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8日23:41 央视财经频道

  楼市腰斩、经济深陷泥潭…这个城市,五年打了一场攻坚战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降低企业杠杆率,通俗地说就是降低企业负债率,以防范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2015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经把去杠杆作为“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之一。然而,加杠杆易去杠杆难,去杠杆的工作到底该如何发力?多方联动割断“两链”, 温企在化解风险中重生,要进一起进,要退一起退。一起来看一下!

  企业+银行+政府一条心!他们这样拯救了一家危在旦夕的企业

  赵崇快是温州市苍南县一家塑业公司的老板,11月8日,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和一名来自也门的客户见面,讨论自己企业的产品进军中东市场的计划。

  现在,赵崇快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元旦。实际上,车间开工还不到半年,在这之前,这个厂房还属于赵崇快的老东家华正集团,这家有着三十多年历史的企业,2011年由于盲目扩张,资金链断裂,导致集团经营难以为继,生产一度陷于停顿。而这样的状况正是当时温州金融风波的一个缩影。

  2011年下半年开始,温州市爆发民间借贷危机,由此引发了一场企业老板跑路潮。

  2011年,根据央行温州中心支行调查显示,温州有89%的家庭或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其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2012年至2013年,民间借贷危机开始向金融机构蔓延。温州银行业不良率从2011年6月末的0.36%激增至2014年4月末的4%以上。

  温州,自改革开放之初,就依靠产业发展而积累大量财富,但这片曾经的企业家乐土,却因为对高杠杆融资的依赖,经济脱实向虚,在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微观经济增长周期性回落双重影响下,高利贷崩盘、楼市腰斩,资金链担保链断裂,实体经济深陷泥潭,金融机构也无法独善其身。在金融界摸爬滚打三十多年的中国银行苍南县支行行长黄向阳,在这场危机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

  中国银行苍南县支行行长黄向阳:我当时有2亿多的不良资产,最高的时候,我们不良率能达到4%。

  2014年,苍南县利税大户,也是银行大客户的华正塑料集团,引起了黄向阳的关注。

  中国银行苍南县支行行长黄向阳:社会舆论听到以后,我们马上就进入企业进行调研,一个是用电量下降,实体经济来讲用电量下降,就是产能在下降。第二,税收在下降。

  华正塑料集团在中国银行贷款7946万,这对一个基层支行来说,不算是一笔小数目。实际上,华正集团一直从事塑编产品生产,在几年前因为融资过度,盲目扩张,斥巨资在外地投资建厂,尝试进入新能源行业,最终因却失败而告终。

  原温州华正集团股东赵崇快:当时亏了一个多亿。

  赵崇快当时在华正集团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看到曾经红火的企业因为投资失败而负债累累,资金链断裂,原本销路不错的塑编产品连原材料都供应不上,生产难以为继,跑销售出身的他心急如焚。

  而实际上,让黄向阳和赵崇快感受到极度深寒的2014年正是温州这场危机最为深重的时候。

  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泡沫化,实体经济资金链和担保链风险高发,重重危机之下,去杠杆无疑成为温州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温州市金融办联合经信委等十余个部门成立了市县两级的风险企业帮扶和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手抓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的分类处置,一手抓银行信贷的稳步去杠杆。

  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我们不能完全市场化的,政府还是要有所为,这个时候要有所作为,我认为这个工程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上下左右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主要是起到一个综合协调联系的作用。

  处置办的成立无疑彰显了温州市政府去杠杆化解危机的决心,也让众多在困境中挣扎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看到了希望。

  从2014年开始,处置办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了分类处置的原则,以企业资产负债比、生产经营状况和信用度等为标准,将企业划分为保护、帮扶、破产、逃废债务等4种,分别予以扶持、协调、处置与打击。

