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打造全球竞争力的六大新经济形态 建设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

  文/李果

  11月9日,成都市召开新经济发展大会。这是继7月成都召开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后,该市对于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的又一次布局。

  根据规划,到2022年,成都基本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新经济产值达5000亿元以上。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本次大会上表示,成都发展新经济的总体思路是,以研发新技术、培育新组织、发展新产业、创造新业态、探索新模式为基本路径,以发展新经济形态和培育新经济应用场景为着力重点,以营造有利于新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为重要保障,推动新经济加快发展、高质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强劲支撑。

  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光表示,新经济发展大会的召开,表明成都经济发展正从“速度增长”到“质量增长”的转变。

  “在7月,成都召开了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便提出了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陈光表示,“而本次新经济发展大会,是成都在推进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

  从成都培育新经济的背景看,既有坚实的基础,又有不断涌现的新动力。

  成都有培育新经济的产业基础。自英特尔落户成都开始,成都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的新经济便持续发力,目前,包括戴尔、联想、德州仪器、格罗方德、京东方等国内外知名IT企业纷纷落户成都。

  目前,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已成长为涵盖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国内知名企业和本地众多成长型企业在内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而近期多场盛会的召开,则表明了成都当下的强大吸引力。

  作为腾讯公司规模最大的年度行业盛会,11月8日,第七届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成都落幕,上万名全球互联网行业精英聚首蓉城,围绕“开放·创想”这一主题进行交流和讨论。

  在业内人士看来,腾讯将这一会议放到成都举行,不仅体现了对于成都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的认可,也是对成都创业环境的肯定。

  诞生于成都的《王者荣耀》自发布以来,经过两年的时间注册用户突破2亿,为腾讯在2017年上半年的游戏业务收入达到74亿美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王者荣耀的火爆背后反映的是成都新经济的发展态势,高科技企业的迅速成长使成都的新经济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上述人士表示。

  11月7日,锤子科技也将2017秋季新品发布会放在了成都举办。同时,锤子科技还宣布,已经把位于北京、深圳等地的行政、供应链、研发、设计等总部管理和服务部门整体迁入成都。

  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称,成都人才数量、创业环境,是锤子科技选择成都的重要原因。

  罗永浩看中的成都优势,也是成都在发展新经济过程中,所具备的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比较优势之一。

  我国科幻领域唯一的国家级会议——中国科幻大会11月11日在成都举行,成都“科幻之都”的名片越来越闪亮。第四届成都创意设计周也在上周启幕,汇聚文创动能、发展天府文化,“中国文创第三城”的热情再次被点燃。

  范锐平在新经济发展大会上也表示,成都在培育新经济方面具备人才、市场、地域文化等诸多优势。

  成都有富集的科技人才资源——拥有56所高等院校,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318家军工企事业单位,近500万各类人才,在大数据、5G、机器人等领域人才储备丰富。人才可获得性中西部第一,在海归吸引力上升最快城市榜单中排名全国第三。

  成都消费应用市场庞大——成都是全国人口第四大城市,拥有西部广阔市场腹地。成都人消费观念强,消费理念前卫,互联网理财、旅行订购、网络购物等使用频率均位居全国前列。

  成都地域文化基因独特——无论是世界最早的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和纸币“交子”等发明创造,还是成都人对新生事物的敏锐度、包容度、接受度,都彰显了天府文化的鲜明特质,为新经济发展提供丰厚滋养和创意源泉。

  中国新经济指数(NEI)也显示,2017年10月的城市新经济总量排行榜中,成都市在全国排名第七位,西部排名第一位。

  “成都将新经济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是城市经济优化调整、城市动能接续转换的具体举措,也是成都抢占新一轮城市竞争制高点的发展行动。”成都市新经济委政策研究处处长周成表示。

  成都“五新”模式

  本次新经济发展大会首次对成都未来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布局。

  成都发展新经济的基本路径可概述为“五新”,即新技术、新组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这“五新”之中,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是表现形式,新技术、新组织是驱动力量,共同构成集成、协调、系统的新经济发展路径。

