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资改革:选拔官员担任企业家

2014年03月12日 03:11  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阅读】习近平:不能把国有资产变成谋暴利机会

              央企大佬向厉以宁诉苦:“混”不好容易出问题

              南存辉:能把国企做好的都是神仙 民企国企要互补共赢

              20省市发力混合所有制改革 国企改革大棋落子

  王海平

  江苏国资系统需要什么样的人来领导?随着原泰州市长徐郭平调任省国资委主任、党组书记兼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答案已越来越清晰。

  过去的两年来,已有至少三位地方党政序列中排位较前的副职先后升任省属国企担任主要领导,如连云港原常务副市长唐国海升任汇鸿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淮安市原常务副市长王正喜升任苏豪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以及连云港市委常委、市港口管理局局长丁建奇升任省沿海开发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等。

  徐唐王丁等四人的履新,这一从党政向国企跨越的人事安排,即用官员来担任董事长的现象,显示出江苏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那就是如何把党的政治优势转为企业的发展优势。

  因为,“实践证明,领导班子越强,企业生产经营就越经得起市场竞争的考验;基层党组织越强,企业创新创优的氛围就越浓。”

  截至目前,江苏省属国企共28户,但有1000多家投资企业,有的有5-6级子企业,资本最少的有50万元。

  尽管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得国有经济占比有所下降,但江苏省委组织部认为,这并未改变国有经济在全部经济运行中产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2010年,江苏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万多亿元,公有制经济的贡献份额为34.8%,国有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份额的22.2%;国有工业企业在职职工70万人,完成工业增加值4048.5亿元,也就是说,国有工业企业以6%的职工创造了19%以上的增加值。

  上述数据表明,江苏国有经济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国有经济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

  当下江苏国有企业的问题和矛盾都有哪些?

  江苏认为,主要表现在:有的企业不突出,核心竞争力不强;有的企业资源配置不优化,发展方式粗放;有的企业发展思路不清晰,缺少推动转型升级的抓手;还有的企业深化改革的动力不足、经营管理机制不活等。

  而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国企党组织建设的意义没有被充分认识到,且在执行当中没有完全到位,特别是,没有意识到党建是解决国有企业矛盾和问题的锐利武器。

  更具体一步,则是党建工作与股权结构多元化、治理结构规范化、劳动关系契约化的新形势不适应,与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任务不适应,与省委实施“八项工程”等新要求不适应。

  事实上,在过去的数年当中,江苏亦在积极探索。自2005年李源潮担任江苏省委书记时,曾用公选方式产生了10位正厅级省属国企的“一把手”。此后,这一做法和思想被省属国企沿袭和放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仔细研究江苏省属28家企业(省国资委网站公布20个)的公开资料,其基本构建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模式,90%以上的省属企业完成,大部分企业实现了党委书记和董事长的“一肩挑”模式,其中总经理一般兼党委副书记。

  在此基础上,江苏国企则积极探索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参与重大决策的方法得到了改变,如国信集团、沿海集团和苏豪控股等,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对重大事项共同研究,达成共识后,再提交董事会履行相应程序。

  其次,则是积极支持董事会、经营管理层依法履行职责:如沿海集团、汇鸿集团、海企集团、钟山宾馆等在章程中明确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和职责,进一步清晰了党组织与董事会、经营层的职责边界。

  据悉,江苏在很多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如惩防体系建设与加强经营管理的集合上,基本构架上了符合国有企业特点的体系。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正直播马来西亚航空飞机失联事件 专题
  • 体育亚冠洛维两球鲁能3-1大阪 国安1-1首尔
  • 娱乐奶茶妹妹起底:5任男友有才又有财(图)
  • 财经楼市夹心层吐槽:没房子北京人也成了北漂
  • 科技打车软件“后补贴”时代:惯出来的市场
  • 博客扫盲:客机为什么不给乘客发降落伞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90后美女高考状元开情趣用品店(图)
  • 吴晓波:北京没有“纸牌屋”
  • 水皮:T+0是谁的救命稻草?
  • 褚伟锋:我所经历的五次经济泡沫
  • 徐斌:地产不崩 天下无忧
  • 叶檀:警惕实体经济破产
  • 刘石:关于庆丰包子与A股的猜想
  • 张明:中国会出现经常账户逆差吗?
  • 刘纪鹏:中国股市雾霾下的认识差距
  • 曹中铭:蓝筹T+0将造就新的不公
  • 叶檀:不要轻信牛市论与崩盘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