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16日13:40 《能源》

  被错误解读的长江开发

  张博庭 能源杂志

  - 导读 -

  1月5日,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此消息被国内多家媒体及社会人士解读成习近平要叫停长江大开发。然而,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却撰文称,习主席不可能公开地否定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并在文中对一些错误言论进行了澄清。关于作者的观点各位小伙伴怎么看?欢迎在文末留下你的观点和看法。

  1月5日,习近平在重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座谈会上,明确提出长江经济带建设“不搞大开发”,要以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为主。此消息一出,社会上一些人士以为习近平开始否定我国以往历届领导人对于长江的发展方向了。其中,有一篇《习近平喊停,长江开发一甲子都干了啥?》,在开头引用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微博侠客岛称,“这是因为,围绕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的开发,多年来始终难以突破部门和地方利益的藩篱,好好的一条水路,被各路‘财神’吃拿卡要,奄奄一息”。这样的一个文章开头,几乎把后面的“长江开发一甲子都干了啥”的评论都定了位,让人感觉作者就是在历数长江开发一甲子都干了哪些坏事。

  然而,作为一名了解长江开发实际情况的水利水电从业人员,我坚定地相信习主席不可能公开的否定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因为,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习主席还掷地有声地向全世界宣布“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高速铁路等一大批重大工程建设成功,大幅度提升了中国的基础工业、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领域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再看长江的航运量。远的不说,在三峡工程建设之前,葛洲坝船闸的年通过量运量只不过一千万吨左右,而在三峡建成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运量已经增长了10倍,早就突破了一亿吨。难道货运量不到一千吨的长江是“黄金水道”,而航运增长十倍之后却变成“奄奄一息”了?

  ? 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是重要且必要的。天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难题。受到当代科技水平的局限,至今为止人类文明解决水资源矛盾问题的办法,只有蓄水和调水。中国北方只有19%的水资源,却承担着几乎全国一半以上的人口、国土和经济发展。在人类还没有发明出更先进的解决水资源矛盾的方式之前,南水北调几乎是我国不得不实施的国策。然而,南水北调耗资巨大,所以,解放以来由于受到国力的限制,我国以前的几代领导人都没有能力实现这一愿望。这已经导致了我国北方的黄淮海地区的地下水严重超采,形成了巨大的漏斗。直到去年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才第一次把南方的水资源送到了北方的城市,改变了我国北方城市黄淮海平原不断下沉的趋势。今后要实施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直接给黄河补水,解决我国北方黄河沿岸各地严重受制于水资源无法正常发展的问题。

  当然,南方的水资源也是宝贵的,调水对南方肯定是一种损失。不过,要知道我国长江的平均年径流量约为1万亿,而黄河才仅仅500亿。更何况我们国家的南方还有其它的河流,完全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再补水给长江。例如,我国怒江的年径流量就超过黄河,然而,由于没有开发,至今我们连一滴水都用不上。过去,我们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应对水资源的矛盾,束手无策,今天,当我们国家的投资已经多得无事可干的时候,难道还要容忍500亿的黄河水养活半个中国,而让600亿的怒江水付之东流的残酷现实吗?

  确切地说,南水北调是我们新中国成立后,几代领导人盼望了一甲子的大工程。和世界上所有的现代化国家一样,蓄水调水工程是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还要取决于南水北调等关键性大工程能否按规划实施、完成。

  ? 三峡大坝

  防洪是我们当初建设三峡的最大动因。如果发展的看,未来人类社会水资源(短缺)的危机,将比洪水更可怕。所以,强调三峡的作用,不仅要说在汛期拦蓄了200多亿洪水,更重要的还要强调储存下了200多亿宝贵的水资源。这些没有三峡时被视为洪水猛兽的水资源,将为枯水期的长江下游,乃至全国(通过南水北调)提供巨大的水资源保障。

