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成品油设“地板价”兜底

  南都讯 记者蒋伊晋 实习生 卫佳铭 

  国家发改委1月13日通知,国内成品油新定价机制设定价格调控下限“地板价”为每桶40美元,并建立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自1月13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140元和135元,折合每升90号汽油下调0.1元、0号柴油0.12元。

  此次推出的价格调控上限为每桶130美元,下限为每桶40美元,即当国际市场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低于4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降低;在40美元-130美元之间运行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正常调整。

  发改委称,将调控下限设定为每桶40美元的决定是综合考虑了国内原油开采成本、国际市场油价长期走势,以及我国能源政策等因素。

  2014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石油市场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市场油价从每桶110美元快速下跌至40美元以下。原本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适应,国际市场油价持续走低的影响逐步显现。

  发改委认为,此次对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设置调控上下限可帮助减轻国际市场油价过高或过低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保障国内能源长期安全。

  通知还决定,放开液化石油气出厂价格,简化成品油调价操作方式,今后发展改革委将以信息稿形式发布调价信息,不再印发调价文件。

  答疑

  为何设“地板价”?油价跌破生产成本

  “目前国际油价一度已经跌破每桶30美元,低于国内的原油每桶50美元的生产成本”,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研究员景春梅告诉南都记者,国际油价低迷比较罕见,制定价格调控也是为了国内的石油工业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采取的应对之举。

  景春梅认为,供应过剩是国际油价暴跌的主要原因。

  全球经济放缓导致相对需求减少,但是主要产油国都未对外宣布减产。相反还有一些产油国的产量继续攀升,比如俄罗斯,2014年石油产量平均每天1058万桶,创下后苏联时代记录。

  目前,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产油均价约每桶35美元,而非欧佩克的产油均价在60美元,全球均价在50美元左右。也就是说,加拿大油砂矿、美国页岩油、墨西哥、巴西,每生产一桶原油,都在亏损。同时,美元走强和近来中东地区紧张的局势也加剧了油市的跌势。

  对于此次发改委设定的成品油40美元“地板价”,景春梅解释道,该价格是综合考虑了国际油价变化的趋势和国内原油生产的成本以及国内公众的接受度后制定的。

  据发改委统计数据,国际主要石油企业的平均原油生产成本在每桶40美元左右,因资源禀赋等原因,我国原油生产成本更高。生产成本是决定国际油价长期走势的主要因素。目前看,将每桶40美元设定为调控下限是合适的。

  “地板价”下未调金额怎么用?

  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

  景春梅表示,按照新定价机制,国内油价短期内不会出现再次下调。

  此前民众普遍关心的“当国际油价低于每桶4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下调给成品油销售企业带来的这部分收入如何使用”的问题,通知也予以回应,明确将这部分未调金额纳入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主要用于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和保障石油供应安全。

  油价何时全面放开?

  尚需改革打破竞争格局

  发改委通知还决定简化成品油调价操作方式,今后发展改革委将以信息稿形式发布调价信息,不再印发调价文件。

  在景春梅看来,简化程序的措施,即用信息发布来取代印发文件,市场化的意味更加浓。这也释放了国家将进一步结合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进程、适时全面放开成品油价格的信号。

  但景春梅认为,实现全面开放仍为时尚早,需要进行配套的体制改革。目前,我国的原油产业存在资源过度集中,市场竞争不充分的问题。从原油的勘探、生产、炼化到下游的流通、批发和零售都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等几家主要的石油企业手中。主体太少带来的垄断导致油品不够多元化,若在这时全面放开价格,反而会加剧垄断。

  因此,景春梅认为当务之急是继续体制改革,“产业链全面放开后,打破竞争格局,让多元的主体都进来,有多元的供给才有可能把价格平下来。”

责任编辑:王建梓 SF158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