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杨丽花
自由贸易区的金融政策颇受关注。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上海自由贸易区建立与市场化全球化金融业务相适应的金融制度就是要建立资本项目可兑换体系、人民币跨境使用体系、利率市场化体系、离岸金融服务体系。这将对区内金融机构业务拓展带来极大空间,也将对区内跨国集团经营带来极大便利。不过,境外投资等制度安排等不包括自然人,区内自然人投资境外的股票、基金市场等仍然将受到限制。
据了解,上海自由贸易区金融改革的目标,是要尽快推动一些跨国性的集团性的,具有金融板块业务的公司落户自贸区,成为在区内金融创新的主体;尽快推动建立总部注册在自贸区的民营和合资银行;尽快推动建立注册在自贸区的资产管理类、证券类、保险类的企业;同时考虑让一些金融机构注册迁入自贸区。在自贸区划出一块区域,以合资的方式,让上海地区和全国其他地区的机构进驻,动员它们增加在分支机构的业务内涵,大幅度地提高区域机构创新能力。
对于资本项目可兑换体系建设,有关人士透露,自贸区可能将先行试验隔离型的自贸区资本项目可兑换,即按照“境外关外”的定位,自贸区资金流动实行区内“一线打通,区内自由,二线隔离”。在区内开放自由汇兑交易,对区内与区外的资金,按跨境原则管理。关于经常项目的结算服务方面,区内的银行可以在区内境外间,以及区外境内间以本外币结算及进行相关规定业务。区内银行可以为区内的主体提供区内境外不同企业间经常向下的本外币结算服务。有关跨境的直接投资方面,对区内主体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可以直接向区内银行自由兑换成所需要的货币汇往境外,区内的主体可以开展直接投资项目、区内境外的本外币双向资金池业务以及相关融资。
跨境信贷融资也受企业关注。上述人士透露,区内主体将可以办理本外币信贷融资,但是融入资金仅限于区内或者境外使用;区内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办理信贷时,采用市场化定价方式,区内银行不吸收来自境内区外的存款;区内的法人主体可以在区内发行本外币债券供区内使用,也可以在境外发行本外币债券,在境外发行债券资金在可以调回区内使用。
不过,上述人士表示区内的主体可能不包括自然人,此前预计可能放开的自然人投资境外股票、基金市场方面,可能仍将受到限制。
宽松可控的外汇管理制度是自由贸易园区的基本特征,是其实现“资金进出自由”的根本保障,也是离岸业务最重要的支撑。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与区内企业相关业务需求不适应,国际贸易新规则对我国外汇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上述人士透露建立外汇管理体系,是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内容,主要将涉及自贸区内建立贸易结算中心、深化跨国公司资金集中管理运营的管理体制、深化期货保税交割和深化融资租赁等方面。