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查明资源家底 后备土地达7225平方公里

  据中国矿业报8月4日消息,《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与环境图集》正式出版,并送往国家有关部委及湾区所涵9市和香港、澳门特区政府。这项重要的地质调查成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后备土地资源丰富,在推进可燃冰产业化、商业化开采等方面亦具有可观前景。

  今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后,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下,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联合广东省地质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等单位,迅速对大湾区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的整体状况开展调查,在整理各地各部门历年资料基础上,组织编制了《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与环境图集》,为打造粤港澳一流湾区提供地质先行服务。

  90%以上海岸线适宜建港口

  图集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开展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多项优势,首先是后备土地较为丰富,发展潜力大。大湾区有着较为丰富的滩涂和浅海区等后备土地资源,面积达7225平方公里,可作为区域工程建设、城市建设用地;耕地面积总量偏少但优质比例较高,适合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耕地面积达82.5%,适合发展绿色农产品的耕地面积达52.4%,尤其是富硒土壤资源丰富,分布面积为35830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64%。

  同时,大湾区的资源蕴藏量非常丰富。湾区及周边海域油气资源多在珠江口盆地,预测石油资源量为80亿吨,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有较好开发远景,已圈定11个远景区、19个成矿区,锁定2个千亿方级矿藏。

  可燃冰已锁定2个千亿方级矿藏

  此外,大湾区地质条件稳定,有利于实现区域一体化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地壳相对稳定,历史上没有发生过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具备相对优越的工程地质条件;陆域工程建设地基条件较好,陆域西部、东部地形起伏较大,以坚硬块状岩浆岩、弱风化碳酸盐岩及砂砾岩等为主,地基条件良好;海域近岸区地形起伏不大,地质灾害因素较少,工程建设适宜性好;90%以上的濒海海岸线适宜或较适宜建设港口。

  在产业规划方面,《图集》建议大湾区利用富硒土壤丰富的优势,积极规划发展富硒农产品特色产业;加强油气、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力度,积极布局和推动天然气水合物的产业化商业化开采。

责任编辑:陈楚潺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