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会后退

  【环球网报道 记者 王欢】全球经济增速开始放缓,在此背景下,关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展望,《日本经济新闻》近日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前副主任刘世锦。

  围绕中国经济当前现状,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现状的调整是正常的。2015年中国的贸易额出现减少,不过在全球贸易中所占比重依然很高。在全球经济的增长中,中国的贡献度为25%。预计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到201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势头将停止,中国经济将触底。

  在被问及原因时,刘世锦表示,在需求层面,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和出口即将触底。另一方面,供给层面的关键是化解过剩产能。煤炭和钢铁行业存在约30%的产能过剩,中国政府已开始着手化解过剩产能,如果削减至20%左右,持续下跌的批发价格将出现好转。

  即使经济触底,也不会出现“V字”形或是“U字”形的迅速复苏。在调整增长速度从“高速”过渡到“中高速”的过程中,基本上将接近“L字”型。我认为中国领导层提出2020年之前保持年均6.5%以上增长率的目标有望实现,不过特定的年份增长率稍微低于6.5%也没关系。

  中国政府计划通过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来支撑经济发展。对此,刘世锦认为,短期内有必要通过宏观政策来稳定经济。但是,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的制造业处于4年里批发价格持续下跌的通缩状态,即使出台货币宽松也无法解决供给方的问题。

  在被问及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依然较强时,刘世锦指出,过去持续升值的人民币汇率逐渐被调整是正常的。中国正在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中国政府不会后退。

  有关结构性改革将对就业产生影响,刘世锦认为,2005年中国经济每增长1%可拉动80万人就业。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2015年经济每增长1%可拉动170万人就业。仅在煤炭和钢铁行业就有180万人需要安置,但是将通过1千亿元的财政出动来促进就业。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1990年代后半期相比就业压力并不大。

  刘世锦:2015年7月之前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部长级),现年61岁。

责任编辑:李彦丽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