  此外,三峡的发电每年约1000亿度,可以替代大约5000万吨原煤,减排一亿吨二氧化碳。迄今为止,三峡是世界上最大节能减排工程,也可以说是中国对全人类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大贡献。至于三峡对长江的航运作用有多大,前面已经说过了。奇怪的是,一些诬蔑三峡航运的宣传,经常拿过三峡船闸的等待时间过长来大做文章。其实这就和很多高速路建成了之后,收费站却出现了堵车、等待的道理一样。事实上,往往越是收费站出现堵车的高速路,才说明那条高速路车流量大,最应该建设。船闸碍航,恰恰说明三峡对长江航运的提升作用,大大地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很快三峡大坝的升船机也就要投入运行了,到时候我国长江的通航规模,可能又要上一个新台阶。

  ? 航运及生态修复

  由于天然的河流水量丰枯变化,往往无法满足河流全天候的航运需要,因此,世界上凡是航运量大且不受季节影响的河流,无一不是通过大量的人工修建的水利工程来保障航运的。修建三峡前的天然长江,全流域的通航都没有保障,必然要受到季节水量变化的制约。修建三峡之后,凡是在三峡大坝能控制水量的范围内,航运的问题已经解决。然而,在三峡大坝无法控制的长江上游,航运仍然要受天然河道丰枯季节水量变化的限制。

  最近几年,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也已经先后修建了向家坝等水利工程,解决了部分航运问题。但是,向家坝以下的小南海等水电站,却由于国内外一些极端环保组织的有计划的造谣和诬蔑,一直建不起来。目前,我国长江珍稀鱼类的最后栖息地,划定在长江支流赤水河。国际社会对河流、鱼类的生态修复和保护,一般有两种方式。一个是划定保护区,想办法把当地的人口迁移出去,确实减少人对自然生态的影响,让那里的生态得以自然的恢复;另一种是在人口不能迁出的情况下,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对河流生态实施科学的积极保护。欧洲的莱茵河的生态修复和保护,为全世界人水和谐的河流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典范。目前,在保障莱茵河的航运等各种功能的水电站、船闸大坝均予以保留的情况下,莱茵河的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水平,都已经恢复到了二战以前的水平。

  我国长江的生态修复也必须尊重科学规律,在有人生存的区域内只能通过生态文明的建设,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几年前我国水利部的原部长汪恕诚就曾经专门撰文,强调水利工程就是生态工程。2014年底李克强总理在视察水利部的时候,也再次提醒随行的环保官员,水利工程就是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现在,习主席又提出“要在生态环境容量上过紧日子的前提下,依托长江水道,统筹岸上水上,正确处理防洪、通航、发电的矛盾,自觉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显然是在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不搞能大开发的同时,也暗示必须要依靠水利工程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特别是能够体现长江经济带生命力的长江航运,而决不应该是长江今后不能再搞水利工程建设的意思。

  应该承认,过去我们对长江流域的开发建设,在生态环境以及航运的方面没有能很好的跟上社会和经济发展。也可以说,相对于长江沿岸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保障长江生态环境功能的各种水利设施建设已经明显滞后。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将从根本上扭转这一生态不文明的被动局面。因为在已经有了数千万人生存的长江,不进行科学的水利建设,就谈不上长江的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习主席的讲话中,之所以强调长江航运,是因为长江的航运保障率也是其生态文明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不通过必要的水利工程有效地控制长江碍航江段的水量,光靠所谓“加大航道整治力度”是没有出路的。目前,我国长江中段航道保障,只能有两条出路。一个是靠上游的水库加大泄水量来暂时的保障,一个就是要修建必要的船闸(水电站),壅高水位,实现全天候的航道保障。如果我们的上游水库,不能提供足够的水资源储备,那么我们解决长江航运问题的出路,也只能是后者。

  笔者认为,这次习主席对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不能搞大开发的指示,主要是指沿江的各种污染企业、工业园区等不能借着长江经济带建设之机乱建、滥建。长期以来,不仅在长江流域,我国很多地方确实存在着偏重GDP,重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倾向。例如,在我国电力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目前很多省份还要在长江沿岸修建自己的核电站。针对这一乱象,习主席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不能再搞大开发,并强调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的指示,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非常及时的。

