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被指发展面临制度陷阱

2013年12月12日 00:59  国际金融报 微博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自贸区:打开经济制度空间

  上海自贸区实行的负面清单应当从这个意义上加以认识。希望上海自贸区能够打开中国经济运行的制度空间,并成功复制到全国,让整个中国变成一个幅员辽阔的自由贸易区

  国家的兴衰源自制度的兴衰。只有获得制度优势,一个国家才能在竞争中兴起和繁荣。李克强经济学的要义在于,重塑中国的制度优势。制度优势的核心有二:捍卫私有产权和维护自由贸易。我们认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上海自贸区”)承载着丰富的制度内涵,堪称李克强经济学的重头戏。

  发展面临制度陷阱

  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政府的干预、管制、税负、寻租和腐败等也在不断增加。可以将这种制度成本逐渐上升的现象称为“制度陷阱”,它会削弱人们从事生产性活动的意愿,窒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人们通常所说的“中等收入陷阱”,更恰当的说法应是“制度陷阱”。不仅中等收入国家常会落入制度陷阱,发达国家也可能遭遇此陷阱。与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相似,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同样伴随制度损耗。管制过密化、国进民退、政府税收膨胀、民营经济困顿、经济自由遭到削弱等,日益侵蚀着我国的竞争力和发展动能。

  长期以来,中国的全要素投资回报率在不断下降。1993年,中国投资回报率为15.67%,2000年-2008年徘徊在8%-10%,金融危机之后更是急剧下降,2012年仅为2.7%。中国每增加100元GDP,需要约190元的货币供应;而美国每增加100元GDP,只需要67元的货币供应量。由于中国政府对投资的盈亏不太敏感,加之利率管制造成的价格扭曲、国有银行给予政府和国有企业的贷款便利等因素,造成粗放的、低质量的GDP上涨。然而,随着增长质量的不断下降,地方政府债务的日益凸显,这种缺乏预算约束和盈亏约束的政府投资体制已经很难持续了。

  政府调控的制度逻辑

  李克强经济学是英国巴克莱资本公司首先提出的概念,其政策意图在于,扭转盲目的GDP崇拜,将只注重数量增长、背离增长的经济性含义的趋势,扭转为提升增长的质量、实现有实质性福利内涵的增长。本届政府试图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是重塑中国竞争优势、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只有在观念上进行“政府祛魅”,才能真正实现政府职能的成功转型。

  和所有个人与组织一样,政府也在市场的边际上行动,而非在市场的整体上行动。

  目前的宏观经济学就是政府经济学,旨在研究特定地域的政府如何通过干预市场的运行,以期实现政府的偏好或局部意图。所谓“宏观”其实是一种视角,而非固定的身份属性。我们很难判断,究竟是一国政府总理还是一个跨国公司CEO对经济事务的认识更宏观。市场是所有参与者复杂互动的过程,政府试图用意志操控这一过程往往造成失调。此外,市场的范围并非以国家为界限,很难说政府的政策在“宏观”上是有效的。

  市场运行依赖于分散的决策机制,或者说,市场运行基于具体情境下的知识运用。消费者拥有关于自身需求变化的实时信息,商人和企业经营者拥有特定情境下的商业秘诀、经营诀窍和财务信息,这些分散的信息对于他们做出高明的商业决策不可或缺。政府则无法及时获得这些商业诀窍甚至相关的价格信息。当政府试图实施某种管制时,往往沦为刻舟求剑的徒劳之举,政策意图与政策效果南辕北辙。

  其次,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赖于减轻个人、企业的制度负荷。

  既然政府也是在市场的边际行动,那么,用政府意志干预他人对其私有财产的正当运用,或者用政府意志管制没有受害人、只有受益人的自由贸易,这种政策取向的后果就令人堪忧了。因此,本届政府强调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做到政府不越位、不缺位。目标是突出市场的主体地位,同时建立强化市场、服务市场的新型政府。为此,本届政府试图从减少审批和打破垄断入手,减轻企业和市场发展的制度负荷,不强调政府要做什么,而是强调政府不做什么。

  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内涵

  首先,没有比自由贸易更好的贸易制度安排。

  自由贸易是指交易各方通过和平自愿的方式交换彼此的财产权。它是人类交往的基本形态,是人类实现财产转移和福利提升的最自然、普遍、文明的形式。自由贸易让每个人都从中获益。因为除了互惠互利之外,自由贸易别无长物。在任何自由自愿的交易活动中,交易可以同时改善买卖双方的福利。

  其次,必须消除“蒙田谬误”和重商主义的毒害。

  16世纪法国学者米歇尔·德·蒙田认为,在贸易中,一个人只有损害其他人才能获益。以此类推,在国际贸易中,一国之所得就是另一国之所失。这一思维模式为重商主义所承袭。在19世纪中国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也固执于“商战”思维,错失了近代化的良机。只有将自由贸易的互惠本质与战争的掠夺本质严格地区分开来,才能真正将自由贸易理念贯彻到上海自贸区的实践中,大力推进自贸区的制度创新。

  最后,上海自贸区是一次制度创新试验,旨在使中国摆脱正在面临的制度陷阱。

  在很多管制过密的国家,政府为了自身工作的便利,或者官员为了寻租的需要,通常会创设出许多法律法规,将没有实际受害人的行为界定为非法或犯罪行为,从而使人们无法在相关的维度空间开展分工合作,提升自身和社会的福利。而消除相关法律法规则可以形成新的制度竞争力,带来新的制度红利。上海自贸区实行的负面清单应当从这个意义上加以认识。希望上海自贸区能够打开中国经济运行的制度空间,并成功复制到全国,让整个中国变成一个幅员辽阔的自由贸易区。

  (作者单位系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明年放假安排公布 除夕不再为法定假日
  • 体育欧冠-阿森纳惊险晋级 米兰出线 16强一览
  • 娱乐张艺谋超生罚款数额成谜 高低相差2682倍
  • 财经机构称中国房价涨幅位居全球第二
  • 科技阿里COO解读投资海尔:想突破格局
  • 博客老外让人发狂的名字 盘点中国禁片(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青年弃万元工作当北漂:理想就是买房吗
  • 陈光标:老大在 老二最好不要发话
  • 梁建章:治理雾霾真得靠控制人口吗
  • 徐斌:退休公务员的甜蜜日子长不了
  • 刘杉:7%增长目标更靠谱
  • 张化桥:谁是中国的巴菲特
  • 张炎夏:计划生育只适合计划经济
  • 刘军洛:1987年全球性股灾很快会重演
  • 陶冬:日元进入了新贬值轨迹
  • 苏鑫:任志强扮优雅卖书
  • 官建益:创业板禁借壳是类特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