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控煤博弈:河北“壮士断腕”

2013年11月08日 18:55  《能源》 

  原标题:京津冀控煤博弈

  身处雾霾最深处的京津冀,终以最强行政手段,气势凌厉地拉开了一场消灭硝烟的控煤攻坚战。面对用量削减、结构调整和替代能源等诸多难题,政府和企业各自行走的路径如何才能顺畅并轨?

  文 | 本刊记者 张慧  范珊珊

  这里是2013年秋天的唐山市丰润区小屯村。显然,“秋高气爽”一词在这里并不适用。早已被运载钢材制品的重型卡车压得坑洼不平的丰津路,在每辆车子驶过后,都会飞扬出苍白的灰尘,让本已灰蒙蒙的空气陷入更强烈的混沌之中。

  在小屯村,唐山市小钢铁企业鳞次栉比。各式规模不一、与钢材相关的公司,在丰津路的两旁四散开去。煤炭、烟囱、钢材,写着轧钢、制钢字样的牌子,随处可见。偶尔有老旧的自行车、低鸣的摩托车,在灰尘中颠簸地顺着矮墙驶过,像似七、八十年代电影里工业城市的场景。

  事实上,小屯村并非穷村。其所在的丰润区,位列唐山市2012年各区县市GDP第三,并入选了“2012年度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但是,这种以钢铁为支柱型产业的单一发展模式,也让此地付出了环境的代价。

  “这么多的钢铁企业,对空气质量肯定影响很大。据说,居住在这里的人,要少活5年。”西小屯一家民营钢铁企业的老板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

  这里或许是河北地区的空气污染源之一。但空气质量差的地方绝不只此地。进入十月份后,整个京津冀地区,已经出现了多场大范围的严重雾霾天气。

  《能源》杂志在2013年2月刊中,对于2013年1月份出现的长时间、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详细分析了成因和治理的挑战。彼时,整个北方地区处于煤炭消耗旺盛的供热期,加上冬天的静态天气,极其有利于雾霾天气的形成。

  转眼下半年,采暖季尚未到来,来势汹汹的雾霾天气却提前登场。环境保护部近日发布了2013年9月份及第三季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结果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74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范围为15.2%-100.0%,70个城市出现污染天气。

  按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第三季度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分别是邢台、石家庄、唐山、邯郸、济南、衡水、天津、保定、郑州和廊坊,其中京津冀地区竟占据8席。

  政府终于开始严厉出手。在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之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出台。随后,更加细致的地方性实施计划也相继发布,如《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一场治理污染天气的攻坚战就此展开。在围绕如何实施《行动计划》的方案中,“优化地方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势在必行,其中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也成为明文规定的措施。

  《行动计划》指出,到2017年,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

  在能源消费70%依赖煤炭的中国,想要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面临的诸多困难自不在话下。地方政府和相关涉煤企业该如何在这场“环保战役”完成这一任务?削减煤炭消费量,对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的电厂和钢铁企业来说,又该如何应对?

  环保“高压线”

  根据BP石油公司发布的《2013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年,我国煤炭消费量首次超过全球一半(占比50.22%)。

  在煤炭清洁化利用并未普及的当下,如此巨大的煤炭消费量,严重威胁着我国空气质量。煤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硫化物、氮氧化物和粉尘,都是形成PM2.5的“元凶”。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研究所研究员王岳思所做的一份《京津冀大气灰霾成因与控制策略研究》报告中,北京PM2.5中各种排放源的年度平均贡献率,燃煤占据26%,是最为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据业内专家介绍,我国煤炭消费量,约50%的煤炭用于电力,剩余的50%的燃煤消耗于钢铁、冶金、水泥等行业以及小锅炉和居民家中取暖等方面。

  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凸显出治理环境的紧迫性。在涉煤企业中,安全环保部门领导一直是重要差使。尤其是近几年,对他们来说,环保的紧箍咒越来越紧。

  2011年,环保部发布最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标准,分别对火电厂的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和汞的排放做出了严格的限制。