  政府和银行觉得企业能救,股东希望能够被救,但是到底怎么救?企业的股东和债权人都有各自己的考虑。

  原温州华正集团股东赵崇快:按照我们股东内部这种救法,完全救不起来,基本上就是没办法去谈,一开会就吵,意见不统一。

  中国银行苍南县支行行长黄向阳:15个月我到了华正公司,不下一百次,接触他们有关债权人股东,跟他们一块商讨方案。

  华正集团在中国银行苍南县支行有7946万贷款,企业从2015年4月开始,连利息支付都成了问题,如果企业维持现状,这笔贷款很可能成为一笔银行的不良资产。

  实际上,这笔将近八千万贷款的抵押物,是华正集团名下的一片将近100亩的土地及其附属的几间厂房,如果是按照最常规也是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将这片土地直接当做不良资产处置,从中介部门的评估结果来看,处置金额归还这笔贷款绰绰有余,但现实却是残酷的。

  中国银行苍南县支行行长黄向阳:一个将近一百亩的土地,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你这个土地要处置的话,你怎么处置,有人买吗,不大可能有人买。

  而且这样的操作对于这家危在旦夕的企业来说,很可能是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它的债权人甚至可能是颗粒无收。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处理才能既能避免银行产生不良资产,又能尽量维护企业和债权人的利益呢?

  黄向阳提出的方案是将这一百亩土地和厂房划分为四份,平移给四家原华正集团股东成立的新公司,同时在中国银行的将近8000万债务,也根据土地的大小情况进行分配。

  这无疑是一个让政府、银行、企业都满意的解决之道。但是看上去完美的这个方案真正实行起来,却涉及抵押土地启封、产权分割、税费补交等诸多环节,环环相扣,不容有失。

  中国银行苍南县支行行长黄向阳:我注销以后,办证或者碰到一些问题,办不成的话我又要原路退回来,原路退回的话,那就是说我的抵押登记,变成是今天的日期,而我实际的抵押登记是以前的,然后这当中会出现一个空档,这空档当中呢做不好,就会产生我债权人的优先权丧失,这是很大的风险。

  中国银行温州市分行行长吴刚:政府还专门成立了,由法院、税务、住建、土管和经信委等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跟我们一起,配合我们做沙盘推演,从各个环节来做好预案。

  尽管多部门联动,尽管在政府的大力协调下,预演顺利,但黄向阳明白,这个方案还面临着一个最大的外部风险,稍有闪失,就是一个全盘皆输的败局。

  中国银行苍南县支行行长黄向阳:第一个风险就是法院,因为华正集团它还牵扯到外地的,因为外地的企业的资金链问题,一些诉讼的问题,然后外地法院,我不知道它会不会到我苍南来,所以我们找了一个时间点就适合,使我们能操作顺利的时间点。

  黄向阳所说的是时间点就是今年7月24日下午4点45分,临近周五下班前,接下来是周末,意味着外地法院至少有两天时间不会到温州来查封,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

  中国银行苍南县支行行长黄向阳:4点45分,我通知了法院的执行局进行解封;5点15分通知的国土局进场,对它的抵押登记的注销,以及土地证的收回分割;9点多钟,结束注销以及老土地证的分割新证的产生,我一直呆到他们结束,到家快十一点了,星期五晚上睡不着,我得考虑第二天的步骤了。

  第二天早上八点半,一夜未眠的黄向阳又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在苍南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开始了最后的决战。可是到最后一个补交税费的环节,所有的人都以为胜利在望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中国银行苍南县支行行长黄向阳:税务部门算出来(应补交税)以后,突然有个股东,就是他们企业的股东说不交了,这个麻烦大了。

  抵押物原路退回,不但意味着所有的工作都前功尽弃,而且因为抵押时间变更,中国银行还极有可能因此丧失对抵押物的债权优先权。

  中国银行苍南县支行行长黄向阳:那天我整整跟他谈了将近两个小时,后来我觉得一边跟他谈,一边叫另外股东你去给他垫,两种方式,要不然时间不等人,然后总算把它平稳地度过去,使我整个流程,能够在礼拜六晚上将近10点钟,全部完结。

  现在,赵崇快的新公司接收了老东家华正集团的部分土地、厂房,随之平移过来的一千多万的债务也通过债转股的形式进行了化解。丢掉了以前的债务包袱,赵崇快引进了不少新设备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