  具体而言,新技术为驱动,即未来成都将聚焦前沿技术,打破转化壁垒,让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成都以科技创新、集成创新为核心的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科技创新从单一创新转向技术维度集成创新,核动力、生物医药等领域多项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科技与经济深度融通。目前,全市拥有各类研发机构965家,科技进步贡献率约63.4%,发明专利申请量近两年平均增长33.7%。

  在新技术领域,成都的目标是力争到2022年科技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列,R&D经费支出占比达4.3%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以上。

  新组织是主体。在成都,以科技型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风投机构为主角的新组织异军突起。伴随“双创”热潮,从孵化器到众创空间,再到创新生态营造,各类新兴市场主体裂变增长。近两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共58.4万户,年均增速达34.1%。其中,科技企业24396家,潜在独角兽企业31家。

  新产业是成都新经济的支撑。2016年,全市新经济产业增幅超过1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8446亿元。

  未来,成都将根据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一批新经济聚集区,力争到2022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0%以上,形成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汽车装备、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文化创意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新业态是成都新经济的“引擎”。而以跨界融合、创新裂变为特征的新业态,正在成都不断涌现。“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产业价值链的分解、融合,衍生叠加出科技服务、科技金融、网络视听、数字经济、新媒体等新兴业态。

  成都将推动信息技术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融合,建立“互联网+”创新联盟,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精准医疗、互联网教育、IP经济等新业态。力争到2022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2.2万亿元,大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100%。

  新模式是成都新经济的突破点。目前,成都以线上线下、共享共赢为理念的新模式层出不穷。“互联网+”改变传统商业模式,推动企业从价值传递环节向价值创造环节加快渗透,开启线上线下新模式。成都聚集共享经济企业超过100家,上半年网络零售额达1050.7亿元,增长44.5%。未来,成都将加速发展平台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共享服务模式,积极引入共享经济企业在蓉设立分支机构。力争到2022年大数据应用更加广泛,共享经济规模显著增强,打造一批交易额过百亿的示范平台。

  构建成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

  陈光认为,成都不仅要确立发展新经济体系,更要找准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发展方向。

  这是因为,自从“新经济”于2016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目前,全国已形成以北上深杭等城市为引领、部分区域中心城市竞相追赶的新经济发展格局。

  而成都则需要寻找到符合这座城市发展的新经济方式。

  在本次新经济发展大会上,范锐平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

  范锐平称,基于成都资源禀赋、人才储备、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

  数字经济方面,成都将加快发展资源型数字产业,如率先开展5G网络试点,大力推进信息终端、下一代互联网IPv6芯片和系统设备等关键产品的研制和产业化。

  智能经济方面,未来成都将紧盯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发展脑科学、生物识别、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无人机、增材制造、激光光电、卫星导航等产业。

  未来成都将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分布式新能源、光伏能源、再生能源等产业。

  创意经济方面,未来成都将着重培育具有“蜀”味的原创IP经济,重点推进手游电竞、历史文学、音乐制作、影视动漫及网络视听等领域产业发展。

  流量经济方面,成都将以内陆自贸试验区建设为重点,结合创交会、西博会等重大展会活动,充分利用中法、中德、中意、新川等国别产业合作平台,加强跨境电子商务、离岸金融结算、创新创业等国际经贸合作,增强国际高端资源要素的吸附力和整合力。同时,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高水平建设国际空港枢纽、国际铁路枢纽、国家级高速公路枢纽,打造全国重要的信息通信节点、数据中心和国际信息港,持续提能蓉欧快铁,建设国际交通信息枢纽和国家门户城市,提高资源要素集聚使用的广度、深度、便利度。

  成都还将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共享经济,如进一步打破信息壁垒、制度障碍,重点推动政府闲置资源和能源、交通、通信等领域公共设施资源共享,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最大化。

  而为了进一步发展好新经济,为新经济服务。此前,成都设立了全国第一个新经济发展委员会,研究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新经济服务。

  新经济委主要职责任务为牵头制定新经济发展的宏观规划,建立新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统筹推进新经济发展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统筹推进新经济产业发展,负责建立新经济发展管理制度。