  这一标准,让众多火电企业叫苦不迭。大部分火电厂也因此开始了艰难的脱硫、脱硝改造工程。据记者了解,离2014年的强制执行日期越来越近,但仍有不少企业并未完成脱硝设施的改造。

  但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相对于其他用煤单位,如今的火电厂应该算得上排放控制最为严格。“近几年来,国家环保部门一直紧盯火电厂。在提高排放标准的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如脱硫、脱硝电价的补贴政策,从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两方面促使了火电厂的减排。”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能源》杂志记者表示。

  相比于火电企业,钢铁企业的排放控制似乎不尽如人意。虽然,继2011年《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之后,环境保护部发布了7项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系列标准与《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但是记者实地考察后发现,不少民营钢铁企业区的环境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近日,环保部科技司司长熊跃辉指出,根据对相关钢铁企业进行的全面大排查显示,通观200多家钢铁企业,70%以上的钢铁企业无法按照标准排放污染物,即70%都存在超标排污的问题。尤其是一些钢铁企业根本就没有污染治理设施。

  “钢铁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据重要部分。尤其是前几年,钢铁行业开始的粗放型增长,使得民营钢铁企业的产能大量扩张。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治污的难度”。石家庄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贾部长告诉记者。

  之前对于煤炭污染物的控制,都是在消耗环节的污染物排放控制上。如今,关于煤炭的环保政策要求,越发收紧。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提出“治霾”目标:到2017 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细颗粒物(PM2.5)浓度要在2012 年基础上下降25%左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计划新建和改造燃煤机组脱硫装机容量5970万千瓦,新建和改造钢铁烧结机脱硫1.6万平方米;新建燃煤电厂脱硝装机容量1.1亿千瓦。

  在未来3年内,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东省压减煤炭消费总量8300万吨,其中,北京市净削减原煤1300万吨,天津市净削减1000万吨,河北省净削减4000万吨。

  “原来对于小电厂,提法是‘以大代小’、‘上大压小’,现在没有这个说法了。现在的提法是‘煤炭等量控制’,耗煤项目甚至要实行煤炭减量替代。以前是可以用关停的70%产能,代替新上的100%产能,也就是70%比100%的关系。现在不行了,必须100%或者减量替代。”国电集团安全生产部主任王忠渠对记者解释说。

  控煤阵痛

  这是一场地方GDP与环保治理之间博弈的战役。尤以河北为例,根据其《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到2017年,河北全省煤炭消费量将比2012年净削减4000万吨,全省钢铁产能削减6000万吨,全部淘汰10万千瓦以下常规燃煤机组。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控制煤炭使用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控制了经济的增长速度。”一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在这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细则出台之后,河北省各市县领导的压力都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根据王忠渠介绍,得益于较严格的火电排放标准,此次控煤政策对于火电企业的影响并不算大。“因为符合环保政策的电厂不可能关门。此次的行动计划,对火电厂的影响,主要在煤质的选择上,对煤含硫量和含灰量的要求会更高,再则就是电厂的精细化管理会更严格。”

  由于此次政策要求淘汰10万千瓦以下常规燃煤机组,但在清洁能源尚不能及时补充到位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反而会加大京津冀地区对大火电厂的依赖。“比如,火电厂将开拓热力市场,这也是关停当地小锅炉的需要。原来已经供热的电厂会扩大供热面积,原来没有供热的,现在也逐步跟地方政府联系进行供热,协助地方关停小锅炉。”王忠渠说。

  如此看来,河北省煤炭削减任务,主要落在了钢铁行业上。身为钢铁大省,河北省每年的钢铁产能可达2亿多吨。作为煤炭消耗大户,以及污染物排放大户,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重任自不必说。

  事实上,按照理论计算,6000万吨粗钢,对应的是3000万吨焦炭。一吨焦炭大概需要1.4吨煤。按照这个比例,如果能淘汰6000万吨粗钢,就足以削减4000万吨的煤炭消费量。

  根据《河北省削减煤炭消费及压减钢铁等产能任务分解方案》,河北省到2017年年底,全省共压减粗钢产能6726万吨,其中唐山4000万吨,邯郸1204万吨,石家庄482万吨。

