作物。”叶贞琴说。据悉,过去12年,玉米的面积增加2.1亿亩,产量增加2175亿斤,占整个粮食产量增长量的57%。

  此外,受国内外价差的影响,近几年玉米及替代品进口逐年增加。2015年,玉米进口473万吨,同比增加82%,同时非配额管理的高粱进口1070万吨,同比增加85.3%。另外玉米酒糟进口了682万吨,同比增长了26%,挤占了国内玉米消费市场,增加了玉米去库存压力。

  叶贞琴称,针对这些问题,综合考虑资源禀赋、生态保护、市场需求等因素,农业部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玉米结构进行调整。总的考虑是巩固玉米的优势产区,适当调减非优势产区的种植面积。这也是大的原则和方向。

  在调整的区域上,“镰刀弯”地区中的非优势区是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镰刀弯”地区是一个俗称,包括黑龙江内蒙古第四、第五积温带的冷凉地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和西南石漠化地区,这个地区在地图上的形状像个镰刀。这一区域涉及到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3个省的部分地区。

  2015年,“镰刀弯”地区玉米面积1.56亿亩,比2005年增加了7000多万亩,是过去十年来玉米面积增加最多、发展最快的地区,但同时这一区域有一部分是玉米非优势产区。

  在调减目标上,叶贞琴指出,去年11月份,农业部下发了《“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面积调减5000万亩以上,计划今年调减1000万亩以上。

  在调减的路径上,农业部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措施,主要有适宜性地调、种养结合地调、生态保护地调、种地养地结合地调、围绕市场地调、有保有压地调等。

  关于玉米调减后农民收益保障的问题,农业部畜牧业司马有祥司长、种植业管理司潘文博副司长指出,一方面要靠规划引导,比如去年11月份发布的《“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调减玉米,主要改种市场需要的大豆、青贮玉米、杂粮杂豆、马铃薯、苜蓿、优质牧草等作物,各地也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地调整优化玉米结构。

  此外,政策扶持也十分关键。潘文博称,今年在财政部的支持下,农业部整合了35亿元的资金,重点支持玉米的结构调整,用于“镰刀弯”地区的粮改饲和粮豆轮作的补助,目的是让改种青贮玉米也好、改种大豆也好、改种饲草也好,这些作物的收益与过去种籽粒玉米的收益基本相当。0谢玉娟界面记者

  关注环境、宏观经济和公共政策,欢迎交流、提供线索。 邮箱:xieyujuan@@jiemian.com。

责任编辑:李彦丽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