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黄淑和。新华社发全国政协委员黄淑和。新华社发

  全国政协委员、国资委原副主任黄淑和接受南都专访:

  国企重组整合要稳妥推进 改革探索要建立容错机制

  “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实际来考虑重组整合,努力做到‘1+1>2’,不要‘1+1<1’”,在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资委原副主任黄淑和接受南都专访说,国企重组整合要慎重考虑,稳妥推进,不要设指标,而要根据三个“有利于”的原则,结合实际确定。

  黄淑和还谈到,当前国企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在改革过程中需要大胆地开拓和实践,要建立容错机制鼓励改革,让改革者没有包袱,敢于探索。

  南都:当前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民企担心,进入后资金安不安全?能不能有话语权?

  黄淑和:民企有这种担心很正常。国有企业也有这方面的担心,担心国有资本到民企参股后,资本是否安全,能不能有话语权,合作得好不好。这些担心,各有各的道理。因此在混改过程中,一定要抓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努力消除这些担心和顾虑。只要投入了资本金,就要取得应有股权的相应话语权。同时要抓好产权制度的完善,加强对各类产权的保护。不管是国资还是民资,都要保护好他们的产权。

  南都:具体机制上,需要哪些保障?

  黄淑和:最重要的一条是公司章程里要写清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以及其他社会资本,搞成混合所有制以后,最重要是要订好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实际是一个企业的“宪法”。搞成混合所有制企业之后,首先在公司章程里要明确,如何按照各自股权取得话语权,其次要规定运转程序,明确各自产权如何得到有效的保护等。

  南都:你谈到国企改革要建立容错的机制,这种机制是怎么推行的?

  黄淑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很多已经进入深水区。现在碰到的很多问题,都是综合性很强、配套性很强、系统性很强的改革。这些改革要想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就需要大胆地实践与探索。在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很多地方也有可能成功,但也有一些地方可能会失败。成功的要鼓励,失败的也要有容错机制,这样才能使大家没有改革包袱,敢于去尝试和实践。

  三十多年来我国改革之所以能成功,就是鼓励大家敢为人先,大胆地吃第一口螃蟹,为改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南都:你经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当前的国企改革的探索有何不同?

  黄淑和:刚开始的改革,大多都是基层探索,下面取得突破并取得实践经验后,再去推动上面的改革。现在的改革很多要搞顶层设计,要综合配套,去推进下面的改革。

  南都: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对地方政府来说,应该如何用好市场手段?

  黄淑和:去产能与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转型升级是相关的。产能如果一点都没有过剩,谈不上市场竞争。供不应求怎么竞争?但是过剩的产能也有两种,一种是落后的必须淘汰的产能,一种是比较还不错的产能,技术并不一定落后。去产能首先要靠市场化的手段,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如果市场上供不应求,需求很大,政府想去产能也去不了的。第二要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同时要明确,企业才是去产能的实施主体。此外,去产能还要和创新结合起来。要通过去掉落后产能和创新驱动,使我国产品走向中高端,这样我国下一步可持续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南都:在去产能方面,国企和民企有什么不同呢?

  黄淑和: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一样的,都是企业。去产能的过程都是一模一样的。当然,国企在去产能上可能任务更为繁重,因为国企大多在传统行业和重化工产业。

  南都:去年出台了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接下来会不会加快国企重组整合的进程?

  黄淑和:重组整合主要是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没有订立指标的。怎么可能订立指标呢?重组整合主要依据三条来考虑:第一,是否有利于完善产业链;第二,是否有利于企业做强做大;第三,是否有利于国有资源优化配置。要依据这三条来考虑企业的重组整合。具体是哪个企业跟哪个企业重组,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发展实际来加以考虑。不管是哪个企业的重组整合,都要把握好这三条原则,努力做到“1+1>2”,不要“1+1<1”。

  南都:什么情况下1+1<1?

  黄淑和:小于1也有可能的,因此国有企业的重组整合一定要慎重稳妥。要精心设计,做好方案,考虑好配套措施,稳步地推进和实施。有些企业重组整合弄不好,还拖累了好企业。企业有企业的规律,经济有经济的规律,不能违反了这些规律,一切都还要实事求是。

  采写:南都记者 黄怡 梁小婵 实习生 梁嘉倩 王旖荻 邓晶晶

责任编辑:李彦丽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