  据记者了解,在10月份,石家庄市、邯郸市、秦皇岛市等多个河北市县的领导相继进京寻找解决方案。

  面临生存危机的钢铁企业,能不能找到转型的出口,加入服务业体系中或者寻找到其他发展方向?以单一经济为支柱产业的地方,能不能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这都是此番政策环境下,需要经历的阵痛。

  钢铁产能过剩,已不是新问题。“近几年来,钢铁企业一直处于微利时代。有的钢铁企业的利润率甚至不到1%。”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销售总公司综合室经理刘建平告诉《能源》杂志记者。“前些年,由于有利可图,河北省钢铁企业大量扩大产能。现在日子不好过,资金困难,一些民营企业想要投入环保设施,也力不从心。”

  在记者前往调查的唐山市丰润区,不少民营钢铁企业已经处于关停状态。唐山市丰润区祥利轧钢公司总经理贾立华对记者说,“这里的钢铁旺季已经过去了。前端压减的产量很大,严重影响了我们后端加工产业。现在原料都不好进了,后端的销售量也提不上去。”

  在产能过剩和环保新政双重压力下,河北省钢铁企业的最大关停潮来临。随之而来的则是职工就业、地方经济萧条问题。在丰润区小屯村,原本在钢铁厂上班的本地村民,受到钢铁关停影响,很多处于休息待岗状态。

  据了解,自10月份河北省环保新策出台以来,目前最大的民营企业平山敬业钢铁厂高炉已关停近1/3。受到钢铁企业的关停影响,煤炭市场也随之波动。

  中国煤炭资源网煤焦行业分析师王旭峰介绍,由于平山敬业钢铁厂用煤主要是从井陉地区采购,而井陉地区的各洗煤厂主要从山西采购原煤,其中由于阳煤集团在各洗煤厂的原煤采购量中占比较高,目前日采购量由关停之前的4000-5000吨/天下降到3000吨/天。

  “淘汰钢铁产能,短时间内对于地方GDP来说,肯定有很大影响。但是我认为,这是河北省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机会。”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副会长宋继平如是说。

  钢铁产能过剩,更多的体现在结构性过剩上。“河北省生产的钢材中,绝大部分为以螺纹钢为主的粗钢,而精钢所占的比例却非常少。如果只是简单的关停钢铁企业,是不利于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是抓住环保整改的机会,调整产业和钢铁产品结构。”

  如何实现钢铁市场的结构调整,成为摆在河北省地方政府和企业面前的难题。

  “粗钢企业想要向精钢企业转变,这一过程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对市场的摸索,迎合市场需求,改造自己的技术。经过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完成河北省整个钢铁厂行业的转型。”石家庄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能源部贾部长对记者表示。

  调控怪圈

  “有人评价说,河北省淘汰钢铁产能6000多万吨,是‘壮士断腕’的行为,因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事实上,‘壮士断腕’是什么意思?是自残行为,是匹夫之勇。”另一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嘲讽道。

  对于此次京津冀地区削减煤炭使用量、钢铁产能,业内人士说法不一。以环保行政的手段代替经济、市场的手段,对煤炭、钢铁市场进行干预,仍存在争议。其效果如何,更是诸多业内人士质疑的问题。

  仍以钢铁市场为例。“国家上一次的金融机构改革,把冶金部取消了,我认为对钢铁行业影响太大了,因为整个钢铁市场缺少了一个宏观部门。”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按其说法,过去地方上钢铁项目,都需要经过冶金部这个宏观部门审批。冶金部取消后,整个钢铁市场开始呈现出无序状态。尤其是各个县的小钢铁厂,规模扩张太快,基本是没有获得审批,趁着钢铁行业的盈利时机,简单扩张规模。在河北,一些上千万吨的生产企业至今尚未拿到审批。

  事实上,从2003年起,国家发改委就发出警示称,钢铁行业出现盲目投资,供过于求,当年11月还会同国土资源部、商务部等5部委,制定了《关于制止钢铁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调控十年来,钢铁产能却从2003年的3亿吨增长至2012年的9亿吨,陷入了“越治理越过剩”的怪圈。