  同时,成都还成立了由电子科技大学牵头的“新经济研究院”,其执行院长周涛称,成立该研究院,一是为政策提供建议;二是参与相关平台的规划,特别是建立成都市新经济监测评价体系;三是增强软实力,特别是通过建立新经济企业家俱乐部,团结一批拥有重要的行业资源,或有望成为新经济龙头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主的人或团队,从中挖掘新经济垂直细分方向的隐性冠军。

  另外,范锐平在本次新经济发展大会上也强调了推进人力资本协同对发展新经济的重要性。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加快构建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本协同体系,才能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本优势。

  事实上,成都的人才吸引力已经有所显现,如在今年成都落实“人才落户”政策之后,短短2个月的时间中成都吸引了近9万具有本科学历的学生落户,一部分学生来自海外常青藤名校。

  在发展新经济背景下,未来成都在人力资本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注重数量更将注重结构。

  成都将着力引进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大学生,并加快建设人力资本信息库,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人力资本有效开发。同时加快发展国际化测评培训、管理咨询、从业资格考试等服务机构,构建国际化、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服务软硬件体系,为发展新经济服务。

  对于成都如何更好地进行人才引培,周涛给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首先要加强对非技术类的高级管理、金融、法律等人才的支持。其次要完善生活配套,营造高品质文化休闲环境。三是建设覆盖学科建设、学位教育、社会培训和竞赛活动在内的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四是要打造人才交流平台,促进职业信息分享。五是要提升K12教育水平,加强从小学到研究生层次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

  培育独角兽企业

  成都发展新经济的目标之一,是培育独角兽企业。这是因为,在新经济时代,独角兽企业的数量,代表了一座城市的活跃程度。

  长城战略咨询研究显示,成都潜在独角兽企业有14家,平均估值3.42亿美元,分布在包括医疗健康、文化娱乐、大数据、新媒体等9个行业领域,如估值6.15亿美元的天象互动、4.62亿美元的理想境界、3.85亿美元的数联铭品等,这些“土生土长”的成都企业,有望成为成都的新经济引领者。

  未来如何进一步孵化这些准独角兽企业,同时挖掘、培育更多的中小企业成长为独角兽企业,是本次成都新经济发展大会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次大会提出,下一步,成都将大力推动各类创新组织、创新企业成长,并培育扶持一批独角兽企业、聚集一批新经济领域高端领军人才,力争到2022年全市新经济企业达到10万家以上,其中,独角兽企业7家以上,潜在独角兽企业60家以上,科技创业者规模突破28万人。

  “培育独角兽首先要从金融服务的角度着手。”周涛表示,“要建立全生命周期、市场化的股权投资生态,同时建立独角兽专项基金,要灵活运用金融工作、加大债券授信力度,引入有丰富投资经验和行业经验的投资人,用市场化的手段参与管理政府引导基金。”

  周涛还认为,成都要培育独角兽企业,主管部门已经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将通过优先采购政府公共服务,优先获取土地、牌照、资质等稀缺资源,优先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手段给予企业更多的发展机会。

  而在参加完本次新经济发展大会后,成都的一些新经济企业,也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理想境界首席技术官李薪宇表示,成都具备了发展新经济的实力,因为这座城市有着非常浓厚的创新创业环境密。

  李薪宇称,“创业初期,我们遇见了很多困难,成都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这也是我们将研发总部设在成都的关键原因。”

  “成都的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得非常好:基础资源深厚,产业禀赋完整,政策支持力度、创新意识、前端研发实力以及后端的生产制造能力等方面都非常强。”在洪泰智造工场副总裁李强强看来,成都新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

  作为成都潜在的14家独角兽企业之一的数联铭品,从3万元在成都起步,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大数据领域的领先企业。

  “数联铭品的发展,得益于成都新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以及党委政府的支持。”数联铭品董事长、CEO曾途称,“近年来,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浪潮中,我们看到一大批领跑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成果在成都喷涌,新经济在这座城市发展壮大。”

责任编辑:韩佳鹏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