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4日05:59 金融时报

  全国政协委员白鹤祥、全国人大代表殷兴山:多措并举加大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迅速,但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养老服务供需矛盾仍旧突出。中央及社会各界对此高度重视,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因此,如何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发挥金融在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方面的作用,也备受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记者获悉,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人行重庆营管部主任白鹤祥将提交《关于盘活社会闲置资源以市场化方式扩大养老服务供给的提案》,全国人大代表、人行杭州中支行长殷兴山将提交《关于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养老金融发展的建议》。

  养老服务业潜在需求庞大

  数据显示,我国的养老服务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养老服务市场供需缺口较大。

  一方面,2015年底全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22亿,占总人口16.1%。65周岁以上人口达1.44亿,占总人口10.5%,预计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另一方面,截至2014年底,全国机构养老床位数为577.7万张,每千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为27.2张,远低于发达国家50张至70张的水平,也远低于根据“9073”养老模式(即90%老年人居家养老,7%老年人社区养老,3%老年人机构养老)测算出来的养老床位需求量。

  盘活社会闲置资源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白鹤祥认为,以市场化方式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服务价格是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养老问题的必然方向。盘活社会闲置资源增加养老设施供给,不仅能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缓解养老市场供需矛盾,还有利于增加就业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白鹤祥表示,如果通过市场化手段将部队、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闲置度假村、培训中心、疗养院所等设施闲置资产转型为养老中心,不仅可以极大地避免公共资源浪费,节约相关财政资金支出,而且将增大养老服务供给,让更多退休老人得以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业涵盖衣食住行、生活照料、医疗服务、健身娱乐等多个领域,涉及面广、产业链长,是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新增长点。闲置资源转型成养老服务设施,必然涉及建筑、装修、医疗器械、电器、电子设备、家居用品、日用化工等多个行业,将有效释放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并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白鹤祥表示。

  白鹤祥强调,盘活社会闲置资源,所需资金可通过信贷支持、补助贴息和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参与转型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政府方面,可安排财政性专项资金或各类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社会资本可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PPP等模式参与闲置资源转型建设。金融机构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改进对社会养老服务产业的金融服务。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推进养老金融发展

  殷兴山表示,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金融在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服务个人养老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推进养老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大力推动养老金融服务创新、支持养老金融服务业加快发展。但在养老金融政策落实中仍亟须相关法律和政策予以配套支持。

  殷兴山表示,目前养老机构的土地、房产抵押存在法律障碍。一方面,由于多数养老服务机构属于公益事业性机构,用地属于划拨性质,而根据《物权法》、《担保法》等法律规定,公益性质机构的土地、房屋不能抵押,因此,金融机构若要发放抵押贷款缺乏法律支持。另一方面,少数营利性民营机构土地来源复杂,权属不清,难以作为有效抵押品。

  因此,殷兴山建议国家研究调整《物权法》、《担保法》中关于公益性质土地、房产不得抵押的禁止性条款,专门针对公益性养老机构出台相关司法解释。

  同时,殷兴山强调,应加大对养老金融业务的财政政策支持,建议各级政府财政出资,建立养老服务业专项引导基金,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养老产业;设立政策性担保基金,为公益性养老机构贷款提供政策性担保。对微利性质的养老服务机构,建议财政对其银行贷款适当给予贴息。对支持养老服务业力度较大的银行,按其贷款投放额适当给予风险补偿,提升金融机构支持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柯敏 SF164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