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庚逝世,深圳蛇口招商历史博物馆设立吊唁处,前往吊唁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 南都记者 霍健斌 摄(来源:南方都市报)  袁庚逝世,深圳蛇口招商历史博物馆设立吊唁处,前往吊唁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 南都记者 霍健斌 摄(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8年在深圳蛇口工业区的袁庚。(来源:南方都市报)2008年在深圳蛇口工业区的袁庚。(来源:南方都市报)

  属蛇的袁庚最绚丽一页在蛇口写就

  一簇簇白菊寄托着哀思,因为袁庚的离去,老蛇口人、老招商局人再次聚首,一起缅怀他生前点滴。

  他是蛇口工业区缔造者,中国改革开放急先锋,亦是“有诗人气质的演说家”、饱含理想主义的拓荒牛。

  这位传奇老人,2016年1月31日,走完99岁的一生。37年前的1979年1月31日,正是中央批准设立蛇口工业区之日。冥冥之中,似乎有天意。

  东江纵队戎马生涯

  袁庚是土生土长的老深圳人。1917年4月23日,他出生于宝安县大鹏半岛王母圩水贝村,父亲是个海员,母亲是家庭主妇。袁庚非其本名,他的真名叫欧阳汝山。

  袁庚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加入东江纵队,在东江两岸和港九地区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

  1942年,香港沦陷后,袁庚和战友们利用地下航路营救出800多名爱国民主人士和国际友人。

  1944年春,美方8个观察组赴中共抗日根据地。东江纵队司令部下设联络处,27岁的袁庚出任联络处处长,负责与美方观察组进行联系。

  袁庚的前半生,戎马生涯。后半生,则与“改革开放”和“深圳蛇口”这两个关键词紧密相连,从此再没离开蛇口半步。

  深圳蛇口试验田

  1978年,已60多岁的袁庚“第二次解放家乡”,只不过这一次,不是用枪杆子而是用“观念”,他成为香港招商局第二十九代掌门人。

  1979年1月31日,袁庚等人在中南海汇报工作时说,“百年招商局”如今全部资产仅剩1.3亿元,非改革不能图生存,要把香港的有利条件如资金、技术和内地的土地、劳动力结合起来。

  当时的中央领导表示同意,并应允袁庚提出的在广东省宝安县蛇口划出一块地段、作为招商局工业区用地的请求。此为“蛇口工业区”之源起。

  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是具中国特色经济特区的雏形,它的问世预示了中国改革开放春天的来临。

  晚年的袁庚曾回忆当时情形,称当时中央领导用笔将整个南头半岛都画进去了,但当时他不敢要,实际上当时不是想要不想要的问题,而是一个敢要不敢要的问题。蛇口是我国第一个没有纳入国家计划,没有国家拨款进行国土开发的工业区,完全由企业自筹资金,自担风险来搞开发和建设。

  “厕所放手纸”开始的改革

  1983年,上海社科院实习研究员过永鲁来到蛇口,很快感受到了改革试验田的魅力。

  在上厕所时,过永鲁感到非常新奇。他想象不到,那个年代蛇口工业区办公大楼的厕所里,手纸是随便用的。他是从上海机关出来的,那时候很多人上厕所还是自己带手纸,或者用报纸、废纸。后来有人听说,厕所放手纸也是袁庚推动的。据说刚放时,还常被人偷偷拿回家,有人主张,为了节约,不放。袁庚说,改革一定有困难,关键是要坚持、顶住。人家把手纸拿了,我们就要再放,直放到拿的人手软为止。

  蛇口的改革,就是从厕所里放手纸这样的国际惯例开始的。在蛇口工业区的创办过程中,袁庚秉承的正是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

  主政蛇口14年里,袁庚突破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打破“大锅饭”,引入市场经济,在蛇口2 .14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上,催生赤湾港、中集集团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一批优秀企业。

  写有他那句著名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牌,如今被收藏在了中国国家博物馆。

  1978至1992年,蛇口14年的风雨,也在袁庚身上烙下最为激越的注脚:一个理想主义的改革先锋。他主政蛇口14年期间,将家底1个亿的香港招商局壮大到身家200亿元。1993年,深圳市完全收回蛇口工业区的自治管理权,蛇口完成试管使命。

  1992年12月,75岁的袁庚离休。

  晚年依然关注改革

  袁庚属蛇,他一生中最绚丽的一页在蛇口写就,结缘。

  袁庚晚年,不在家里,就在医院。常有仰慕者前来,拜访,探讨。

  他90岁之后,因身体原因,开始变得虚弱。虽豪迈不再,但风骨依稀。

  晚年的他却对自己拓荒的历史功绩非常淡漠,深居简出,几乎谢绝所有社会活动。早起练字、阅报,午休到下午3点起来继续阅报、练字。他喜欢背诵古典诗歌文学作品,有时还在保姆面前背诵《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

  在《袁庚传》作者涂俏看来,袁庚是个调皮的老人。他喜欢孩子,经常买许多冰棍藏起来,遇到孩子放学,就拿出冰棍跑出去,惹得一群小孩围着他打闹。但经常偷偷跑出去的袁庚老是摔跤,袁庚还自我调侃是个“老摔哥”,帅得很。

  回首往事,据说袁庚觉得后悔的事情中有两件是:蛇口的面积太小施展不开,蛇口工业区没有让李嘉诚入股。

  而他后来听到赞美,总会很谦虚地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夸大个人的作用。当年的一点点成绩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一说什么成果就提到袁庚的名字,把功劳都归到一个人身上,这是不客观的。”

  一个激情燃烧岁月时代的叱咤风云人物已远去,留下的精神仍在。

  改革往事

  “四分钱惊动中南海”

  在建设初期,蛇口工业区启动的第一个工程项目是建造600米的顺岸码头。为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加快工程进度,袁庚制定了用于装载的运斗车“每超一车奖励4分钱”的制度,工人积极性高涨。4个月后,第一期工程比原计划整整提前1个月完工。

  但是,这个行之有效的奖励办法,却被视为滥发奖金遭到勒令停止,原来急驰穿梭的车队又慢了下来。

  无奈之际,蛇口工业区的总指挥袁庚只好请新华社记者写了一份情况报告。这一做法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和支持,于是蛇口工地又恢复了大货车繁忙穿梭的景象。

  正是从“四分钱”起步,袁庚主政下的蛇口在短短数年间,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风云大幕。从打破大锅饭到招商引资,从住房商品化再到全国人才招聘,在1979到1984的几年中,蛇口创造了“24项全国第一”,而这些“第一”也多数沉淀成为当下中国市场经济的常态。

  在他接手的时候,蛇口还只是不足千人的小镇,几排破旧低矮的房屋陈旧而杂乱,海滩上到处散落着垃圾。而到他离休的1993年,“蛇口模式”已经闻名全球。如今,蛇口更成为广东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华社

  任何时候都不要夸大个人的作用。当年的一点点成绩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一说什么成果就提到袁庚的名字,把功劳都归到一个人身上,这是不客观的。 ——袁庚

责任编辑:李彦丽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