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通河北应先明确投资运营机制

2014年05月23日 02:39  新京报  收藏本文     

  ■ 观察家

  把地铁修到河北一些城市,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从国家到京津冀三地责任如何划分,财政投入如何分担,日后怎样运营,亏损又该怎么补贴。

  昨日上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轨道交通安全条例》时,北京市交通委制作播放的宣传片显示,到2020年北京地铁规划长度将达1000公里,且今后随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北京地铁有望修往河北的部分城市。

  将北京的地铁延伸到河北,是未来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纵观国际诸多大城市群,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也都突破了各自行政区划,由中心城区形成了辐射周边地区的发达的地铁网络。

  巧合的是,昨日交通运输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亦表示,京津冀协调发展,首先必须打通交通发展的大动脉,要促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一体化、加快客货运输服务系统的一体化等。要打造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结构合理、衔接顺畅、运转高效的大容量、快速公共客运系统。

  现在的问题就是,这些美好的愿景怎么实现?

  与河北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不同,地铁、医疗等优质公共资源的扩散与延伸,背后都需要强大的财政资金支持。作为河北来说,承接来自北京的产业,可以带来税收,拉动就业,但若是提升本地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实现京津冀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则意味着需要相应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

  显然,把地铁修到河北廊坊等城市,不可能单纯由北京财政投入,而且,地铁运营是长期亏损的,北京去年为包括地铁在内的公共交通运营提供的财政补贴已经逼近200亿元。北京公共财政对地铁的补贴已经不堪重负。

  这和目前的京津城际高铁项目不同。京津城际是由原来铁道部负责的,现在,仍然由中国铁路总公司负责。其并不牵扯到地方财政的具体投入。日常运营即便出现亏损,也是由国家财政兜底。

  而地铁、城铁等项目,目前的投融资体制多是由地方政府主导,而且也还没有出现跨省市的建设项目。这是一个新课题。所以,京津冀之间地铁的建设、运营,需要有一体化的规划,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体化的投资和运营机制。

  这个机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从国家到京津冀三地责任如何划分,财政投入如何分担,日后怎样运营,亏损又该怎么补贴。有明确的京津冀公共交通一体化的投资与运营机制,才会提高一体化的质量和效率。

  也应该看到,京津冀在地铁方面的问题,同样在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的疏解等方面存在。这些实质性的问题不解决,京津冀协调发展的蓝图恐怕也就难以落实。对于未来必须的财政投入与合作机制,各方都应做好心理准备,并在具体的协商中达成一致。

  □新京报评论员 于德清

(原标题:北京地铁通河北,先明确投资运营机制)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乌市暴恐案31死94伤 暴徒驾车碾人群引爆
  • 体育女足无缘亚洲杯决赛 鲁能3-1取五轮首胜
  • 娱乐赤裸裸秀恩爱!冯德伦被舒淇爱猫抓发飙
  • 财经限购即将淡出 住建部或已明确方向和趋势
  • 科技触控暂缓上市:引擎故事未获认可
  • 博客唐朝为何将长安选定为都城?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公务员考试百余人被机器判抄袭难证清白
  • 江濡山:“非常时期”需要非常之策
  • 朱大鸣:不对称调控将让房价发生暴涨
  • 叶檀:王亚伟时代结束
  • 易宪容:国内楼市旧式调控将寿终正寝
  • 慕容小散:鲁豫有约A股 福兮祸兮?
  • 曹中铭:举牌潮为上市公司敲响警钟
  • 徐斌:中国金融风险至今为止可控
  • 许一力:允许地方政府直接发债意在哪
  • 叶檀:事业单位铁饭碗会不会捧得更牢
  • 傅蔚冈:以药养医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