  ? 水库群

  由于有世界第三级(青藏高原)的存在,所以同样的河流、同样的水量,在中国能得到高于国外几倍的水能。毫无疑问,这是我国一个巨大的优势,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我国的水能资源储量全球第一,资源量的比重高达全球的15%。但这种优势也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中国目前的水电资源开发程度还不高,以及相应的水资源调控能力还不够强的弱点。截止到2014年底,中国的水电开发程度仅为39%,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的60%到95%的水平。前不久,中国水资源专家工程院王浩院士介绍说,“表示一个国家水库蓄水能力与河流径流量之比的库容系数,欧洲国家通常是0.9以上,美国是0.66,而我们中国目前还不足0.3”。

  这种情况几乎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因为很多人都知道中国已建的各种大坝有9万多座,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按照一般的理解,水库大坝建设得多,拦蓄水资源的能力当然也应该更强。但是,由于中国的河流的坡降普遍很大,所以,我国的水库所能拦蓄的水量普遍相对较少。因此,迄今为止中国的水库蓄水量,与社会发展的正常需要还有着巨大的差距。库容系数低的直接后果,就是调控水资源时空分布矛盾的能力不足,导致水多、水少的矛盾同时存在,洪涝和干旱灾害经常交替出现。所以,中国和一些欠发达目前所谓的水资源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真正的短缺,而是水库的调蓄能力的不足。

  由上表的数字可见,目前,我国长江上游水库的蓄水量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率,都与国际社会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即使表中的这个数字,我们现在也还远远没有达到。也就是说,等到我们真正实现了某微博所担心的“已建、在建和规划中待建的密密麻麻的各级水电站,将完整的一条长江不断‘熔断’,照此下去,未来的长江上游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水库群,不再是一条奔腾、流淌的真正意义上的河流”的那一天,我们与国外河流的水资源调控能力,也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 三峡移民

  关于三峡的移民,笔者本人在三峡论证期间就到了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应该说对三峡移民问题的了解,还是比较全面的。记得在三峡的论证中,几乎所有的水电专业人士,都认为三峡大坝应该采用蓄水155米的中坝方式,包括加拿大的国际咨询意见也是如此。因为,155米蓄水只有30多万移民,而一旦提高20米到175,将要增加70多万移民。这个举世无双的移民数字,在当时的水电专家看来简直是不可接受的。然而,当时的三峡地区的很多百姓都坚决地要求成为三峡工程的移民,盼望让三峡工程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要知道长江边上低海拔区域的移民,一般来说生活条件还是不错的,而恰恰住在高海拔山坡上的一些移民,才是最苦的。包括当时的四川省政府也坚决要求中央实施175方案,让更多的三峡地区百姓能彻底改变命运。

  当中央决定三峡大坝采用175方案的时候,全球的水电专业人士无不为之惊讶。2004年当我国的三峡工程成功的建成并发电之后,联合国社会经济事业部在中国召开了一次水电与可持续发挥的高峰论坛,会后特地组织全体会议代表实地考察了三峡。在考察了三峡的移民之后,当时由于水电开发的移民问题,已经停止了对全球水电项目贷款的世界银行,立刻恢复了对全球水电项目的贷款支持。不仅如此,在实践了几年之后的2009年5月,世界银行还专门发布了《水电发展报告》,归纳指出:水电的可持续发展作用主要是减贫和减碳。

  此后,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官员,曾多次在各种场合号召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中国水库移民的成功经验。这就是国际社会对三峡移民的评价。总之,三峡工程的移民之所以能得到全世界的认可的原因,就在于:它也许不能担保让富人更富,但绝对能让贫困群体脱贫。

  ? 地质灾害

  有关三峡的地质灾害问题,有明显的时效性。根据世界各国水电开发和水库地震监测的普遍规律,即使有滑坡等地质灾害或者较大一点的水库地震,也大都发生在蓄水后的5年之内。大型水电工程与地质灾害关系,应该有免疫期、平稳期和受益期三个不同阶段。目前,我国的三峡水库蓄水发电已经超过十年,各种滑坡地质灾害,已经开始明显少于三峡建设之前,水库诱发较大地震的可能性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三峡水库已经安全的度过了地质灾害的免疫期,正在从平稳期向受益期过度。到了今天,在各种事实面前,如果再去重复几年以前的那些对三峡的误读,就显得幼稚可笑了。

责任编辑:郭一晨 SF160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