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土改遭遇确权难 宅基地存管理混乱现象

2013年12月18日 21:22  央视经济信息联播 
                  

  刚刚结束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城镇化的重点就是解决“三农”问题,(出)而要想让农民手中的土地进行科学地流转,最基础的工作就是确权,哪些地是可以流转的?哪些地是村集体的?哪些地是绝对不能动的?农业大省安徽,近日在全国率先展开了农村土地改革试点,那里的农民们是如何看待土地流转的?是如何看待城镇化的?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看看。

  尽管安徽临泉县土地面积测量和勘察工作还没有全面展开,但村镇一级机构已经开始了一些前期的摸查工作,农民手里到底有多少地可以流转?大家愿不愿意让地流转?在杨桥镇,记者就偶遇一起因为土地勘测和补偿引起的纠纷,村民因为对补偿不满意,似乎并不打算交地。

  村民:全部收回去一个月你给多少钱?

  当地村干部:他到时候土地收上去,到时候收上去以后,都给你打两亩田,为啥现在见指纹呢,每年一核每年一核,不见指纹,就等于这个人不在。国家统一这一步,下一步就开始,按人口补钱,地就不叫你种了,都收完了。都收完了给承包大户,你给他干活。这都是走这一步,现在就是先栽上果树,就这个意思。一亩地不给你多,一亩地赔你500块钱。那你要开会我给你讲不可能(这么高的)

  村民:那你包给人一亩地还1000多好种菜买啥吃的。

  当地村干部:咱不抬杠,你一亩地能挣一千几呢我问问你。

  村民:你一亩地种不出1000几,可你吃可够吃的呢 都是要现钱买的。

  当地村干部:你的意思是地给我了 你吃啥,那我问你地给你了你一年能挣多少钱呢。

  村民:那我不挣钱我自己吃我管够了,地给你了我哪吃啊。

  这场争执持续了很久,因为嫌补偿少,双方不欢而散。而这位村干部也偷偷告诉记者,他们家自己的地也在这次规划的苗木项目范围之内。虽然一边在做着同村民的思想工作,但其实自己也和大家一样心里有些顾虑。而大多数村民更是有很多担忧。

  当地村民:两个人一两亩的地你能搞点啥东西呢,出去打工又出去不上,你要是一毁了地我连吃的都没有了,你在农村的毕竟是指着粮食的,咱出去挣不上钱啊。保底的是这个,能吃上饭。他们没补你们钱么?一亩地补了500块钱好干啥。就是你连够吃的都不够三四口子人2亩地一毁毁了还够吃的啊。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片苗木项目的规划为5万多亩,眼下只是初步的测量,到底应该补多少,还有待商量,而这种情况只是土地确权中发生的常见一幕。

  安徽省临泉县农经总站 办公室主任 谢尚成:这项工作确实难度大,任务重牵涉到方方面面千家万户,工作方面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想要在现在情况看,也就是说基层或者村、生产队。可能随着年代的久远有些不是特别清楚,我们在这方面要加大力度进行摸底记录,才能有的放矢,在一个一些过去存在的矛盾和纠纷,有些没有解决掉的要及时解决掉,通过做工作使他们把矛盾协调好这样才有利于确权。

  农民杨立才:土地是我的保障

  自从1982年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耕土地的使用权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再也没有离开过农民。然而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改革不断深入,规模化现代农业的不断推广应用,农民面临土地使用权的抉择。那么农民们究竟如何看待土地使用权流转,继续来看记者在安徽进行的调查。

  在安徽省临泉县一个小村庄,记者见到了今年67岁的杨立才老人,老杨说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只有逢年过节才有空回家看看。自己种了几十年的地,家里现在还有十几亩地他一个人管着,也不觉得累。也许是人老了就对土地有着特别的感情,当提起40年前亲身经历的包产到户,他说那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民 杨立才:刚刚分地的时候一亩地才打二三百斤  //现在如果说自然条件好了的话他适应小麦的生长的话甚至一亩地打到1200-1300斤。

  老杨说,2005年国家取消农业税后,种地就彻底没有了负担,加上自己是个老把式,种粮的收入也逐步稳定了下来。

  村民 杨立才:两季如果好的情况下,没有啥自然灾害,连小麦带玉米搁在一起,这个一亩地,我认为最起码,去掉化肥什么开支去掉赚800块钱。

  老杨算了算,十几亩地,除去农药、化肥等支出,一年也能收入一万多块钱。不过虽然种地的收入增加了,但村里的年轻人却谁也不肯留下来。一年除了过年,只有平时到了卖种子和收粮的季节才能见到外面的年轻人。

  村民 杨立才:他们出去打工,比如说要回来就得个把月他一个月可以挣个三千,有找到好工作了,有技术了混个3000-4000.你叫他回来他一季庄稼才挣几个钱?

