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述评:投资中国需要大智慧
新华社记者傅云威 沈忠浩 饶博
中国市场究竟是风暴眼,还是财富泉?外界看待这个问题,观察视角不同,结论会完全不同;操作手段不同,结局会完全不同。
资本市场,是实体经济的影子。眼下,在风起云涌的中国资本市场,有人折戟沉沙,有人斩获良机。正在发生的历史,让外界逐步清醒:大变局时代,投资中国,需要大智慧,切忌小聪明。
中国经济结构性变革的当下,资本市场从来不缺乏精彩桥段。连日来,中国货币当局力挺人民币汇率,连出政策组合拳激战空头,使一度遭受打压的离岸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同时骤然拉高做空成本。市场分析人士惊呼,激进空头们被“打爆了仓”,面临巨额损失。
另一方面,来自伦敦咨询公司普雷钦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风险投资在华参与1555起投资交易,交易额达到创纪录的370亿美元,较前一年大涨147%,交易规模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业内人士认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推动下,中国与风投发源地美国之间差距正在缩小。
同样是围绕中国做投资,一边是刀光剑影,覆水难收;一边是见证成长,收获希望。当然,有人会说,投资也好,投机也罢,都是市场选择,愿者下注,道不同而已。至于孰高孰低,只能见仁见智。
然而,人们应该有个基本判断,那就是投资与投机之显著区别在于,前者通常做功课,重调研,观趋势,力图形成理性判断;而后者通常重短线,搞零和,炒噱头,急着挣快钱。
当然,没人敢断言,投资者必胜,投机者必败。然而,在中国经济经历深度转型,监管层面日益完善的背景下,那些善于放长线、钓大鱼的投资者,显然更有机会在中国市场实现细水长流,捕捉改革转型的最新红利。
而那些急切砸盘套利的投机者和恶意做空者,却面临更高交易成本乃至严重的法律后果;须知,一个具有坚强变革意志和纠错韧性的转型中大国,所拥有的雄厚资源和政策弹药,使其足以掌控局面。
事实上,尽管经历市场震荡,多数国际金融机构和主流投资机构仍然坚持认同中国改革的市场化方向,看好中国经济转型前景。
在今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指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承诺进行一系列经济转型,这是一项巨大的任务,但对北京来说完全可以操控。
拉加德说,她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担心还未超过临界点,一定程度的股市动荡并不构成问题,因为这与给市场更大空间的原则相一致。
国际咨询公司IHS首席经济学家纳里曼·贝拉韦什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经济没有衰退之虞,增速虽下降,但中国经济体量大,若衡量其增长对全球经济的贡献,6.9%增速可能相当于10年前12%的增速。
全球知名对冲基金美国桥水投资公司创始人兼总裁雷·戴利奥说,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周期性调整,可能持续两到三年。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至6.9%,但这样的增速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是很好的。
谈到中国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前景,全球价值最高的初创企业优步创始人卡拉尼克预计,今后五年北京的创新、发明和创业数量将超过美国硅谷。
围绕这个话题,贝拉韦什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可能进一步放缓,并需要化解过剩产能。中国试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试图完成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从投资驱动到消费驱动的转型,“完成这些转变并不容易且需要时间”。
正如这些资本和技术精英看到的那样,尽管充满挑战,中国经济正在转型,中国改革已经在途,中国前景大有希望。
事实上,中国经济已开始回馈那些乐于创新和转型的投资者。
中国美国商会最新报告显示,去年其近三分之二的会员企业表示在华业务盈利或盈利丰厚,四分之三的企业投资回报率为正值或较大正值。报告说,总体而言,会员企业对中国市场增长持乐观态度,超90%的受访者认为创新对企业在华未来发展尤为重要。
当前,中国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攻坚克难,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简政放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民间投资和创新活力。可以说,这些新政顺应了中国转型、发展之需,改革红利有待渐次释放,前景可期。
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中国改革进程时不我待。只有那些善于把握中国改革脉动的大智慧者,方能与中国共赢共进,方有机会在新经济潮涌时,乘势而上,拥抱繁荣。(完)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