  “在行业情况好的情况下,大方地给你执照。现在限产了,一句话,就是关停,你说怎么办?现在就是这个矛盾。”唐山市一民营钢铁企业向记者抱怨道。

  “现在靠环保去控制产量,实际上是不对路的。如果钢铁企业的环保能够符合要求,产能还是那么高。这里是两码事。”贾立华也对记者表示。

  按照目前的环保手段,让钢铁企业达到排放标准,技术上并不存在问题,关键在于资金的投入。也就是说,在目前的环保政策下,能够投入资金达到环保要求的,就能不被淘汰,反之则被关停。

  对于想要继续合法生产的钢铁企业来说,对于环保的投入必不可少。据记者了解,像石家庄钢铁公司和唐山钢铁集团这种污染治理较好的企业,除了前端环保设备的投资,环保设施运营人工、电力等综合成本在100元—140元/吨钢左右。

  但让钢铁企业颇有怨言的是,不像火电厂可以获得脱硫、脱硝电价补贴,钢铁企业的环保投入成本均由自身承担。

  “企业不得人心,生产落后产能,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规律和产业升级,自动地淘汰这些企业。但是现在有一个时间限制,文件规定在这段时间完成任务,就得有这个指标,可能是违背市场规律的。”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事实上,出于环保目的,对钢铁行业进行干预并不是首次。经历过多轮产能调控的河北钢铁圈,开始意识到此轮调控力度来得更为紧迫。

  一位钢铁产业人士更是对之前的产业政策提出质疑。其认为,钢铁的产业政策一开始就有问题。钢铁的高炉是从100m3,到200、300逐渐层层提高的。当时的政策是,淘汰200m3以下的高炉,新上高炉规模应该达到1000m3以上的。但是按照等量置换,上一个1000m3的高炉,可以代替5个200m3的高炉。这就出现了越淘汰,产能反而越大的怪象。

  “可能当时的政策制定者设想,上大高炉,投资大,民营企业肯定缺少资金投入。但是这个估计是非常错误的。”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汪健则表示,为了治理大气污染,必然会首先对高耗能等传统产业“开刀”,随着过剩产能的压缩、对煤炭使用量和两高行业准入的限制,短期内可能对行业盈利产生影响,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也可以帮助这些行业化解产能过剩,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在河北省钢铁行业人士看来,目前钢铁市场的真正问题,在于产品结构的调整。通过环保这条线去压产能,对钢铁企业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并不明显。

  事实上,在《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的到2017年全省钢铁产能削减6000万吨的目标,和在今年初河北省上报国务院的《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提出的目标基本一致,《规划》提出,在总量规模方面,该省炼铁、炼钢和轧钢产能总量由目前的2.73亿吨、2.86亿吨和2.98亿吨调整到2.1亿吨、2.2亿吨和2.4亿吨左右。

  同时,上述《规划》还提出到2015年,有冶炼能力的钢铁企业由目前的150家压缩到50家左右,到2020年减少到30家左右;企业集团达到15家左右,形成以2家特大型钢铁集团为引领、3家千万吨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为重点、10家左右特色钢铁企业集团为支撑、其它企业为补充的新格局。

  在宋继军看来,河北省削减钢铁产能6000万吨,实际上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其产能过剩,已经逼迫市场进行了自动淘汰。“据我所知,目前已经有两三千万吨处于停产状态。”

  “钢铁产能过剩是个必经阶段。正是因为现在的产能充足了,才有条件去进行结构升级。这是个市场行为。”他同时也建议道,依靠环保手段去压缩产能,是目前整个大气环境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要分类对待:

  一些企业只顾产能,不顾环保排放标准的企业,应该按照行政和法律的手段进行关停;另一部分已经亏损、资不抵债,本身就是负能量的企业,通过市场的手段,自然会将其淘汰;而对于那些有能力进行技术升级,转变产品结构的企业,如果能够做到符合环保政策要求,就不应该用行政的手段去干预。