  而对于即将开始试点的农村土地流转,老杨显得心存疑虑。他说自己也给别人帮忙种过地,产量就那么多,想多挣点人家也不愿意给。

  村民 杨立才:你比如说我,我不管种谁的一亩地100块钱你要再收的多了,你要再收多了,他就给你说少收点。我刚才不是讲了么,你比如说小麦玉米一年一亩地只赚800块钱给多了,划不来。咱们是亏得。嗯他划不来。他也挣不出那么多钱。

  老杨说,地还是自己种着踏实,等将来自己种不动了可以传给儿子。这样祖祖辈辈都能有口饭吃。 

  我这样讲话可能守旧一点,实际上就是这种问题。其实归根结底,土地本身不再是一个生产资料了,它可能是一种社会保障,它就是社会保障,土地你不是社会保障是什么?别说一个社员,你就国家没有土地也不行啊对不对。你整个一个国家你要是没有这么多土地再中国这么大你别说你光吃饭都成问题,总归人要吃饭,你没有土地你吃啥。

  记者调查:宅基地存在管理混乱现象

  在安徽农村的走访调查中,农民对土地的情感和依赖让人印象深刻,但同时,农村土地使用的随意性和大量空置、乱建也是不可忽视的现状,继续来看调查。

  记者:我现在是在安徽省土地改革试点的临泉县,这个县的这样一个小村庄我们通过一个下午的走访可以发现像我身后和身边的这些房子当中,目前能够有居住的非常的少,利用率非常的低像我身边的这户包括我面前的这样一个宅基地基本上就处于多年荒废的一个情况当中。根据今天下午的一个了解呢当地的居民也是告诉我,现在整个村庄当中原本是有200多户的居民,但实际上在这个村庄当中居住的大概只有30-40位居民这样的一个情况。

  村民 杨立才:这以前也应该是个宅基地。这也是宅基啊,他们家去哪儿了,老两口死了,一个儿子在外面。从来不回来么,他不回来。这是他们家院子是吧。对这是他们家院子,农村有个习惯都有个院子啊三间房子正当中一个院子。连围墙都没有了 这是有多少年没回来了。多少年?好多年了 他家没有人来。

  村民:现在咱们这一片宅子如果要转让的话能卖多少钱。这个搁在农村买不掉啊。没有人买谁买呢?没有人买 谁在家呢,就他家不就老两口在家,不都是老年人么。前院是我大儿子,后院是我二儿子,也没人住,也不打扫,天天关门,屋里也不锁门了,锁门一弄(锁就生锈)所都铰了,不锁了,就这样天天敞着门。

  杨立才:咱们在往前走两步。前面没人了

  记者在安徽多地实地调查时发现,不仅是临泉县,绝大多数的村镇都存在大量宅基地房屋闲置甚至是荒废的情况。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原本大量沿路耕地被以各种理由建上了民房,乱占乱用现象十分普遍,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村民 杨立才:比如说我们这个地方,有个三排房子就盖下了。南边如果盖好了集中上就我们村这个宅基,一半(面积)就能住下。就是现在有一半是浪费的,一半是浪费的,何况他上外边(路边)盖呢对不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毛新宇新书谈毛家后人 公开父母结婚照
  • 体育世俱杯恒大0-3争季军 拜仁5中框 视频
  • 娱乐郭德纲经纪人:近期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
  • 财经上海国资改革:国企董事长63岁必须退休
  • 科技运营商4G纠结期:电信联通大刷广告
  • 博客北京台主持人:呼吁提高地铁票价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公务员哭诉:没钱快得抑郁症 四六级
  • 赵伟:2013廉政三招预示改革新策
  • FT中文网:中国改革的顺序与逻辑
  • 小赢妇:股权激励能否激活国企刘阿斗
  • 永新人:一个热衷于打折的社会
  • 叶檀:城镇化25万亿钱从何来
  • 孙大午: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放开事权
  • 沙黾农:按市值配售 优先股彻底变味
  • 叶檀:新三板分不分流资金不是大事
  • 姚树洁:城镇化新政有望破解地产危机
  • 冉学东:地方债务风险最可怕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