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10日 10:36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微博

  “以药补钢”是怎样实现的

  ——访吉林省通化市副市长刘乃军

  下一步的目标,除了继续着眼于治好“已病”,还要治 “未病”。就是针对亚健康,还没有得病的人群,通过养生保健,让人健康起来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建 高雪梅/吉林通化报道

  刚刚过去的2015年上半年,通化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378.9亿元,增长10.5%。这样的成绩,在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当下,对于通化而言,意味着什么? 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通化市副市长刘乃军把话题聚焦于通化市正在推进的绿色转型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

  “通钢治理得再好,也是污染源”

  《瞭望东方周刊》:目前通化正在积极打造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先行区,要改变过去“产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旧模式,大力促进医药健康、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的绿色转型,请问,经过这两年的努力,支柱产业有什么变化吗?

  刘乃军:有变化。通化现在的三大支柱产业是医药、食品、冶金,占了全市工业增加值的70%。虽然冶金产业仍是我们的支柱产业之一,但这个比例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是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附加值高的医药和食品产业。而原来冶金产业是我市的第一大产业,占全市工业的近半壁江山,现在只占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7%了。 近些年通化医药产业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4.3%,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药补钢”转型之路。

  《瞭望东方周刊》:当前环境下,钢铁企业转型势在必行。除了减少钢铁冶金在产业发展中的比重之外,通化是如何提升改造这个产业的?

  刘乃军:过去通钢很有名气,前任董事长曾跟我说,通化生态环境优美,通钢这么一个高污染的企业,在通化美丽的画卷上点了一个污点。我觉得这个形容比较贴切。 因为历史原因,通钢发展成为这么大的企业,聚集了这么多的产业工人,我们不可能为了保护环境而取缔它,而是与其控股公司首钢达成共识,对通钢进行改造升级,淘汰落后产能。2014年通钢拆了5座350立方米的小高炉、3座转炉,新投产了1座节能环保的2680立方米新高炉,环保有了很大提升。 但必须看到,通钢治理得再好,也是污染源。所以尽管通化市财力紧张,我们还是通过省政府承债3个亿,首钢拿出3个亿,将通钢周边的老百姓进行了环保搬迁,并力图使搬迁的范围尽可能大些。这是一个民生工程。

  医药城下一步的目标是治疗“未病”

  《瞭望东方周刊》:通化已经成为中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医药城,医药产业的成长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刘乃军:从产业看,目前通化的现代中药在国内处在领军地位,以东宝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企业生产的基因重组胰岛素,可与美国礼来制药和丹麦诺和诺德相媲美,代表国内生物制药的领先水平。 为什么要加大医药产业的发展?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属于低污染低能耗产业,也就是说,这个产业对环境影响小,对资源消耗少,符合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值得发展。 我们的想法是,大力发展以现代中医药为主体,生物制药和化学制药为两翼的医药产业。 从政府角度,为了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很用心的。比如,通化东宝对生产环境要求很高,如果空气和水质量不好,就会影响药品质量。我们在建设垃圾焚烧处理厂的时候,东宝方面提出离他们太近了。虽然项目经过了论证,但政府还是充分尊重了企业的意愿,调整了厂址。

  《瞭望东方周刊》:虽然医药产业是低污染产业,但既然是工业,多少会产生一些废水废渣,这些问题怎么解决?

  刘乃军:我们制药企业的特点是,重视循环利用,比如药渣子都利用了起来,用于做肥料、燃料和绿化,水也是循环使用的。 我们的经验是,医药企业在建设之初,就必须实现环保设施“三同时”——在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环保,在建设过程中也重视环保,在验收的时候,环保设施对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必须达标。

  《瞭望东方周刊》:随着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医药城的定位有什么变化吗?其他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如何?

  刘乃军:我们过去医药城,其产品定位主要是治疗“已病”。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下一步的目标,除了继续着眼于治好“已病”,还要治 “未病”。就是针对亚健康,还没有得病的人群,通过养生保健,让人健康起来。通化市要发展包括医药产业和大部分食品产业在内的大医药健康产业。 保健食品和功能性食品市场潜力巨大,比如:我们有家企业开发的人参饮品,一年销售收入约三亿元,市场主要是以福建为主,还不是全国。 在对外推介通化的时候,我们说——“通化有21度的夏天,南有三亚(冬天)、北有通化(夏天)”。虽然全国20多度的夏天也有,但大多数是高原地区,而我们海拔低,负氧离子浓度高,这样的夏天人待着很舒服,是很有吸引力的。 现在我们开通了机场,到沈阳和丹东都有高速公路相连,2015年底即将开通到长春的高速公路,交通非常便利。一些房地产企业开始打起了养老牌,房子就建在山脚下,户型不大,非常适合养老。

  新环保法不是棉花棒

  《瞭望东方周刊》:有些地方的领导认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矛盾的,对绿色生态保护重视不够,有的地方还常有一些破坏生态环境案件发生。你怎么看待这些现象?

  刘乃军:我们通化的发展逻辑很清楚:只有生态环境保护好了,药材才能种植好,企业生产的食品药品才能卖得好。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环境保护对于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和其他城市一样,在一些招商活动中,经常有客商咨询我们通化的生态环境好不好。如果生态环境不好,企业投资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事实上,生态环境不好,也不利于招商。

  《瞭望东方周刊》: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贯穿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理念,通化在这方面有哪些实践和体会呢?

  刘乃军:在通化,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政协共同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已经形成了良性互动机制。

  一方面,市委、市政府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东部绿色转型的总体布局,在制定政策、确定发展战略、招商引资、产业布局等各方面都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在通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另一方面,市人大、市政协通过议案、提案和社情民意调查等渠道,持续对城市水源、河流和大气等生态环境治理问题进行关注,通过交办、调研和视察活动,与党委、政府逐渐形成了良性互动机制。 面对一些棘手的生态环境老大难问题,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但借助人大或者政协力量,工作就更好推动一些。

  不仅政绩上有考核,通化市还将一些涉及生态环境的文件“上提一级”下发。凡这类文件,如果以环保局名义发文也行,以市政府发文也行,那么通化就以市政府名义发文,提高环保事宜发文的规格。

  针对一些县市区环保工作做得不到位的情况,我们直接通过市政府考核下发文件对其作出通报批评,不留情面。

  坦白地说,我们也因此承担了很大压力。有的县市区长跟我说,“您能不能跟我们提前说一声?”因为有时候文件一发下来,他们感觉面子上过不去。我们还在全省率先召开了环保执法大会,严格执法,照章办事。只有这样,新环保法才不会是棉花棒,而是一把利剑。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