  贾立华更是觉得,用环保的手段去强制淘汰钢铁的产能,还不如通过质检的方式去控制钢铁产能,提高质量。“用环保手段,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上环保设备,产能淘汰并不明显。更何况,企业偷排漏排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但是通过质检的方式,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粗钢,质检部门就不允许投入市场。依我看,是可以很大程度促进钢铁升级换代。”

  煤改气的新长征

  不管争议与否,对于京津冀地方政府而言,在未来几年内,削减煤炭量是毋庸置疑的任务和目标。在能源消费总量不断提升的今天,如何通过替代能源,弥补因削减煤炭带来的能源短缺,又是一大棘手问题。

  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中,明确提出,加快煤改气和煤改电的要求,通过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替代,加快淘汰供暖和工业燃煤小锅炉。

  到2015年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全部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北京市建成区取消所有燃煤锅炉,改由清洁能源替代。

  到2017年底,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山东省所有工业园区,逐步取消自备燃煤锅炉,改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或由周边热电厂集中供热。

  显然,京津冀将期望寄托在天然气身上。但是,我国缺气的现实境况,能否满足如此大规模煤改气的要求?

  在记者的采访中发现,石家庄钢铁公司在轧钢、制钢等后端环节,已经开始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而非煤炭。但这只是个别企业。

  “钢铁产业,煤改气的企业是比较少的,绝大部分燃料仍是煤炭的。能不能、适不适合进行煤改气,还要要看企业的经济水平,和地方的资源条件。这里存在资源限制问题。”宋继平对记者说。

  另一方面,煤改气的成本也是一大问题。不仅是前期设施改造的一次性成本,后期使用天然气的能源成本也会大大增加。

  10月14日,财政部网站发布消息称,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资金,全部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具体包括京津冀蒙晋鲁6个省份)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但这50亿资金,对于治理大气污染的治理只是杯水车薪。据了解,整个大气污染行动计划实施,所需资金起码在1.2万亿以上。

  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的观点则是,不支持将天然气用于替代火电企业。“天然气的使用重点,应该是替代居民燃煤、采暖燃煤和工业小锅炉燃煤。”

  柴发合认为,京津冀地区的煤炭市场在未来几年内会出现萎缩,但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不会改变,全国的煤炭使用量还会上升,不同的是,只是煤炭消费区发生了变化。

  “比如,在内蒙发展坑口电站,以输电代替输煤,不会对煤炭产业产生很大影响。我国煤炭用于发电的,才占50%,比例太低,应该大大提高这个比例。煤炭利用方式不对,把金子放错了地方,所以产生的污染那么多。”柴发合告诉记者。

  在我国天然气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依靠煤炭转化为电力,仍然是最主要的能源方式。只是这一次的政策,会促使煤炭的消费区向中西部地区迁移。

  这是否无异于污染源的转移?“大气污染还和布局、地形有关系。在内蒙古等地区,还有一定的环境容量。而且,这并不是说要去那边发展污染产业,而是要利用当地的环境容量,把污染防治做到极佳。”柴发合解释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山西省委附近爆炸案告破嫌犯被抓
  • 体育湖人16记3分绝杀火箭 三巨头59分热火胜
  • 娱乐传张学友移情女助理 住张妈豪宅逼走正宫
  • 财经专家:每年延迟退休数月对个人影响不大
  • 科技Twitter纽交所上市首日涨73%
  • 博客薄瓜瓜最艰难一年是如何度过的(图)
  • 读书皇宫婚前性教育:谁是皇帝第一个女人
  • 教育土豪妈20万替女儿请家教 新浪教育盛典
  • 谢百三:改革后为何贫富差距这么大
  • 曹凤岐: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方向及路径
  • 洪平凡:欧美央行的堂吉柯德精神
  • 马光远:作秀式调控是房地产紊乱之源
  • 陈永昌:中国养老面临五个独特问题
  • 徐斌:本周末决定中国未来十年命运
  • 端宏斌:一篇文章搞懂中国的房价
  • 张捷:美联储QE政策前景及影响分析
  • 刘杉:促改革将替代稳增长
  • 华生:土地制度改革六大认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