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从2011年6月末的0.37%,攀至今年4月末的4.69%,三年暴增12倍,目前仍在高位运行。同时,企业资金面紧张,资金链、担保链仍未解套,大量资金沉淀在房地产上
记者 高翔
温州民间金融危机三年,也是当地银行业贷款不良率不断上升的三年。
2011年6月末,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0.37%,为全国地级市最低。当年9月,民间金融风波爆发,一些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当地银行业不良率开始不断走高。截至今年4月末,不良贷款率为4.69%,比年初上升0.28个百分点。三年间温州银行业不良率暴增12倍。
经济不振,民间金融几近崩盘,房价在账面上下跌超过30%,部分楼盘跌幅过半……在当地银行业人士看来,此轮风险暴露,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中国银行业的一场压力测试。
受访人士表示,原本潜伏在民间借贷的风险浮上水面,并非坏事,关键是能否通过此轮风险暴露,将银、政、企在区域金融稳定中的职责界定的更为清楚,积累经验。短期来看,能否在房价大跌、抵押物大幅缩水的背景下,将沉淀在房地产的资金盘活,是化解风险的关键一招。
不良率仍在高位运行
截至今年3月底,温州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31.2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4.52%,分别比年初上升11.43亿元和0.12个百分点,1-2月连续“双升”之后,3月份实现“双降”。但4月份又环比上升了0.16个百分点。
记者获取的数据显示,1至3月,该市27家市级银行中,有17家银行的不良贷款较年初有所上升。7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超过平均水平。一位国有大行温州分行人士表示:“资产质量下行的压力还是存在的,还没有企稳改善。”
资产质量尚未企稳改善的一个重要迹象,就是关注类贷款的快速上升。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到3月关注类贷款增加66.09亿元,占比由年初的4.44%上升至5.29%,增幅比不良贷款率快0.73个百分点。
另一个重要迹象,是法院受理金融借贷案件的数量和标的都仍在高位运行。今年前三个月,温州市法院新收金融借贷案件3790件,同比增长118.57%,增幅同比上升53.58个百分点;结案标的额64.24亿元,同比增长100.66%。
在此形势下,各方都不敢怠慢,不良贷款处置的力度在继续加大。去年,温州市共处置不良贷款288.23亿元,比2012年多处置了152.63亿元,增长112.56%。今年1到3月,力度继续加码,累计处置不良贷款48.16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处置26.9亿元。
在这一轮风险暴露中,银行曾一度成为被指责的对象,银企关系曾被企业主戏谑为“水煮鱼”。上证报记者实地采访后了解到,银行也有诸多难言之隐。
首先,今年年初以来银行业存款增长乏力的状况,温州也未能幸免。一家股份制银行温州分行副行长表示:“存款增长乏力,直接制约了新增信贷规模。各种理财产品、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流了大量居民储蓄存款;表外业务的监管政策也严厉起来,业务量萎缩,也直接导致了保证金存款的下降。”
今年1月底恰逢农历春节,温州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该市金融机构居民储蓄存款为4142亿元,到了2月底降至3951亿元。3月底,银行季末“冲时点”,储蓄存款上升至4092亿元,到了4月底又回落至3861亿元。4月底的居民储蓄存款较年初仅增加约40亿元。
3月底,温州银行业的存贷比高达90%,其中超过100%的银行不在少数。
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到今年4月份,温州的房价已经连续32个月下降。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一些高档住宅的降幅是高于平均水平的。房价下跌,抵押物价值缩水,直接导致贷款金额与房产价值倒挂,企业资产就难以变现,贷款到期后就没有应急还款的能力。”
企业资金周转仍然困难
银行不良率仍在高位运行,是硬币的一面。硬币的另一面则是企业资金面的紧张,以及资金链、担保链仍未解套。