  而且不光是赵崇快的公司,其它三家新公司也陆续开工,盘活了这片差点成为银行不良资产的土地。

  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我的观点就是,让企业要担当一点,你不能跑路,你不能逃废债,那银行也要让一点,当时你的贷款贷进去,也是你自己意愿的,但是你不能在关键时刻,晴天你送伞,下雨天收伞,那企业受不了,所以让银行你得要让一点,政府我们一定要出手要帮一点。

  中国银行温州市分行行长吴刚:作为企业来讲,它后续的生产经营不会受影响,银行7916万的债权不会受到损失,作为政府也能够有效地看到,企业正常运转,不至于大量的员工下岗等等,应该讲这是一个多赢的方案,也是最优的方案,但是整个处置过程当中,确实需要政府也好,银行也好,都要很多的担当。

  在吴刚看来,在这这一轮去杠杆的过程当中,作为银行来讲不是简单的减少贷款的发放,关键是要调整好结构,对不同的企业对待,分类管理,经历了上一轮的金融危机,稳健而务实地服务实体经济,也正在成为温州银行业的共识。温州市银监分局更是早在2013年7月就在全省率先推行了《温州市银行业防控多头授信过度授信自律公约》,形成了联合授信机制,体现了去杠杆的巨大决心。

  五年前,这里处处上演“步步惊心”!五年后,重组令僵尸企业获新生!

  2011年,温州市爆发局部金融风波,部分企业遭遇到由资金链、担保链断裂形成的“两链”风险,不但“捆”住了企业,也“捆”住了温州实体经济前行的双脚。前面的节目我们看到,5年来,温州市政、银、企、法四方联动,让温州民间借贷风波和“两链”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015年温州市银行业累计实现净利润2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5亿元,结束了连续3年负增长态势。而在去杠杆的过程中,清理僵尸企业是一块更难啃的硬骨头,这些企业长期依赖政府补贴、银行续贷,却连年亏损,僵而不倒,极大浪费社会资源,积累金融风险。那么在破解“僵尸企业”问题上,温州又有怎样的探索呢?

  2011年,温州知名企业海鹤药业的老板叶可为因为民间借贷纠纷被警方正式批捕。消息传出后,债权人每天上门催债,工厂生产难以为继。

  时任总经理的管嗣开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海鹤药业原本是当地的重点扶持企业,但是被批捕的老板叶可为当时在高杠杆高回报的诱惑之下,无心经营生产,而是将大量的资金投入资本市场,甚至通过民间借贷进行投资,希望借此获得高额回报,最终资金链的断裂将企业推向破产边缘。

  原海鹤药业总经理管嗣开:海鹤现在的负债是18个亿,哪怕投一两个亿到海鹤,海鹤就活了。

  虽然已经是严重资不抵债,但是海鹤依然拥有广受市场认可的品牌和51个药准字批文等一批无形资产。

  海鹤药业所面临的困境,正是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缩影。僵尸企业僵而不死,占用了更多的有限资源,让原本资源分配不均的形势更加雪上加霜,急需资源补给的实体经济陷入低迷,僵尸企业的去杠杆也正为本轮改革的一个关键所在。

  今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中指出,对于扭亏无望、已失去生存发展前景的“僵尸企业”,要破除障碍,依司法程序进行破产清算,全面清查破产企业财产,清偿破产企业债务并注销破产企业法人资格,妥善安置人员。对符合破产条件但仍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支持债权人和企业按照法院破产重整程序或自主协商对企业进行债务重组。

  2012年6月,温州市中院受理海鹤药业司法重整案。在法院的主持下,经多方协商与沟通,通过了如下债务清偿方案:对于担保债权、职工债权、税收债权、工程款优先债权均按100%清偿比例清偿;对于普通债权,确定了债转股以及部分资产变现两种方式的清偿思路。

  2014年8月,经过公开竞价,北京新美福瑞医药有限公司以3550万元的价格竞得了海鹤药业100%的股权,承接了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51个药准字批文以及“海鹤”品牌等无形资产。

  2016年11月中旬,当记者再次来到重整后的海鹤药业。虽然正值周末,但工人依然在加班加点赶制订单药品。

  公司副总经理吴玲萍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现在的这间厂房和生产设备还是属于债权人的,公司已经在滨海新区购置了50亩土地建设新的厂房,生产设备也会随之升级换代。新资金的注入让这位老海鹤人再也不用担心工厂停产,而是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设备升级和新药产研发上去了。