应收账款余额的增长,从侧面反映了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数据显示,今年1到2月温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应收账款余额同比增长5.2%,分别较同期主营业务收入和工业销售产值高2.8个和1.8个百分点。
一家生产皮鞋的企业对记者表示:“货款很难全部回笼,资金周转不起来,银行贷款到期的时候就很头疼。”
温州市统计局制造业PMI调查体系监测结果显示,4月份有43.7%的制造业企业认为资金紧张。年初以来,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占比已经环比两个月上升。其中,小型企业反映资金紧张的占49%。
分行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表示资金紧张的占比最高,达76.2%,较3月份上升9.5个百分点;其次纺织业占比也达68.0%,比3月份上升8.0个百分点。
一位区级金融办人士对记者表示:“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一大指标,就是政府应急转贷资金的使用次数。从今年的情况看,月末和季末应急转贷资金的使用次数都有明显上升。”
记者得到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政府应急转贷资金已使用363笔、31.01亿元,其中3月份单月使用177笔、15.47亿元,分别占48.7%和49.9%。截至今年3月底,政府应急转贷资金累计发放4247笔,累计金额达368.8亿元。
盘活沉淀在房地产的资金
3年不到,温州就从不良率最低的地级市,变成不良贷款的重灾区。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经济长期不振,出口低迷,信用崩塌,房价在账面上跌了超过30%,部分楼盘跌了50%。这期间,又有转型升级所带来的阵痛。温州银行业此轮的风险暴露,好比中国银行业的一场模拟考,是一次压力测试。”
相比外界的议论和连篇累牍的报道,温州本地人的自信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采访过程中,无论是银行业人士、企业主还是政府官员,都对未来抱有希望。
上述区级金融办人士认为,温州经济此前尽管有低、小、散的弊端,但温州人毕竟有家底,温州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在。温州人总体上还是讲诚信的,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跳楼或跑路。他还认为:“风险的充分暴露并非没有益处。4%以上的不良率,当然不容小视;但原先靠民间借贷垫资支撑起来的低不良率,也不是健康的。早发现问题,早总结,并借此解决一些机制上的问题,才是正确的应对方法。”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州市市长陈金彪曾向上证报记者详述如何用四把“剪刀”解开资金链、担保链的结。以上观点在4月中旬温州市主要领导向浙江省的汇报中也有体现。
第一把“剪刀”,是通过破产审判,让高能耗、高污染、效益低,已经难以支撑的风险企业,实行简易破产程序,尽快使其退出市场,推动银行不良贷款化解;
第二把“剪刀”,是并购重组,推动龙头企业、优质企业对涉险企业进行兼并收购,或者中小企业自行组合。
第三把“剪刀”,是银行要加大支持力度。4月17日,温州市政府办公室下发文件,表示银行要“同进共退”帮扶企业。对于主营业务突出、盈利情况良好、对外投资适度、资产负债率在合理比例内(其中负债包括表外业务、对外担保等或有负债)、现金流充足、信用良好,但因房地产市场价格下行,造成有效抵押物不足的成长型、科技型、环保型企业,银行要做到不抽资、不压贷、不缓贷,并适时跟进信贷服务。企业如因担保关系需要履行代偿义务的,应积极予以协调解决,不采取查封基本户、保全企业及其法人和股东的资产等司法强制措施。
第四把“剪刀”,与房地产相关。要在不违背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房产交易放量,让沉淀在房地产的资金流动起来。
上述区级金融办人士表示,温州有“三高”:房地产贷款占比高、用房子抵押的贷款占比高、实体企业涉足房地产的占比高。正是由于这“三高”,经济与房价相关度较大。房价如果继续下跌,抵押物价值继续缩水,成交量再上不去,对银行体系、对实体经济都是有伤害的。
到今年4月份,温州的房地产价格已经连续32个月下跌。在极端情况下,相比还贷,“弃房”反而更为划算。上述国有大行人士对记者表示:“银行把房子收过来后,也很难处置。目前,有意见认为温州房价经历了这轮猛跌,绝对价格还是偏高。但我个人认为,泡沫已经基本挤尽,再跌下去不利于信心恢复。在不跳出国家调控框架的前提下,适当放宽,让成交量先上来,使价格稳住,有利于盘活沉淀资金,对解决资金链、担保链问题,稳定银行资产质量,都是有好处的。”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