  和海鹤药业一样,温州中城建设集团也因为杠杆高企率最终资金链断裂而难以为继,而它也拥有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温州地区唯一的房屋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但是这家企业情况更为复杂,在全国设有分公司55家,其中在建工程54个。涉及债权人133人。涉及诉讼案件近150件,其中,安徽芜湖荆山和火龙岗两工程项目还涉嫌合同诈骗等刑事犯罪。涉及担保企业14家,其中有11家企业还在正常经营。

  为了避免相关情况发生,温州市政府将11家还在正常生产的联保但保企业作为政、银、法共同的帮扶对象,在此后的9个月中,暂缓追诉相关企业的担保责任。

  在长达9个月的时间里,稳住企业,靠的是七个部门的资产联防联控机制。而银行同样需要稳住。温放市政府为此下发了《关于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同进共退”帮扶企业的实施意见》。

  稳住了担保企业和银行,切断了担保链的传导,接下来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既能保住中城建设的无形资产,又能最大程度挽回债权人的损失,这是最大的难题。按照传统操作,破产重组的方式往往是将债务留在企业,而将优质资产予以出售,但是这样的方法在中成集团的案例中却行不通。

  温州市瓯海法院法官郑拓:因为我们中成公司,它的壳主体必须保留,因为它是特级资质的企业,这种行政许可的话是依附于公司主体的,这种情形下,我们没办法把债务留在企业本身,会给它将来的经营造成一个负担,那么从逆向思维讨论考虑的话,我们就想说能不能把这个债务给剥离出去。

  最终,经过政府、法院、管理人及银行等债权人反复研究,探索性地提出了“分离式处置,清算式重整”的思路,使优质的无形资产和“有毒”的有形资产实现分离处置。

  2015年1月25日,中城建设100%股权以5800万元价格挂牌出售。2015年2月,第三次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重整计划。历时1年2个月,2015年2月25日,法院作出裁定,批准重整计划,终结重整程序,正式进入重整计划的执行阶段。经过政府、法院、银行、管理人多方努力,中城建设在司法重整期间中城建设继续营业,多个在建工程能够继续施工,债务清偿率也由0提高到5.45%。

  2013年至2015年,温州市法院共受理破产案件554件,审结425件,分别占浙江全省的43.79%和53.59%。通过破产促成海鹤药业、中城建设集团等一批温州本地龙头企业成功重整,盘活土地1888亩、厂房111.47万平方米,安置企业职工1万多人,清理企业债权债务166.79亿元,化解不良资产80.21亿元。

  如今经过破产重整的中城集团,已经更名为温州城建集团,在温州这片新工地上,打桩机正在抓紧工作,努力为这个重获新生的建筑企业夯实基础。汪一新坦言,当初出价5800万拍下中城建设集团的股份,他最看重的还是企业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但是没想到的是,因为老中城集团的不良信用纪录,现在他们几乎无法向银行贷款。

  因为破产重整后新企业信用修复机制的不完善,汪一新面临的问题不仅贷款难,由于老中城公司还涉及诉讼,这在公司参加工程招投标时也成了污点。

  温州城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汪一新:当时幸好是我们的本地法院,那我们通过中院让乐清法院把这个名单拿下来,通过政府的协调才顺利地中标了。

  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徐建新:在温州你是参加招投标了,但是你如果到其它地区、到其它省去就不行了,因为他们那里的法律规定还是不行的,所以这个必须是要国家立法,来统一解决这个问题。

  半小时观察:以改革之道去杠杆

  随着去杠杆任务不断推进,我国企业负债率正逐步下降。截至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6.4%,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就在2016年10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提出了七条主要途径,为逐步破解企业去杠杆难题指明了改革线路图。

  其中,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正以改革为推手,向暂时困难的好企业施以“援手”,为金融机构转型发展打开“新天地”。 但全面落实去杠杆仍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完善破产审判相关配套政策等,为实体经济发展输送健康“血液”。

  来源: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